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求:孔門七十二賢之一,受儒教祭祀。以政事見稱
冉求(前522年-?年),字子有,通稱“冉有”,尊稱“冉子”,魯國(今山東省菏澤市冉賢集)人。周文王第十子冉季載的嫡裔。春秋末年著名學(xué)者、孔子門徒??组T七十二賢之一,受儒教祭祀。以政事見稱。多才多藝,尤擅長理財,曾擔(dān)任季氏宰臣。
前484年率左師抵抗入侵齊軍,并身先士卒,以步兵執(zhí)長矛的突擊戰(zhàn)術(shù)取得勝利,又趁機說服季康子迎回了在外流亡14年的孔子。幫助季氏進行田賦改革,聚斂財富,受到孔子的嚴厲批評。冉求是孔子的最得意的門生之一,在孔子的教導(dǎo)下逐漸向仁德靠攏,其性情也因此而逐漸完善。
冉求在青年時期曾做過季氏的家臣,公元前484年,率左師抵抗入侵齊軍,并身先士卒,以步兵執(zhí)長矛的突擊戰(zhàn)術(shù)取得勝利。在《春秋左氏傳·魯哀公十一年(前484年)》:春,齊為鄎故,國書、高無丕,帥師伐我,及清。季孫謂其宰冉求(此年冉有三十八歲)曰:齊師在清,必魯故也,若之何?求曰:一子守,二子從公[三桓(孟孫氏、叔孫氏、季孫氏)之后],御諸竟。季孫曰:不能。求曰:居封疆之間。季孫告二子,二子不可。求曰:若不可,則君無出,一子帥師,背城而戰(zhàn)。不屬者,非魯人也。魯之羣室,眾於齊之兵車。一室敵車,優(yōu)矣,子何患焉?二子之不欲戰(zhàn)也宜,政在季氏,當(dāng)子之身,齊人伐魯,而不能戰(zhàn),子之恥也,大不列於諸侯矣(列,齒也)。季孫使從於朝,俟於黨氏之溝。
武叔(叔孫氏)呼而問戰(zhàn)焉,對曰:君子有遠慮,小人何知(音智)?懿子(孟孫氏)強問之,對曰:小人慮材而言,量力而共(音恭)者也。武叔曰:是謂我不成丈夫也。退而蒐乘(閱兵)。孟孺子洩帥右?guī)?,顏羽御,邴洩為?將帥所乘兵車:將帥居左,御馬者居中,衛(wèi)者執(zhí)戟居車右。兵車:御者居中,車左之人執(zhí)弓矢,車右之人執(zhí)戟以衛(wèi))。冉求帥左師,管周父御,樊遲為右。季孫曰:須也弱(樊須,字遟,孔子弟子,是年三十一歲)。有子(冉有)曰:就用命焉(言樊遟懂得服從命令)。季孫之甲七千,冉有以武城人三百,為己徒卒(皆步兵),老幼守宮,次于雩門之外。
五日,右?guī)煆闹?不積極參戰(zhàn))。公叔務(wù)人見保者(姬為,字務(wù)人,魯昭公之子,魯哀公之叔),而泣曰:事充(徭役煩)、政重(賦稅重),上不能謀,士不能死,何以治民?吾既言之矣,敢不勉乎?師及齊師,戰(zhàn)于郊,齊師自稷曲。師不逾溝,樊遲曰:非不能也,不信子也,請三刻而逾之。如之,眾從之,師入齊軍。右?guī)煴?逃也),齊人從之(從音縱,追也),陳瓘、陳莊(二人齊將也),涉泗。孟之側(cè)(孟孫氏之族人)後入,以為殿,抽矢策其馬,曰:馬不進也(沖鋒陷陣在前者勇,撤退殿後者勇,自謙之辭,不自伐功也)。林不狃之伍曰:走乎(逃也)?不狃曰:誰不如?曰:然則止乎?不狃曰:惡,賢。徐步而死(從容戰(zhàn)死)。師獲甲首八十,齊人不能師。宵,諜曰:齊人遁。
冉有請從之三(從音縱,追也),季孫弗許。孟孺子語人曰:我不如顏羽,而賢於邴洩。子羽銳敏,我不欲戰(zhàn)而能默(雖心有怯戰(zhàn)、想著逃跑的話,忍住不說出來),洩曰:驅(qū)之(奔逃也)。公為(公叔務(wù)人)與其嬖僮汪錡乘,皆死,皆殯(嬖童姓名曰汪錡,亦用成人葬禮,棺槨等裝殮),孔子曰:能執(zhí)干戈,以衛(wèi)社稷,可無殤也(殤,非正規(guī)葬禮,多用於未成年者之死,用瓦罐等裝殮)。冉有用矛於齊師,故能入其軍,孔子曰:義也。
又趁機說服季康子迎回了在外流亡14年的孔子。幫助季氏進行田賦改革,聚斂財富,受到孔子的嚴厲批評“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為之聚斂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
后隨孔子周游列國。子有多才多藝,性謙遜長于政事,孔子稱贊其才可于千戶大邑,百乘兵馬之家,勝任總管職務(wù)??鬃油砟隁w隱魯國 ,受到子有很多的照顧。唐贈徐侯,宋封彭城翁,必封徐公。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guān)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fù)' : '回復(fù)'}}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