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化—人物春秋—鄒迪光與惠山愚公谷
鄒迪光(1550—1626),明詩人畫家,字彥吉,別號六度居士。鄒迪光不滿四十,便被解職,當他拂衣而歸時,竟有千余學生前來送行,且饋贈甚豐。
鄒迪光回鄉(xiāng)后,過著閑居的學士生涯。他經(jīng)常同享有盛名的文學、戲劇之士,詩酒唱和,風流瀟灑。他酷愛園林,因喜歡山水風景,乃用門生饋贈之資及自己的全 部家產(chǎn),買下了惠山之麓的九龍之區(qū)“龍泉精舍”,用以建筑私人園林。當時曾有人笑他這是“不米而炊,未卯而求?!彼麉s以愚公意志,今壘一石,明治一沼,建亭臺、 種異花,植珍石、鑿池沼,年復一年,持之以恒,苦心建園十余年,終于把園建成。鄒迪光因自號愚公,故名之為“愚公谷”,也稱“鄒園”。
鄒迪光認為“園林之勝,惟是山與水二物。亡論二者俱無,即便有山無水、或有水無山,俱不足勝?!惫仕藻a惠二山谷地為主體,依山取勢,改造地形,使山景 與花木建筑融為一體,又以黃公澗為源頭活水引入園內(nèi),或澗或溪,或池或塘,使山光水色,相映成趣。園中筑有堂者四、榭者二、廊者六、橋者三、館者一、為舍者三。
組織園林空間,提升意趣,成了一時名園。而之所以命名為愚公谷者,他在《愚公谷乘》中說:“唐朝文學家柳宗元曾名溪為愚溪、丘為愚丘、泉為愚泉、溝為愚溝、池為 愚池、島為愚島。若堂若亭為愚堂愚亭,而獨無谷。今吾舉谷則溝、池、溪、泉、亭,堂、丘、島兼而有之,故以名吾園曰‘愚公谷’?!庇薰鹊靥庡a惠二山谷地,故亦 有“山慧谷愚”之說。有玉荷亭、天鈞堂、菩提場、踏照亭、畏佳樓、九蓮臺等六十景。一時勝地絕吳中。曾吸引無數(shù)文人游覽、題詠和記略,留下不少詩文。對鄒迪光之 毅力及園內(nèi)創(chuàng)意之勝,人皆贊嘆不已。
鄒迪光享年七十余歲。他擅長繪畫,所畫山水脫盡時俗,一樹一石,必求精妙,且兼工詩文。遺著有《郁儀樓集》、《調(diào)象庵集》、《石語齋集》等。
鄒迪光病逝后,由他的從子鄒德基繼承。德基頗有天才,也工詩文書畫。且為人耿直剛強,揮金如土。在九龍山下,遭仇人所殺,以致人去樓空,加上后人不振, 于是家敗園廢,淪為荒丘。
今天所見之愚公谷,乃解放后所重建。由園林部門和專家的規(guī)劃創(chuàng)新,園林工人的幾多心血,終使廢園舊谷換了新貌,成了具有中國山水園林風格的古樸、素雅秀 美的幽靜游覽風景區(qū)。1958年科學院院長郭沫若來到無錫,為之題“愚公谷”三字匾額。如今“愚公谷”,已成為錫惠公園中的園中之園。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