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行吟—尋夢中原—盛唐上清宮絕代之繁華
中原行吟—尋夢中原—盛唐上清宮絕代之繁華,“山河扶繡戶,日月近雕梁”——這是杜甫在詩中對上清宮的描寫。由于唐朝皇族與老
“山河扶繡戶,日月近雕梁”——這是杜甫在詩中對上清宮的描寫。由于唐朝皇族與老子聯(lián)宗,老子遂成為其祖先,道教遂成為唐朝國教。朝廷在洛陽特設(shè)“老子鄉(xiāng)”,上清宮的地位提升,幾成李唐王室的祖廟。唐玄宗甚至想把它整體搬遷到他的舊宅里去,只是受到洛陽民眾的反對才罷休。唐代上清宮,繁華如夢,萬方輻輳,詩圣杜甫和畫圣吳道子都在此留下了墨寶。
道家意象,原本不怕荒寂與蕭條,所以霜降過后,我又來到上清宮,想看看一場大雨過后,落葉衰草是否掩住了三清殿的礎(chǔ)石??晌业搅四抢镆豢?,幾位道士早已把落葉打掃干凈了。
除了道長之外,這里的趙良真道士我也認(rèn)識,10年前我采訪過她。她遞給我一些資料,都是小冊子,僅《道德經(jīng)》就有兩三種版本,還有孟津一位信客自費印的一些經(jīng)文。這些材料中雖無畫圣吳道子畫的《五圣千官圖》,但畫中大唐5位天子率領(lǐng)百官,浩浩蕩蕩來上清宮朝拜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
一
隋朝在翠云峰修建了老子廟,使道教有了活動平臺。到了唐朝,李淵稱帝,是為唐高祖。其次子李世民攻破洛陽,剿滅隋將王世充部,然后上了翠云峰,拜謁了老子廟,令當(dāng)?shù)毓俑煤帽Wo(hù)這座廟。
唐朝一建立,道家吃香了,道教興盛了。為什么?原來,當(dāng)時社會講究門第,門閥士族勢力大、威望高,但李淵的祖上沒有這種“燙金名片”,也不是什么門閥士族。為了提高自己的地位,神化其稱帝的合理性,李淵需要在歷史名人中找一位與其同姓之人來當(dāng)祖先,找來找去,他還真找到一個現(xiàn)成的,這便是老子——李耳。
老子形象偉岸,個性瀟灑,李淵思量:如果尊老子為始祖,既可借“先祖”名氣提升門第,又可借此宣傳李唐王朝取代隋朝的合理性,還可利用道教來教化百姓,一舉三得,豈不美哉!
于是乎,西渡流沙不知所終的老子,又被請上翠云峰,定格為一尊塑像,坐在上清宮的大殿內(nèi)。時為龍朔二年(公元662年),實施者是大唐的第三任皇帝——高宗李治。
話說唐高宗李治,溫文爾雅,與洛陽有緣分,與武后(武則天)的感情深,動不動就攜武后到洛陽休假。他命令洛州長史許力士,在邙山翠云峰建一座上清宮,規(guī)模要超過隋代老子廟。
洛州的地方官趕緊組織施工,挖地基時,民工挖出一長條石,經(jīng)當(dāng)時的“文物專家”鑒定,竟是老子當(dāng)年修煉時所用!高宗立即令人寫文章宣傳:看!老子聽說要蓋上清宮,馬上顯靈了,不僅大力支持,還把自己用過的物品“捐獻(xiàn)”出來了,看來上清宮修得正確,修得及時,修得好啊!
于是高宗下令,打醮行祭,舉行了盛大的落成典禮。
接著,為了給洛陽上清宮尋找伙伴,高宗在乾封元年(公元666年),親自到亳州老君廟(今河南鹿邑太清宮老子故里)向老子致祭,封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回朝后又下令改洛陽上清宮為太微宮,奉祀太上玄元皇帝。
可是,武后對道教不感興趣,而是熱衷于佛教。高宗看武后不愛道教,就變通了一下,來了個“三教合一”,把儒、佛、道弄到一起作為“國策”:凡我大唐臣民,均可有所信仰,愿意信什么就信什么。
高宗和武后每次來到洛陽,就住在洛陽宮里。此宮又叫合璧宮,夫妻倆住在里面,一個信道,一個信佛,一男一女,一龍一鳳,可謂珠聯(lián)璧合,倒是與合璧宮的名字相諧。不幸的是,高宗在嗣圣元年(公元684年)二月初七駕崩于洛陽。此后武后掌權(quán),開始大力弘揚佛教,擴(kuò)修白馬寺和龍門石窟,建造盧舍那大佛。一時間,洛陽佛教盛行而道教式微,僧侶的地位高于道士。大周天授元年(公元690年)九月九日,武后稱帝,改唐為周,取消老子“玄元皇帝”稱號,改稱“老君”;同時《道德經(jīng)》不再作為教科書,貢生、舉子都不用學(xué)習(xí)這門功課了。
只可憐,翠云峰上孤身影,一彎冷月伴清風(fēng),一城燈火在眼前,卻是半城的佛光半城的燈,唯獨不聞《道德經(jīng)》。上清宮一遇到武則天,就走了下坡路。
那么,武則天下臺后上清宮又怎樣了呢?
二
武則天下臺后,中宗李顯恢復(fù)唐國號,后來睿宗之子玄宗李隆基登基。此人英姿天縱,氣度不凡,尊崇道教,他上臺后第5天,即延和元年(公元712年)八月三十日,就提出要弘揚道教。從此,上清宮迎來爛漫的春天。
這年十二月,玄宗令西都長安和東都洛陽的道觀住持集中起來開了一次會,會后編寫了《一切道經(jīng)音義》113卷。開元九年(公元721年),為了活躍東都道教氣氛,玄宗請全國著名道士來上清宮講學(xué)。李白最佩服的道士吳筠、張果都來到了洛陽。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玄宗下詔在西都建太清宮,在東都擴(kuò)建上清宮,在全國各地建起成百上千座道觀。
玄宗喜歡道教至極,每每登臨上清宮,看見那青青房舍,便感到輕松愜意,總覺得這道家的意象,是那么超脫凡塵,高于人間,看著看著,便不想走了。這位天才音樂家和執(zhí)著的“戀愛專家”,本來就有狂熱的詩人氣質(zhì),他忽然宣布:把邙山上的上清宮,搬到山下的洛陽城,搬到我昔日居住的宅邸去!
原來,他當(dāng)年做藩王的時候,曾住在東都洛陽積善里,地點在洛河南岸,也就是現(xiàn)在的洛陽橋南頭不遠(yuǎn)處。據(jù)《舊唐書》記載,開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五月,玄宗下令將自己在積善里的舊宅“敕建”為玄元廟。他對大臣們說:“我當(dāng)年做藩王時,住在東都積善里,應(yīng)在那里建玄元廟?!?
唐玄宗之所以要把玄元廟建在他的舊邸積善里,是因為那里臨著定鼎門大街,乃是東都皇城端門之南、定鼎門街西第一街第一坊。廟設(shè)于此,可與皇宮隔洛水相望,一來可活躍東都道教氛圍,二來可以彰顯玄宗重視道教。
要知道“玄元廟”就是“上清宮”,玄宗此舉,大有借老子之香火抬高自己之嫌疑。洛陽的百姓尤其是那些文人士紳,一聽說這個消息,便再也坐不住了,大家不愿看著邙山上清宮被改建成洛水以南的玄元廟。因為按照堪輿學(xué)的風(fēng)水理論,北為玄武,是太上老君所在方位,邙山在洛陽城以北,正屬此位,所以上清宮不僅僅是一座道觀,還是洛陽城的靠山與保護(hù)神?;噬弦驯Wo(hù)神隨便搬到洛水之南,讓“老君”由高處走向低處,東都的保護(hù)神就不靈驗了,洛陽的風(fēng)水就被破壞了,讀書人考取功名就不容易了,官員們升遷也難以指望了。
于是,洛陽百姓便以自己的方式開始抵制玄宗搬遷上清宮。有的說:“俗話說‘住廟前吉利,住廟后晦氣’,如果廟觀建在皇城端門之南,洛水之北的城坊就成了‘廟后’,洛陽城就不吉利了!”有的說:“玄元廟是官民同往祭拜之所,老君是天下人的老君,又不是皇上一個人的老君,憑什么搬到皇上的舊邸去呢?”
老百姓的抵制、鄉(xiāng)紳們的議論、大臣們的進(jìn)言,使玄宗有所觸動,他最終保留了自己的意見。翠云峰上的上清宮,沒有按皇帝的旨意改建,而是仍然矗立于翠云峰上。如今想來,也真佩服盛唐的“民主”和“寬容”,大概是盛唐的強大和繁榮,給了玄宗這樣的胸襟和氣度吧,要知道他曾下過3次命令,都沒能把上清宮搬下來,這大概是歷史上洛陽人抵制“長官意志”最早也最成功的案例吧。
三
可是,玄宗弘揚道教的熱情不減。
開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正月,他下詔在兩京和各州都建玄元皇帝廟。此次大規(guī)模建廟,不僅僅是敬老君、上香火,還要附設(shè)“崇玄學(xué)”,借助學(xué)堂的形式弘揚道教,這等于在全國各地建立道教學(xué)院。
玄宗還劃撥巨款,大力擴(kuò)建上清宮,同時提升上清宮稱謂的等級。他親自賜名,把過去的“玄元皇帝廟”,改為“太上玄元皇帝宮”,后又改名為太微宮。其建筑規(guī)模與西都長安的太清宮相近,主體大殿為大十二開間,中有四條龍柱頂天立地,遠(yuǎn)遠(yuǎn)看去,莊嚴(yán)肅穆;近處瞧瞧:歇山斗拱,飛檐重疊。山門上額書“瓊?cè)A”,東門上額書“九靈”,西門上額書“三清”。東側(cè)是御齋院,供皇帝或皇室人員休憩、用膳。西側(cè)有公卿齋院,相當(dāng)于貴賓接待室,供王侯公卿小憩和用餐。宮垣之內(nèi),松林連接,大殿之后,洞府深邃。洞府之外,又建了一座高聳入云的齋壇,一柱通天,甚為壯觀。實際上,這片蔚為大觀的建筑群,是雄踞翠云峰之巔的一處皇家豪華園林。
上清宮(太上玄元皇帝宮)于開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落成,天寶元年(公元742年)玄宗下詔:享玄元皇帝老子于此。玄元皇帝不再是簡樸的木牌位,而是換成了一尊老子石雕像,頭戴冕旒,身著袞袍,甚是莊嚴(yán)。
說到這尊雕像,上清宮審美意義上的“三絕藝術(shù)”就被牽引出來——
原來,朝廷由于對洛陽上清宮很重視,請來了當(dāng)時最有才華的藝術(shù)家來進(jìn)行藝術(shù)裝飾,他們是畫圣吳道子和雕塑大師楊惠之。后來杜甫游歷至此,寫了一首詩,恰好湊成“三絕”,這在歷史上非常有名。
只見這些石雕群像中,老子居中;左邊是文宣王孔子,還有道教四位真人莊子、文子、列子和庚桑子;右邊是唐玄宗和宰相李林甫,均為朱衣朝服,形如真人,栩栩如生。
畫圣吳道子畫的幾幅壁畫,色彩艷麗,技法高妙,其中《五圣千官圖》場面壯觀,人物眾多?!拔迨ァ敝傅氖翘聘咦?、唐太宗、唐高宗、唐中宗、唐睿宗。吳道子將“五圣”真容繪在大殿正壁上,又將文武千官儀列左右,再以錦繡河山作為背景。此畫用筆入神,畫成之后,被時人譽為“丹青絕妙,古今無比”。全國一時轟動,來觀賞的人很多,杜甫于天寶八年(公元749年)冬至這一天也來了。他看過之后詩興大發(fā),寫了一首長詩《冬日洛城北謁玄元皇帝廟》。詩曰:“配極玄都■,憑虛禁御長。守祧嚴(yán)具禮,掌節(jié)鎮(zhèn)非常。碧瓦初寒外,金莖一氣旁。山河扶繡戶,日月近雕梁……”詩文很長,在此略去,因為在今人看來,也就是“山河扶繡戶,日月近雕梁”這兩句出彩。
這首詩已能夠說明時人很尊崇上清宮了。杜甫比喻此處居高臨下,就像老子在天上的宮殿玄都那樣,碧瓦金柱的點綴,日月的照耀,使這里的一切都顯得那么莊嚴(yán)和高貴?! ?
事實也真是如此。在開元至天寶40多年間,唐玄宗把道教推向有史以來的至高地位,把洛陽上清宮的熱鬧繁華渲染得無以復(fù)加。玄宗之后,這座道觀仍然起著支配唐王朝宗教及宗廟活動的作用,直到唐末,仍有著至高無上的榮譽,“太微宮使”只有宰相才有資格兼任。隨后,上清宮帶著它的榮譽和傷痕,進(jìn)入了五代和大宋時期……
道家意象,原本不怕荒寂與蕭條,所以霜降過后,我又來到上清宮,想看看一場大雨過后,落葉衰草是否掩住了三清殿的礎(chǔ)石??晌业搅四抢镆豢?,幾位道士早已把落葉打掃干凈了。
除了道長之外,這里的趙良真道士我也認(rèn)識,10年前我采訪過她。她遞給我一些資料,都是小冊子,僅《道德經(jīng)》就有兩三種版本,還有孟津一位信客自費印的一些經(jīng)文。這些材料中雖無畫圣吳道子畫的《五圣千官圖》,但畫中大唐5位天子率領(lǐng)百官,浩浩蕩蕩來上清宮朝拜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
一
隋朝在翠云峰修建了老子廟,使道教有了活動平臺。到了唐朝,李淵稱帝,是為唐高祖。其次子李世民攻破洛陽,剿滅隋將王世充部,然后上了翠云峰,拜謁了老子廟,令當(dāng)?shù)毓俑煤帽Wo(hù)這座廟。
唐朝一建立,道家吃香了,道教興盛了。為什么?原來,當(dāng)時社會講究門第,門閥士族勢力大、威望高,但李淵的祖上沒有這種“燙金名片”,也不是什么門閥士族。為了提高自己的地位,神化其稱帝的合理性,李淵需要在歷史名人中找一位與其同姓之人來當(dāng)祖先,找來找去,他還真找到一個現(xiàn)成的,這便是老子——李耳。
老子形象偉岸,個性瀟灑,李淵思量:如果尊老子為始祖,既可借“先祖”名氣提升門第,又可借此宣傳李唐王朝取代隋朝的合理性,還可利用道教來教化百姓,一舉三得,豈不美哉!
于是乎,西渡流沙不知所終的老子,又被請上翠云峰,定格為一尊塑像,坐在上清宮的大殿內(nèi)。時為龍朔二年(公元662年),實施者是大唐的第三任皇帝——高宗李治。
話說唐高宗李治,溫文爾雅,與洛陽有緣分,與武后(武則天)的感情深,動不動就攜武后到洛陽休假。他命令洛州長史許力士,在邙山翠云峰建一座上清宮,規(guī)模要超過隋代老子廟。
洛州的地方官趕緊組織施工,挖地基時,民工挖出一長條石,經(jīng)當(dāng)時的“文物專家”鑒定,竟是老子當(dāng)年修煉時所用!高宗立即令人寫文章宣傳:看!老子聽說要蓋上清宮,馬上顯靈了,不僅大力支持,還把自己用過的物品“捐獻(xiàn)”出來了,看來上清宮修得正確,修得及時,修得好啊!
于是高宗下令,打醮行祭,舉行了盛大的落成典禮。
接著,為了給洛陽上清宮尋找伙伴,高宗在乾封元年(公元666年),親自到亳州老君廟(今河南鹿邑太清宮老子故里)向老子致祭,封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回朝后又下令改洛陽上清宮為太微宮,奉祀太上玄元皇帝。
可是,武后對道教不感興趣,而是熱衷于佛教。高宗看武后不愛道教,就變通了一下,來了個“三教合一”,把儒、佛、道弄到一起作為“國策”:凡我大唐臣民,均可有所信仰,愿意信什么就信什么。
高宗和武后每次來到洛陽,就住在洛陽宮里。此宮又叫合璧宮,夫妻倆住在里面,一個信道,一個信佛,一男一女,一龍一鳳,可謂珠聯(lián)璧合,倒是與合璧宮的名字相諧。不幸的是,高宗在嗣圣元年(公元684年)二月初七駕崩于洛陽。此后武后掌權(quán),開始大力弘揚佛教,擴(kuò)修白馬寺和龍門石窟,建造盧舍那大佛。一時間,洛陽佛教盛行而道教式微,僧侶的地位高于道士。大周天授元年(公元690年)九月九日,武后稱帝,改唐為周,取消老子“玄元皇帝”稱號,改稱“老君”;同時《道德經(jīng)》不再作為教科書,貢生、舉子都不用學(xué)習(xí)這門功課了。
只可憐,翠云峰上孤身影,一彎冷月伴清風(fēng),一城燈火在眼前,卻是半城的佛光半城的燈,唯獨不聞《道德經(jīng)》。上清宮一遇到武則天,就走了下坡路。
那么,武則天下臺后上清宮又怎樣了呢?
二
武則天下臺后,中宗李顯恢復(fù)唐國號,后來睿宗之子玄宗李隆基登基。此人英姿天縱,氣度不凡,尊崇道教,他上臺后第5天,即延和元年(公元712年)八月三十日,就提出要弘揚道教。從此,上清宮迎來爛漫的春天。
這年十二月,玄宗令西都長安和東都洛陽的道觀住持集中起來開了一次會,會后編寫了《一切道經(jīng)音義》113卷。開元九年(公元721年),為了活躍東都道教氣氛,玄宗請全國著名道士來上清宮講學(xué)。李白最佩服的道士吳筠、張果都來到了洛陽。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玄宗下詔在西都建太清宮,在東都擴(kuò)建上清宮,在全國各地建起成百上千座道觀。
玄宗喜歡道教至極,每每登臨上清宮,看見那青青房舍,便感到輕松愜意,總覺得這道家的意象,是那么超脫凡塵,高于人間,看著看著,便不想走了。這位天才音樂家和執(zhí)著的“戀愛專家”,本來就有狂熱的詩人氣質(zhì),他忽然宣布:把邙山上的上清宮,搬到山下的洛陽城,搬到我昔日居住的宅邸去!
原來,他當(dāng)年做藩王的時候,曾住在東都洛陽積善里,地點在洛河南岸,也就是現(xiàn)在的洛陽橋南頭不遠(yuǎn)處。據(jù)《舊唐書》記載,開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五月,玄宗下令將自己在積善里的舊宅“敕建”為玄元廟。他對大臣們說:“我當(dāng)年做藩王時,住在東都積善里,應(yīng)在那里建玄元廟?!?
唐玄宗之所以要把玄元廟建在他的舊邸積善里,是因為那里臨著定鼎門大街,乃是東都皇城端門之南、定鼎門街西第一街第一坊。廟設(shè)于此,可與皇宮隔洛水相望,一來可活躍東都道教氛圍,二來可以彰顯玄宗重視道教。
要知道“玄元廟”就是“上清宮”,玄宗此舉,大有借老子之香火抬高自己之嫌疑。洛陽的百姓尤其是那些文人士紳,一聽說這個消息,便再也坐不住了,大家不愿看著邙山上清宮被改建成洛水以南的玄元廟。因為按照堪輿學(xué)的風(fēng)水理論,北為玄武,是太上老君所在方位,邙山在洛陽城以北,正屬此位,所以上清宮不僅僅是一座道觀,還是洛陽城的靠山與保護(hù)神?;噬弦驯Wo(hù)神隨便搬到洛水之南,讓“老君”由高處走向低處,東都的保護(hù)神就不靈驗了,洛陽的風(fēng)水就被破壞了,讀書人考取功名就不容易了,官員們升遷也難以指望了。
于是,洛陽百姓便以自己的方式開始抵制玄宗搬遷上清宮。有的說:“俗話說‘住廟前吉利,住廟后晦氣’,如果廟觀建在皇城端門之南,洛水之北的城坊就成了‘廟后’,洛陽城就不吉利了!”有的說:“玄元廟是官民同往祭拜之所,老君是天下人的老君,又不是皇上一個人的老君,憑什么搬到皇上的舊邸去呢?”
老百姓的抵制、鄉(xiāng)紳們的議論、大臣們的進(jìn)言,使玄宗有所觸動,他最終保留了自己的意見。翠云峰上的上清宮,沒有按皇帝的旨意改建,而是仍然矗立于翠云峰上。如今想來,也真佩服盛唐的“民主”和“寬容”,大概是盛唐的強大和繁榮,給了玄宗這樣的胸襟和氣度吧,要知道他曾下過3次命令,都沒能把上清宮搬下來,這大概是歷史上洛陽人抵制“長官意志”最早也最成功的案例吧。
三
可是,玄宗弘揚道教的熱情不減。
開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正月,他下詔在兩京和各州都建玄元皇帝廟。此次大規(guī)模建廟,不僅僅是敬老君、上香火,還要附設(shè)“崇玄學(xué)”,借助學(xué)堂的形式弘揚道教,這等于在全國各地建立道教學(xué)院。
玄宗還劃撥巨款,大力擴(kuò)建上清宮,同時提升上清宮稱謂的等級。他親自賜名,把過去的“玄元皇帝廟”,改為“太上玄元皇帝宮”,后又改名為太微宮。其建筑規(guī)模與西都長安的太清宮相近,主體大殿為大十二開間,中有四條龍柱頂天立地,遠(yuǎn)遠(yuǎn)看去,莊嚴(yán)肅穆;近處瞧瞧:歇山斗拱,飛檐重疊。山門上額書“瓊?cè)A”,東門上額書“九靈”,西門上額書“三清”。東側(cè)是御齋院,供皇帝或皇室人員休憩、用膳。西側(cè)有公卿齋院,相當(dāng)于貴賓接待室,供王侯公卿小憩和用餐。宮垣之內(nèi),松林連接,大殿之后,洞府深邃。洞府之外,又建了一座高聳入云的齋壇,一柱通天,甚為壯觀。實際上,這片蔚為大觀的建筑群,是雄踞翠云峰之巔的一處皇家豪華園林。
上清宮(太上玄元皇帝宮)于開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落成,天寶元年(公元742年)玄宗下詔:享玄元皇帝老子于此。玄元皇帝不再是簡樸的木牌位,而是換成了一尊老子石雕像,頭戴冕旒,身著袞袍,甚是莊嚴(yán)。
說到這尊雕像,上清宮審美意義上的“三絕藝術(shù)”就被牽引出來——
原來,朝廷由于對洛陽上清宮很重視,請來了當(dāng)時最有才華的藝術(shù)家來進(jìn)行藝術(shù)裝飾,他們是畫圣吳道子和雕塑大師楊惠之。后來杜甫游歷至此,寫了一首詩,恰好湊成“三絕”,這在歷史上非常有名。
只見這些石雕群像中,老子居中;左邊是文宣王孔子,還有道教四位真人莊子、文子、列子和庚桑子;右邊是唐玄宗和宰相李林甫,均為朱衣朝服,形如真人,栩栩如生。
畫圣吳道子畫的幾幅壁畫,色彩艷麗,技法高妙,其中《五圣千官圖》場面壯觀,人物眾多?!拔迨ァ敝傅氖翘聘咦?、唐太宗、唐高宗、唐中宗、唐睿宗。吳道子將“五圣”真容繪在大殿正壁上,又將文武千官儀列左右,再以錦繡河山作為背景。此畫用筆入神,畫成之后,被時人譽為“丹青絕妙,古今無比”。全國一時轟動,來觀賞的人很多,杜甫于天寶八年(公元749年)冬至這一天也來了。他看過之后詩興大發(fā),寫了一首長詩《冬日洛城北謁玄元皇帝廟》。詩曰:“配極玄都■,憑虛禁御長。守祧嚴(yán)具禮,掌節(jié)鎮(zhèn)非常。碧瓦初寒外,金莖一氣旁。山河扶繡戶,日月近雕梁……”詩文很長,在此略去,因為在今人看來,也就是“山河扶繡戶,日月近雕梁”這兩句出彩。
這首詩已能夠說明時人很尊崇上清宮了。杜甫比喻此處居高臨下,就像老子在天上的宮殿玄都那樣,碧瓦金柱的點綴,日月的照耀,使這里的一切都顯得那么莊嚴(yán)和高貴?! ?
事實也真是如此。在開元至天寶40多年間,唐玄宗把道教推向有史以來的至高地位,把洛陽上清宮的熱鬧繁華渲染得無以復(fù)加。玄宗之后,這座道觀仍然起著支配唐王朝宗教及宗廟活動的作用,直到唐末,仍有著至高無上的榮譽,“太微宮使”只有宰相才有資格兼任。隨后,上清宮帶著它的榮譽和傷痕,進(jìn)入了五代和大宋時期……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 沒有了 ———
編輯:阿族小譜
相關(guān)資料
文章價值打分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當(dāng)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觀點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賞犒勞一下作者~
打賞作者
“感謝您的打賞,我會更努力的創(chuàng)作”
— 請選擇您要打賞的金額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賞成功!
“感謝您的打賞,我會更努力的創(chuàng)作”
返回
打賞
私信
24小時熱門
推薦閱讀
· 中原行吟—尋夢中原—黃池之會
發(fā)生時間:公元前482年所屬年代:春秋戰(zhàn)國時代發(fā)生地點:黃池(今河南封丘路南)吳服越后,成為東南無與匹敵的強國,遂北上中原與諸國爭霸。公元前482年,吳王夫差率軍沿水路北上,會晉定公于黃池(今河南封丘路南),欲爭中原霸主之位。會盟尚未開始,越人已趁吳國空虛攻入?yún)嵌?,夫差封鎖后方消息,對晉以武力相脅,最終得以主盟。黃池之會并沒有給吳國帶來實際利益,反而加速了吳國的滅亡。
· 中原行吟—尋夢中原—召陵之盟
發(fā)生時間:公元前656年所屬年代:春秋戰(zhàn)國時代發(fā)生地點:召陵(今河南郾城東)春秋初年,楚國發(fā)展起來,向中原挺進(jìn),與齊抗衡。公元前656年,齊桓公率齊、宋、陳、衛(wèi)等八國軍隊攻潰楚的盟國蔡國,陳兵楚境,以楚不向王室朝貢相質(zhì)詢。楚為避齊鋒,派大夫屈完與齊講和,齊也看到楚國強大,無隙可乘,即與楚在召陵(今河南郾城東)訂立盟約,史稱“召陵之盟”。這是齊桓公“尊王”的又一次勝利,其霸主地位更加鞏固。
· 中原行吟—尋夢中原—老子:上清宮的奠基人
12日,綿綿秋雨中,參加“老子與洛陽”國際學(xué)術(shù)研討會的專家學(xué)者和我市宗教界人士,一起為上清宮的復(fù)建奠基——上清宮,我國著名道觀,位于邙山翠云峰,乃是道家鼻祖老子著書煉丹之地,隋有老子廟,唐建上清宮,抗戰(zhàn)時期遭日軍飛機轟炸,古建筑多有不存……來了幾百位香客,有人在高聲誦讀《道德經(jīng)》去上清宮采訪之前,我沒與上清宮的道長聯(lián)系,只是和一位攝影記者一道驅(qū)車來到邙山翠云峰,想看看即將重建的上清宮是否熱鬧,因為印象中的上清宮,已是房舍頹然、香火沉寂了。正是重陽佳節(jié),殿前來了幾百名香客,以老者居多,間有青年,從老君殿門前開始,便是進(jìn)香跪拜的隊伍。再往里面走,翠云洞內(nèi)香客云集,玉皇殿上誦經(jīng)聲聲,殿里殿外一派熱鬧景象。在殿門附近,我問一個賣香燭的婦女:“今天怎么來這么多人?”她笑道:“今兒逢九,人就多了。”原來上清宮是逢九進(jìn)香,每月的初九、十九、二十九是進(jìn)香日,今天恰逢九九重陽,來的人就更多了。時間緊張,攝影...
· 中原行吟—尋夢中原—宋元明清時期的上清宮
上清宮屬于這種道觀:第一,它是道教的晴雨表,其香火盛則道教盛,其香火衰則道教衰;第二,它是洛陽興衰的伴隨者,洛陽城繁榮它就靈光,洛陽城衰敗它就暗淡。我們可以把司馬光那句詩改成:“若問洛陽興廢事,請君只看上清宮。”宋元明清時期,上清宮的復(fù)興和衰落,更能說明這一點。每次來上清宮,我都有一個疑惑:歷史上它多次被毀,可被毀掉的碎磚瓦都弄到哪里去了呢?要知道,擁有千百間房屋的建筑群被毀掉后,就是一座不小的廢墟。幾年前我市在此建設(shè)上清宮森林公園,當(dāng)時我問老城區(qū)委辦公室的黨主任:“挖樹坑時挖到舊磚瓦了嗎?”他說:“沒有,下面全是黃土?!蔽矣謫柛浇霓r(nóng)民:“有沒有人拿這里的碎磚去壘墻?”其中一位老者回答:“廟里的耕地荒廢時,俺村里倒是有人來代耕,但從未聽說有人來搜尋舊磚,這里從來不見有破磚爛瓦?!笨墒?,即使是一片廢墟,也該留下一些碎片??!歷史不做回答時,我們只好走向歷史……一上清宮尚未走出唐代,就遭到了洗...
· 中原行吟—尋夢中原—伏羲傳奇
公元前7771年十月初四,在今甘肅省天水市有一個龍圖騰的母系氏族部落,首領(lǐng)叫華胥氏,風(fēng)兗姓,她和她親族叔嫟領(lǐng)著族眾逐水草而居,游牧到水草豐盛的雷澤(現(xiàn)甘肅天祝成縣一帶)。在這里結(jié)識了雷澤氏,在成縣仇夷山生下伏羲,然后伏羲隨母又回到華胥氏的發(fā)祥地華亭華池一帶。因為是以游牧為生,華胥氏居地經(jīng)常有變化最后才在今甘肅秦安縣大地灣一帶定居下來,并長大成人,立圭表紀(jì)歷,從此紀(jì)歷興起,因之這個地方又叫成紀(jì),當(dāng)?shù)厝私小按蟮啬帷?,又叫“大帝灣”。華胥氏和雷澤氏得到的這個兒子——這是伏羲氏。這是個風(fēng)和日麗的春天,按照當(dāng)時的風(fēng)俗,她們部落姓風(fēng)兗,所以他姓也就姓風(fēng)兗,當(dāng)時人們以“葫蘆”為食,過著半牧半農(nóng)的生活,培育葫蘆的族人,就被眾人尊稱為瓠民,部族稱華族,專門培育葫蘆的氏族又被稱為瓠氏。葫蘆又名“瓜瓞”,瓠民發(fā)現(xiàn)瓠不僅可食,還可作器物用。巨瓠剖之為舟作船,名盤瓠舟、天盤舟;小瓠剖之為盤、為瓢為勺;自蒂開口,為“...
關(guān)于我們
關(guān)注族譜網(wǎng) 微信公眾號,每日及時查看相關(guān)推薦,訂閱互動等。
APP下載
下載族譜APP 微信公眾號,每日及時查看
掃一掃添加客服微信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fù)' : '回復(fù)'}}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