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頗族樂器 景頗族“洞巴”是怎樣一種樂器
景頗族樂器景頗族“洞巴”是怎樣一種樂器,洞巴,景頗族雙簧氣鳴樂器。“洞巴”是景頗族景頗支系語音譯,為漢語帶牛角的管笛之
洞巴,景頗族雙簧氣鳴樂器。“洞巴”是景頗族景頗支系語音譯,為漢語帶牛角的管笛之意。載瓦支系語稱比切或比克。流行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潞西、盈江、隴川、瑞麗等地。
形制與嗩吶近似,由管身、簧哨、芯子和喇叭口組成。規(guī)格大小不一,常見者全長5 2厘米左右。管身用質(zhì)地較軟的木料或銅制,民間多采用當?shù)厮a(chǎn)的小米果木或鹽水果木,上細下粗,呈錐形管狀體,管長30厘米左右,管首外徑2.5厘米,管尾外徑4 厘米左右,管身上開有五個或六個圓形按音孔,均設有一個背孔,現(xiàn)多為六孔洞巴。
簧哨用麥稈或稻稈制成,上扁下圓,外形似扇,長2厘米左右。芯子木制,呈空心圓錐體,上端安置簧哨,下端插入管首上端,也有用空心雞毛管作芯 子的。
喇叭口是洞巴的共鳴筒,用牛角或木料掏空制成,一般長10厘米~15厘米,木制者呈 稍粗 的錐形,套接于管尾下端,起擴大音量的作用。
牛角喇叭口
的洞巴,景頗族又稱厄阿茸洞巴,“茸”是牛,“厄阿”為角,意即牛角洞巴。
景頗族民間較古老的洞巴,全長62厘米~74厘米,管身木制,上細下粗,呈管狀錐形體,由三節(jié) 組成,下端不設喇叭口。各節(jié)間由銅制插座連接,不使用時可拆卸保存。管首和管尾兩端鑲有銅箍,銅插座和銅箍之上刻有圖案花紋或精美雕飾。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 沒有了 ———
編輯:阿族小譜
文章價值打分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當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觀點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賞犒勞一下作者~
打賞作者
“感謝您的打賞,我會更努力的創(chuàng)作”
— 請選擇您要打賞的金額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賞成功!
“感謝您的打賞,我會更努力的創(chuàng)作”
返回
打賞
私信
24小時熱門
推薦閱讀
· 景頗族樂器景頗族傳統(tǒng)樂器“洞巴”有何傳說
洞巴,景頗族雙簧氣鳴樂器?!岸窗汀笔蔷邦H族景頗支系語音譯,為漢語帶牛角的管笛之意。載瓦支系語稱比切或比克。流行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潞西、盈江、隴川、瑞麗等地。歷史較久遠。在景頗山寨里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很早以前,有一家景頗農(nóng)戶,膝下無子無女。他們從別人那里抱來一個小男孩為養(yǎng)子。但這戶農(nóng)家對養(yǎng)子非??瘫?。每逢稻谷將要收割前總是把他一個人早早趕到田里轟鳥雀。這個孩子孤伶伶地守在田邊,悲傷地流下了眼淚。有一次,他無意地將一節(jié)稻稈含在嘴里,一吹,竟發(fā)出了聲音。他覺得很有趣,又隨意把稻稈插到一個竹筒上,竟吹出更好聽的聲音。最原始的洞巴就這樣出現(xiàn)了。它世代相傳,直到今天。形制與嗩吶近似,由管身、簧哨、芯子和喇叭口組成(圖)。規(guī)格大小不一,常見者全長52厘米左右。管身用質(zhì)地較軟的木料或銅制,民間多采用當?shù)厮a(chǎn)的小米果木或鹽水果木,上細下粗,呈錐形管狀體,管長30厘米左右,管首外徑2.5厘米,管尾...
· 景頗族傳統(tǒng)樂器有哪些?景頗族樂器簡介
勤勞的景頗族人民,主要聚居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這里地處帶,森林密布,一幢幢竹樓掩映在蒼林翠竹之中。景頗人普遍崇信萬物有靈的原始多神教,最大的祭祀活動是祭“木代”鬼,即舉行“目腦”,景頗族載瓦支系稱“縱戈”,都為“歌舞”之意,現(xiàn)合稱“目腦縱歌”。民間音樂較為豐富,民歌有齋瓦、勒來、木占和勒嘎等,器樂有獨奏和民間吹打樂合奏。民間樂器有吐任、篳總、洞巴、三弦、竹簧、鐵簧、贈疆和象腳鼓等。勤勞的景頗族人民,主要聚居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這里地處帶,森林密布,一幢幢竹樓掩映在蒼林翠竹之中。景頗人普遍崇信萬物有靈的原始多神教,最大的祭祀活動是祭“木代”鬼,即舉行“目腦”,景頗族載瓦支系稱“縱戈”,都為“歌舞”之意,現(xiàn)合稱“目腦縱歌”。民間音樂較為豐富,民歌有齋瓦、勒來、木占和勒嘎等,器樂有獨奏和民間吹打樂合奏。民間樂器有吐任、篳總、洞巴、三弦、竹簧、鐵簧、贈疆和象腳鼓等。云南歌舞團制...
· 彝族樂器雙管巴烏是彝族的一種特殊樂器
雙管巴烏是一種單簧氣鳴樂器。雙管巴烏是由兩個巴烏升級組合而成的。而升級過后的雙管巴烏音色更好,而不會影響原巴烏的魅力音樂。你知道這個獨特的樂器是哪個民族的嗎?本期彝族文化一起來了解一下吧!雙管巴烏又稱雙眼巴烏。彝族單簧氣鳴樂器。流行于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個舊、蒙自、建水等地。雙管巴烏是在傳統(tǒng)巴烏的基礎上,通過兩支巴烏的組合,在不破壞巴烏天然最美音段的基礎上,對巴烏音域及演奏進行擴展。雙管巴烏從形狀上看酷似兩支巴烏捆綁,有兩支主管,因此形象的稱之為雙管巴烏。從單支主管的音域及演奏方法上看,也和傳統(tǒng)巴烏一樣。其創(chuàng)新在于兩支主管上運用的手指法不同,從而使得巴烏音域擴展3個音。這種異調(diào)雙管巴烏,由吹頭插座、管身、和牛角墊構成。吹頭插座為兩個獨立的銅制吹管,上端為彎形吹口,下端設有安置管身的插座,吹頭里面置有銅制,為避免吹奏雙管時漏氣,在兩個吹口之間夾有牛角墊。兩支管身均由內(nèi)徑較細的竹管制作,...
· 羌族樂器簡介羌族羌笛是怎樣一樂器
羌笛系用骨制成,前端吊一截皮繩,又作鞭使。最初只“宮、商、角、徵”四音,傳有名京房者(公元前77至37年)又加一高音按孔,構成“宮商角徵羽”5音,后漢馬融《長笛賦》所記:“近世雙笛從羌起……君明所加孔出后,是謂高聲,五音畢”。現(xiàn)在所見羌笛為六聲雙管豎笛,用油竹制成,長約50厘米,直徑1~2厘米,雙管雙翼,管上齊開六孔,管頭插竹,用“鼓腮換氣法”吹奏,故聲不絕于耳,其聲清澈、纖細,音域不寬,卻悠揚婉轉(zhuǎn)。早為文人墨客所重視,唐詩宋詞中屢見羌笛、羌管的詠嘆。“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唐朝詩人王之煥的這首《涼州詞》,千百年來已成絕唱?!扒嫉选迸c哀怨的送別詩《折楊柳》聯(lián)系在一起,似乎也反映了“羌笛”所特有的表現(xiàn)力。“羌笛”是笛,但是我國古代把橫吹和豎吹的都叫笛。這羌笛究竟是什么樣?如今已不太容易說清楚。實際上羌笛乃是當時羌族的一件極普通的管樂器;正因為普通,不僅墓葬中至今沒有發(fā)現(xiàn)其身影...
· 景頗族歷史景頗族的“木腦會”是怎樣來的
居住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的景頗族人民的盛大節(jié)日是“木腦”盛會。每到夏歷正月十五那天,數(shù)百里山鄉(xiāng)的男女老少,穿上節(jié)日盛裝,鳴槍放炮,從四面八方匯集在一起舉行“木腦”盛會時,吹響高亢嘹亮的洞巴,敲響大鼓大鑼,在“錚跟錚跟”的鼓鑼混合聲中,四個身穿龍袍、頭插各種鳥類羽毛、裝飾著野豬長牙齒(其中兩個還多戴一頂犀鳥大嘴的帽子)的帶頭者首先跳起舞來。這個節(jié)日的來歷,還有個神奇古老的傳說。傳說很古很古的時候,人們不會跳“木腦”,只有太陽的子女才會跳。有一次,太陽公公派使者來邀地上的人去參加他舉辦的“木腦”盛會,地上派雀鳥參加。在“木腦”結束返回地面的途中,雀鳥在一棵大青樹上休息的時候,看見樹上結滿了熟透的果子,恩年念雀便向大家呼喚:“快來吃這些果子吧!”這時,恩賓毖雀站出來建議:“我們也象太陽子女一樣先跳“木腦”,歡慶一場。然后再高高興興吃這些果子,好不好?”大家都同意了,有的雀鳥還推選犀鳥做領...
關于我們
關注族譜網(wǎng) 微信公眾號,每日及時查看相關推薦,訂閱互動等。
APP下載
下載族譜APP 微信公眾號,每日及時查看
掃一掃添加客服微信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