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50歲的時候才開始創(chuàng)業(yè) 這個“老混混”究竟是怎么成功“逆襲”的
還不知道:劉邦是如何逆襲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榻B,接著往下看吧~
在很多時候,我們都是只看到別人的成功,但是卻沒有看到他們在背后的努力,因此就會產生極其偏執(zhí)和不客觀的看法,認為所有的人只要在那個時代,所處那個位置就可以獲得成功。劉邦,是我國歷史上白手起家的第一人,在很多人看來,他本來只是沛縣的一個“老混混”,在近50歲的時候才開始創(chuàng)業(yè),結果是成功“逆襲”,成為了大漢王朝的開國之君。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本是“老混混”的劉邦,為何成功“逆襲”?
在小編看來,成功從來都不是偶然,它是一個不斷積累,然后從量變達成質變的過程,同樣這對于劉邦來講也是一樣的。有人說劉邦是“混混”、“無賴”、“流氓”,這種認知是非常狹隘和片面的,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恐怕劉邦不僅是得不到天下,反而還會因為觸犯秦法而早亡。嚴格上來講,劉邦應該算作游俠,就像歷史記載中的大俠郭解一樣,其實漢武帝處死郭解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因為他觸犯了大漢之律,而是因為他具有影響力可能威脅到皇權。
1、少年立志,不做庸人。應該說劉邦的志向是從年輕時就確立的,在他年輕的時候曾經游歷四方,投在“戰(zhàn)國四公子”信陵君公子魏無忌的門客張耳門下,這個人生經歷對于劉邦的觸動很大,在劉邦的心目中魏無忌的急公好義、寬以待人、禮賢下士等品質,深深的印入了心中。后來回到沛縣,劉邦才能將自己沛縣的這些兄弟都打造成后來大漢的棟梁之才。因此在咸陽看到始皇帝出巡時,劉邦便發(fā)出了感慨:“大丈夫應當如此!”這和項羽的:“我要取而代之!”截然不同。劉邦是確認了自己的目標,而項羽只是表明了自己的態(tài)度,目標引領人走向成功,而態(tài)度只能保證一時的激情。
2、貴人相助,底蘊初成。說到劉邦的貴人,并不是史書記載中的那條龍,也不是曾經多次資助劉邦的蕭何,而是將女兒呂雉嫁給他,并且資助他起誓造反的岳父呂太公。按照史書的說法,這位老人為了躲避仇家來到沛縣,呂太公有相人分本領,當他看到劉邦的時候就認定此人不凡。但我認為劉邦的不凡,并不是因為呂太公的相人之術,而是因為沛縣縣令的介紹,和呂太公和劉邦接觸過程之后的判斷。要知道呂家是人丁興旺的大家,除了呂后之外,還有其兄長宗族不乏好勇斗狠之人,娘家人是劉邦創(chuàng)業(yè)初期最可靠的支撐。
3、創(chuàng)業(yè)團隊,合作共贏。說劉邦搞的是最大的創(chuàng)業(yè)并不為過,別人創(chuàng)業(yè)無非是地位錢財,而劉邦要的是天下。對劉邦的所有追隨者,他們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包括后來被劉邦剿滅的異姓諸侯王。人的能力是在不斷的實踐中得到提升和鍛煉的,跟隨劉邦的這些沛縣兄弟,不管是蕭何、曹參,還是樊噲、夏侯嬰等人均在戰(zhàn)斗中磨礪了自己的能力,成長為棟梁之材,能力不是天生的,是后天打磨出來的,這個引路之人就是劉邦。跟著劉邦混,有肉吃,有酒喝,有女人,有錢財,有地位,有權力,總之一句話,跟著大哥混有前途。
4、慧眼識人,不負其才。說劉邦慧眼識人并不為過,可能很多人會說蕭何是伯樂,滕公夏侯嬰也是伯樂。但這些伯樂再有本事,他們并不是最后決定的那個人,要讓韓信等人的才能得到發(fā)揮,最終的決定權在劉邦手里。項羽沒有這個能力,以至于像韓信、陳平等原本在項羽手下的人都歸附于劉邦。劉邦給了他們最大的信任和平臺,讓他們有機會發(fā)揮自己的能力,成為一代名將和一代名臣。用人之長、略人之短,這個能力不是一般人具備的。而正因為他的這種特質,使得不管事從沛縣起家的蕭何、曹參,還是半路來投的張良、韓信,亦或是陳平這樣所謂的“叛徒”,都能夠很好的團結在他的手下。
5、忍辱負重,暗中發(fā)展。有那么一句話說得好,那就是“小不忍則亂大謀”,劉邦是一個十分會忍的人。當初楚懷王定約,誰可以率先進入關中,那么誰就可以做關中王。結果劉邦搶先一步進入了咸陽,但是卻惹惱了項羽,項羽要殺了他。這一次,他忍了。主動讓出了關中,并且還尊項羽為王。后來項羽把他分封到了片源的蜀地,他再次忍了下來,并且還燒毀了棧道,表示自己再也不東進。正因為他忍了下來,所以他因此保全了自身的實力,在羽翼豐滿之后,用計平定了三秦,并且開始與項羽開始爭霸天下。
6、殺伐有度,掌控有術。劉邦能用人之才,同樣能控人之欲。對于幫助自己打天下的這些異姓王,只要對自己的統(tǒng)治構成威脅的一概誅殺。同樣對自己并沒有威脅的功臣勇將和可信之人都給予了優(yōu)厚的待遇,并委以重任。漢初三杰的蕭何最后成為大漢開國之相,位列功臣之首,曹參、樊噲、陳平、周勃等人也都各得其所,連多次背叛劉邦的雍齒也被封侯。對于淡泊名利的張良,也封其為留侯,讓其頤養(yǎng)天年。
7、休養(yǎng)生息,無為而治。劉邦當政時期,一方面平定諸侯王之亂外和匈奴,另一方面在國內推行休養(yǎng)生息、無為而治的國策。漢律完全借鑒于秦法,力圖改變西漢初年民生凋敝、人口銳減、土地貧瘠的局面。后又經呂雉、劉恒、劉啟三人的努力,到了漢武帝劉徹時期,西漢的國力達到了鼎盛,因此劉徹才有底氣喊出了“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的口號,這背后我看到的是劉邦的智慧,呂雉的堅持,劉恒的堅韌,劉啟的嘗試,劉徹的底氣。
總結:綜上所述,小編認為劉邦用他自身的努力,還有自身的優(yōu)勢,戰(zhàn)勝了項羽,真正實現(xiàn)了“逆襲”。我們必須要知道,“逆襲”需要的是實力而不是運氣,依賴的是條件而不是機會,憑借的是智慧而不是勇氣。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