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文化—稗官逸聞—成都與廊橋
美國作家羅伯特-沃勒撰寫的愛情小說《麥迪遜郡的橋》,暢銷全球,創(chuàng)下奇跡。中譯本為它賦予了一個相當柔情的書名----《廊橋遺夢》,頗為傳神,引起了中國讀者的濃厚興趣。據(jù)說,現(xiàn)在在美國到麥迪遜郡去尋找書中依托的那座橋的游人絡繹不絕,廊橋因此大出風頭。
那么,廊橋是一座什么樣的橋呢?中國作家白樺剛從麥迪遜郡那座廊橋尋夢歸來,撰文介紹說用那座廊橋其實是一座極普通的公路橋,橋上的建筑,像一間長長的車廂,古色古香,原本是日爾曼人的傳統(tǒng)建筑。這座橋引起白樺的聯(lián)想,他認為:“全世界最美麗的廊橋不在別的國家,在中國的西南部。如在湘西、貴州、四川等地,就有很多廊橋。也叫風雨橋、歇腳橋……”
白樺以作家的銳敏眼光,看出美國的廊橋就是中國西南隨處可見的有頂橋----風雨橋和歇腳橋,并斷言“全世界最美麗的廊橋就在中國的西南部”,這是十分難得的。不過,在我看來,全世界最古老最美麗的廊橋不在別的地方,就在我們四川,就在成都。
古代四川,河流眾多,大都可以通航。在高山峽谷、大河絕壁之處,我們的祖先早就發(fā)明了交通利濟的工具一棧道和?橋(索橋)。有的棧道上面還加蓋頂棚,既可避雨,又可防落石傷人,還可保護閣道橋板。這大概應算作廊橋建筑的最早來源。
古代成都地勢低下,原是多水之鄉(xiāng),其西、南兩面臨江,故多橋。早在秦始皇統(tǒng)一全國之前,秦惠王任命的蜀太守、著名的治水專家李冰,就在成都領導蜀人修建了大量的橋梁,其中最著名的有二江七橋。古代成都人不僅善于造橋以代津渡,而且還愛以橋名來作地名,“于是,(成都)江上多作橋,故蜀立里,多以橋為挪(華陽國志創(chuàng)。以至漢朝劃分鄉(xiāng)、亭、里時,成都多因所在橋名作為里名,可見古代成都人對橋偏愛到了何種程度。
成都江河上的橋,最初是木橋,至漢時大都改易為石橋。直到南宋,成都有兩座廊橋最為知名:一座是清遠橋。據(jù)時人京鏜記載,此橋以石為基,橋上建有十五間樓觀以障風雨,橋寬二丈,長十七丈,距江底二十二尺,橋的東西兩翼建有倆亭,以便觀覽。清嘉慶《四川通志》的作者認為,清遠橋即今之駟馬橋;另一座橋是萬里橋。屋成,十分美麗壯觀,詩人陸游曾為此作詩留念。由此可見,至遲在南宋,成都的廊橋已經(jīng)聞名于國內(nèi)了。
然而,真正使成都的廊橋揚名天下的,則是來自威尼斯的偉大旅行家馬可·波羅。威尼斯是意大利馳名的水上城市,全市橋梁多達四百余座。馬可的故居就在大橋附近,因此他對橋梁自有敏銳的觀察能力和超人的鑒賞水平。根據(jù)他在中國的見聞寫成的《馬可·波羅游記》中,記載了四座不同類型的中國橋,其中專門記述了成都的有頂石橋,即廊橋。它說:“市內(nèi)有一座大橋橫跨其中一條河上。從橋的一端到另一端,兩邊各有一排大理石橋柱,支撐著橋頂。橋頂是木質結構,裝飾著紅色的圖畫,上面還鋪上瓦片。整個橋面上排列著工整的房間和鋪子,經(jīng)營各種生意。其中有一幢較大的建筑物是收稅官吏的住房。凡經(jīng)過這座橋的人都要交納一種通行稅……”
從這個記載可見,在元代成都,這種以大理石為柱,以木質結構為頂,并鋪上瓦片,裝飾著圖畫的廊橋,便十分引人注目。它之所以引起馬可的關注,除了建筑風格奇異之外,還在于它的功能獨特。一般說來,廊橋主要功能是便利交通。此外,常見的作用還有:遮風避雨,供人休息觀覽,保護橋面等。但在四川,有的廊橋上還增設廟宇,供人祭拜。如宋代安縣文明橋,“橋中央東西出二字,塑園通、普照像,飾以金碧,流爛陸離?!倍谏唐方粨Q集中的城市,在橋上建房開店,則是情理之中的事情。由于成都的傳統(tǒng)市場,設在城外南郊二江的河灘地上,這一市場,有著天然的河道阻限,故可因地制宜,兩邊以河為墻,兩頭以橋為門,從而省去一般市場的圍墻門樓。這樣,官吏只需在橋上設立關卡,便可對進出往來的商民收稅和管理。游記所載的廊橋,正是這種傳統(tǒng)市場交易和管理習俗在元代的生動寫照。經(jīng)過馬可·波羅的介紹,從此全世界都知道成都的廊橋了。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