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都是六次南巡,百姓為何歡迎康熙,而將乾隆視為瘟神呢?
清代十二個皇帝中,只有康熙和乾隆兩人有南巡的記錄,且次數(shù)都為六次。同樣是南巡,康熙和乾隆又有所不同,不管是在花費上,還是出行的性質(zhì)上都有很明顯的區(qū)別。
康熙分別與二十三年、二十八年、三十八年、四十二年、四十四年和四十六年進行南巡。在這六次南巡中我們都可以發(fā)現(xiàn)康熙都在辦一件大事——治理黃河。當然,除了治河之外,康熙帝也前往孔廟祭拜孔子,在江寧祭拜明太祖朱元璋。
在康熙所處的那個時期,籠絡(luò)士人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舉措。清初經(jīng)過連連的戰(zhàn)亂,到了康熙中晚期,外患基本已經(jīng)解決,社會整體處于安定的局面,這個時候他才有時間騰出手來解決江南士人的人心問題。可以說,康熙帝南巡是有政治任務(wù)的,是要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的,當然順帶著游水玩水也在情理之中。從史料的記載來看,康熙的六次南巡都受到了各地百姓的歡迎,“凡臨幸郡邑,官民無不扶老攜幼,歡騰道左?!?/p>
百姓之所以歡迎康熙,主要是因為他南巡時期顧及民生,不浪費國帑。雖然江南各省督撫也為他修建行宮、道路,但是整體的花費很少,大部分都是由皇帝本人的掏錢,也就是說從不用國庫銀子,一切開銷由內(nèi)務(wù)府供應(yīng)。因此,就不存在攤派,百姓也不必為此買單。經(jīng)過筆者大概估計,康熙的每次南巡花費應(yīng)在百萬以下。
再來看看乾隆的六次南巡。
乾隆帝于十六年、二十二年、二十七年、三十年、四十五年、四十九年進行了南巡。頭兩次南巡,乾隆帝也還是做了一些實質(zhì)性工作的,比如拜祭孔廟,祭祀明孝陵,視察河工等。這兩次南巡也同樣受到了江南百姓和士子的歡迎。
可是后幾次南巡就可以理解為游山玩水了。而且排場一次勝過一次,每次巡幸地方,官員要辦差接駕,所有用度都要講究華美。也就是說,乾隆南巡成為了各省督撫爭相邀寵的一次良機,他們使出渾身解數(shù),上貢地方特產(chǎn),古玩字畫以及美女等。
南巡沿途,道路要修葺一新,為了能保證官道的通暢筆直,很多民宅和祖墳都被強行拆移。在接官亭等重要地方,有的還有設(shè)置戲臺、采棚供乾隆享用。一般情況下,康熙南巡的隊伍規(guī)模僅有數(shù)百人,最多上千人。而乾隆帝南巡隊伍則是數(shù)千上萬人,這一路的開銷全都由地方藩庫供應(yīng),不足的才由戶部撥款。
說到底,地方官不可能自己掏腰包來置辦這些昂貴的貢品,也不可能拿自己的錢去填藩庫的虧空,最終都是要攤到百姓的頭上。因此,乾隆的后幾次南巡實際上并不受百姓的歡迎,反而將其視為瘟神。
受苦的還不僅僅是百姓,乾隆南巡也成了商人的一大負擔,比如揚州的鹽商們就苦不堪言,每一次接駕都要花費數(shù)百萬兩的巨資,不是修建花園就是報效珍寶古玩,有的鹽商為博的乾隆一笑,甚至還要傾家蕩產(chǎn)翻新花樣來邀得圣寵。
乾隆南巡所修建的行宮,其規(guī)模奢華程度勝過康熙無數(shù),這些錢誰來掏,還是不要商人捐輸。在乾隆看來,他能屈駕來到江南,是你們江南人的福分,能一睹天顏已經(jīng)是天大的恩賜了,讓你們掏點錢那是理所應(yīng)當?shù)摹?/p>
乾隆皇帝一生極為自負,他認為中國封建時代的皇帝能與他媲美者一個都拿不出來,虧得康熙是他的祖父,要不然就連康熙也不能和他相提并論。至于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和他的文治武功比起來,根本不值一提。
可是最后一次南巡過后,這位自高自大的皇帝也意識到南巡靡費國帑,幾次下來花了有上億兩白銀。等到他走不動的時候,他才恍然醒悟。于是在他禪位后下了一道諭旨說:“朕御極六十年,并無失德,惟六次南巡,勞民傷財,實為作無益害有益。將來皇帝(指嘉慶)如南巡,而汝等不阻止,系無以對朕?!?/p>
這道諭旨應(yīng)該是乾隆帝下過最無恥的一道了,他六次南巡玩的盡興,最后來個總結(jié)說花費巨大而無益,而讓嘉慶及以后的皇帝不要南巡,難不成人家去南巡也得像他那樣鋪張,就不能學(xué)學(xué)康熙嗎。既然乾隆有了旨意,這就成了家法,之后的皇帝就是想要去南巡也不可能了。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guān)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fù)' : '回復(fù)'}}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