古代男子腰間掛“玉佩”有何講究?
古人的很多生活器具都是玉雕成的,能常戴在身上的惟有玉佩。古人對玉佩的熱愛不是因為玉的貴重,而是源于玉的品格,所以古語有“君子無故,玉不去身”。
中國古代男子佩玉,女子是不佩玉的,作為女子飾物的玉飾,僅有首飾中的玉簪、玉搔頭和腕飾的玉鐲。形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制度性的,一是禮儀制度,一是服裝制度。在中國古代,服裝制度實質上也是一種禮儀制度,只是到了現代以后,服裝的制度性才逐漸削弱了。
玉的內涵
《紅樓夢》中有“金玉良緣”?!敖稹笔菍氣O項上所戴項圈上的金鎖,俗稱“長命鎖”,是小孩子戴的飾物;“玉”則是寶玉和長命鎖戴在一起的玉墜兒——通靈寶玉。金鎖和玉墜兒上各有兩句吉讖:“不離不棄,芳齡永繼”——“莫失莫忘,仙壽恒昌”。這雖然是藝術虛構,但也有其現實依據。
用玉作女人的項墜兒,是現代以后才有的。這首先與古代女裝制度有關。除了唐代,女性上衣的領口開得比較低之外,歷代女裝的領口都很高,根本沒有給項墜兒留下展示的空間。從新中國成立至今女裝的演變,可以更清晰地看出服裝制度對于女性頸項飾品的制約力量。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是典型的制服時代。男裝不用說了,即便是女裝,也是嚴格制度化的。50年代的列寧裝,60年代的工裝,70年代的軍裝,即使社會觀念不將佩戴項鏈看做是資產階級思想,女裝也沒有給頸項飾品留下一點點空間。20世紀80年代至今,中國不僅走出了制服時代,而且進入了服裝大變革時代。在這個變革時代,尤其以女裝的變革更為顯著,更具有革命性。不僅裙裝五花八門,花樣翻新,上裝的款式也越來越豐富,特別是領口的變化,給女性頸項飾品提供了廣闊的展示舞臺。金、銀、珍珠、珊瑚項鏈,玉石、寶石項墜兒,一下子都涌了出來,爭先恐后地裝扮著女人美麗的脖頸。
相比之下,古代男子佩玉與服裝制度的關系不大,倒和禮儀制度的關系極為密切,而且正是禮儀制度從根本上造成了中國古代男子佩玉,女子不佩玉這種社會現象的。
古籍《五經通義》說玉“溫潤而澤,有似于智;銳而不害,有似于仁;抑而不撓,有似于義;有瑕于內必見于外,有似于信;垂之如墜,有似于禮?!笨鬃右舱f:“玉之美,有如君子之德”。他認為玉具有仁、智、義、禮、樂、忠、信、天、地、德、道等君子的品節(jié)?!对娊洝防镉小把阅罹樱瑴仄淙缬瘛敝?。
咱們再回顧下歷史,在周代,玉首先是器,被用來作為禮器或信物。這是男性的天地,也是男性權力的一種表征方式。
璧是祭天的禮器;琮是祭地的禮器;璋既是朝聘、發(fā)兵、喪葬的信物,也是祭祀南方的禮器;琥是祭祀西方的禮器;璜則是祭祀北方的禮器?!吨芏Y·春官·瑞典》中的周制六瑞——鎮(zhèn)圭、桓圭、信圭、躬圭、穀璧、蒲璧,分別是王、公、侯、伯、子、男所持的信物。
禮儀制度規(guī)定了玉與男子的關系,即使是佩玉,其審美意義也不如現代女性佩戴的玉飾品大,而主要承載著一種道德功能。
《玉藻》中有一句話“君子無故,玉不去身”。這里面除了“君子比德于玉” 的道德象征性之外,還包含著通過佩玉節(jié)制男子行止的意義。“玉不去身”之玉,主要是指佩玉。
佩玉的講究
中國古代男子的佩玉分為左右兩組,“佩玉必雙”就是這個意思。
每一組為一佩,每一佩由七塊玉組成,分別有云、龍、藻、蛇、麟等圖案。佩上的橫玉稱“珩玉”,形如角菱或殘環(huán)。珩玉上端有一孔,用來穿帶,掛于腰帶之上;珩玉的兩角各有一孔、中間一孔,分為三組,都用絲帶或珍珠貫穿起來。中間一組的中間部分為一塊圓形佩玉,稱“瑀”?,r上下各有三孔,用來上下聯結,其末端懸一塊玉,形如半璧,兩端呈尖形,稱為“沖牙”。沖牙的半圓中間有一孔,用以穿帶聯結,其它兩組在中間處各懸琚形玉一塊,上下各一孔,用以聯結上下半組。下半組末端懸一塊璜玉,璜玉的形狀如半璧,兩璜相對,形如全璧。這三組佩玉在人行走的時候,隨著人的行動而相互撞擊,其撞擊聲響古稱“珩鐺佩環(huán)”。
佩玉的意義:修身
實際上,佩玉撞擊并不是為了悅耳,而是起著一種提示作用,提醒佩玉男子的行止必須從容適度。走快了,佩玉的撞擊聲非但不悅耳,而且很亂;走慢了,力度不夠,佩玉就不會發(fā)出撞擊聲;只有不疾不徐,從容適度,佩玉才會發(fā)出悅耳的聲音。人起坐時也是如此。因此,這是一種通過外在手段強化男子道德修養(yǎng)的方式,其道德作用遠遠大于審美作用。
同時,它也從另一方面說明了儒家的“修身”本就是內外兼修,既有“五日三省吾身”的內省,也有通過佩玉來節(jié)制行止的外修。因為,儒家的教化是全方位的,詩樂禮儀無不是實現教化的具體途徑??墒?,“佩”玉就具有裝飾性作用,就會具有審美功能,不過,在中國古代,男子佩玉的審美功能不但與道德功能相比是比較弱的,就是與其區(qū)別功能相比,也要弱很多。漢魏以后,門閥世族子弟、官宦士紳無不佩玉,并相沿成俗。固然其道德功能還在起作用,起碼在士階層中是這樣,但是,作為一種社會身份的表征,佩玉更多地發(fā)揮著一種社會區(qū)別功能。
在中國古代男子佩玉這種習俗中,道德功能與區(qū)別功能是佩玉的主要功能,不過在不同時代,這兩種功能的重要性有所不同而已。
相比之下,其審美功能始終比較弱。這與現代以后女性玉飾品的功能大不相同。女性玉飾品根本不具有道德功能,而是以審美功能與區(qū)別功能為主要功能,并且區(qū)別功能始終與審美功能共同發(fā)揮作用。甚至這樣說也并不過分:離開審美功能,女性玉飾品的區(qū)別功能不會獨自產生作用。因為對于現代女性來說,一件玉飾品首先是一個美的符號,然后才是一個身份符號。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