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文化—禮節(jié)習俗—喪葬程序
老人將要斷氣時,應將他移入廳堂。斷氣后,其親屬必須帶上鍋缽到江邊或泉邊,丟下錢幣“買”回水。然后用這水為死者舉行沐浴禮。接著為死者理發(fā)整容,并脫去身上衣服,換上壽衣。一般是男的著雙數(shù)長衣,女的著單數(shù)衣裙。俱是黑鞋白襪,手執(zhí)手巾、扇子。尸體蓋上天地被(即蓋棺被),紅布面在上,白布面在下。棺被遮面,俗謂死人似虎不讓驚嚇活人。其實,擔心其家屬睹人傷情,過分傷心也是一大原因。死者腳尾擺一盞豆油燈,叫做“腳尾燈”。“腳尾燈”據(jù)說可以在地府給死者照明引路,所以千萬不可吹滅。燈旁置飯一碗,稱為“冥飯”,以供死者在陰間享用。
在過去,還有一道“報鐘”程序:停尸后,死者兒孫俱執(zhí)白燈籠,列隊前到土地廟或者城隍廟“辦哭”,向土地神或城隍爺“報告”家中死了親人。報鐘后,即派人到親戚、死者生前友好的門口報喪,稱“趕老”。報喪的人不能直接進入人家家門,只能在門口談。當親戚朋友得知消息后,便送報喪的人一點“腳皮錢”,一來表示驚悉,二來向報喪者表示謝意。這就是潮汕俗話所說的“買水報地頭”。
然后是“收殮”,即將尸體收殮入棺的儀式。收殮前舉行“飼生”禮,由孝子、兒媳用筷子夾一小塊豆腐、幾粒米飯喂到死者口里。這是古代喪禮中“飯含”的承延。古人認為,飯含是盡孝之道,“孝子所以實親口也,緣生以事死,不忍露其口” (《公羊傳·文公五年》何休注),使亡故的親長和生人一樣享受飲食樂趣,同時也報答死者撫養(yǎng)之恩。殮前要等死者兄弟姐妹兒女都見上一面,然后才可入棺。入棺前棺底要鋪上紙錢,再用紙錢疊成五朵“柿花”加在上面。尸體下棺后又在額上、肚臍、腳尖各添放一朵“柿花”,然后封棺,用斧頭釘上六顆釘,安頭毒丁,萬事興;安二釘,仔孫昌盛;安三釘,三朝元老;安四釘,四季興??;安五釘,五代同堂;安六釘,安到圓,內(nèi)外仔孫富貴萬萬年。
如果死者是男,棺木油紅漆,并由族中上輩封棺。如果死者是女,棺木油黑色,并由外家上輩封棺。這就是大殮。
成服上孝。大殮后,死者家屬親眷要披麻戴孝,“成服上孝”,這也是古禮之一。喪服的形式有五種,就是所謂的“五服”: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死者親屬按親疏關系而穿用不同服飾?!皵厮ァ笔俏逖壑凶钪氐囊环N,意思是割布作衰,不言裁割而言斬,意思是取悲痛至極的意思。這種喪服用極粗的生麻布作成,不緝邊,使斷處外露,以表示沒有裝飾。衣縫向外,裳縫向內(nèi),裳前三幅,后四幅。胸前綴一塊長六寸、寬四寸的布條,謂之“衰”;冠用厚紙作成,寬三寸,長跨過頭頂,再用一根麻繩纏在額頭下,謂之“武”;多余的麻繩從兩耳邊垂下,謂之“纓”;頭和腰部各纏以單股和雙股黑麻,謂之“铚”。手持竹杖,腳穿草鞋或麻鞋?!褒R衰”用粗麻布作邊,緝邊,衣、裳邊和下際皆縫起,其他形制與斬衰相似?!按蠊Α币馑际侵缸龉ご植冢檬炻椴甲龀?。麻布經(jīng)過加工,色白較細?!靶」Α币馑贾缸鞴ぜ毿。幂^細的熟麻布作成,質(zhì)地比大功細密。“緦麻”是五服中最輕的一種,用極細的麻布制成,作工更加講究。
孝子手執(zhí)由族中長輩或母舅賜給的哭喪棒,并念:日落西山,母舅賜杖;兒孫有孝,代代榮昌。父亡子手執(zhí)竹杖,因竹有節(jié),意為節(jié)哀;母亡子手執(zhí)桐杖,意為哀痛同于喪父。
靈柩在廳堂里放置一天,在這期間,親戚、朋友便前來憑吊。辦喪事的人家應該在門口放一盤石榴枝葉和紅頭繩扎成的小花朵,吊唁者走出靈堂時各拿走一枝,以示除去晦氣,帶來幸運。一天后即出柩,也即送葬。出葬時,棺材上蓋上一張描龍繡鳳的緞棺蓋。當棺材抬起的時候,要將安置棺材的兩只板凳踢翻。這時,死者親屬必須放聲大哭。出柩時,前頭是挽聯(lián)唁軸開路,然后是一個人在棺材前面撒放紙錢,賄賂孤魂野鬼,以免騷擾。左邊扶棺的是孝子、孝孫、孝婿;右邊扶棺的是孝媳、孝女。跟隨在后面的是親戚、生前好友及本族老人。以前,親屬送葬必須穿白長衫,所以潮俗說“穿白長衫綴行”?,F(xiàn)在則只穿素色衣服就行了。
棺材抬到大路口或橋頭,送葬的人,無論親疏內(nèi)外,一律與死者拜別回家。這時死者親屬要端出一盤糖讓送葬的人吃,以示祛邪。送葬人回到家中,不能直接跨進家門,而是應在事先置放在門口的一盆浸有紅花與菝草的清水中洗滌。
棺材由孝子孝婿護送到墓地安葬,棺材在途中不能歇息。不然的話,會使死者陰魂流落荒野,無可歸宿。故俗語說:“棺材扛上肩——孬歇?!彼?,每次抬棺材必須有兩組人馬,若是其中有人累了,才有人來接替。
棺材到了山上時,先在壙里播種子,拿出一些稻谷也好,麥種也好,撒在壙里,并念道:種子落土萬年青,內(nèi)外仔孫大發(fā)家。一種落土萬種收,內(nèi)外仔孫富貴蓋亞洲種子播落墳山,福蔭子孫做大官。種子落土發(fā)四季,內(nèi)外子孫大富貴。種子疊墳頭,親朋戚友人人富齊齊,仔孫代代富雅□。
種子播到圓,內(nèi)外子孫富貴萬萬年,親朋戚友人人賺大錢。最后收一些種子回去,并念:種子播來播去播有剩,分乞仔孫去大賺,
人人富過曼谷阿陳弼臣。
葬畢,送葬者脫去孝服,孝子在墓前點焚大貢香,把亡靈請回家中祭祀,稱為“回靈”。亡靈到家后在家中設靈堂,逢七日祭奠一次,稱做“頭七”。到“七七” (49天)或百日始畢,稱“脫孝”。脫孝時,要請“師公”誦經(jīng)超生,保佑亡靈安寧,并早日投胎出世。這時,家屬要糊紙床紙被、金童王女,以供亡靈享用,并做“白錁”分送親友。
在過去,還流行著二次葬的習俗,據(jù)《潮州府志》載:“陋俗相沿,葬后10年或20年,則易其棺而貯骨于瓷罌,名曰金罐,骨黃者復痤原穴,骨黑者另覓佳城,不經(jīng)甚矣。非一二縉紳明理之家,鮮不為俗所移者?!憋L水的選擇關系到后代人的福災,所以必須在埋葬了幾年后再扒了墳墓挖出棺材,開棺后把骨頭從踝骨、腿骨、脊椎骨等按順序取出來。打掃于凈后,又按蹲坐姿勢把骨骼一一裝進一個口小腹大像花瓶—樣的陶壇,這個陶壇就叫做“金罐”。撿骨頭時要小心,不能漏掉任何一個細小部位,更不能擺錯位置。如果骨頭顯金黃色,說明風水好,可重新將金罐埋進去;如果骨頭呈黑色,則說明風水欠佳,必須重新找墓地。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