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歷史-西漢刺史部
秦漢歷史-西漢刺史部,漢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將首都地區(qū)以外的郡國劃分為13區(qū)(正式名稱
漢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將首都地區(qū)以外的郡國劃分為13區(qū)(正式名稱為部)。每部派刺史一人,巡視吏治,稱為行部。每個行部管轄若干郡(國)。刺史所負責的那個區(qū)域稱為刺史部,共13個刺史部,又稱13州。
公元前89年,把首都長安附近的7個郡劃為一區(qū),置司隸校尉部。至此共有14個區(qū)。
但此時的刺史部是監(jiān)察區(qū),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行政區(qū)。刺史每年有固定時間巡視,歲末向丞相奏事,平時無固定駐地。
司隸校尉部[ 7]:
京兆尹(12) 左馮翊(24) 右扶風(21) 弘農郡(11) 河內郡(24)河南郡(22)河東郡(24)
豫州刺史部[ 5]:
潁川郡(20) 汝南郡(37) 沛 郡(37) 梁 國( 8) 魯 國(8)
兗州刺史部[ 8]:
陳留郡(17) 山陽郡(23) 濟陰郡( 9) 泰山郡(24) 東 郡(22)城陽國( 4) 淮陽國( 9) 東平國( 7)
徐州刺史部[ 6]:
瑯邪郡(51) 東海郡(38) 臨淮郡(29) 泗水國(3) 廣陵國(4)楚 國( 7)
青州刺史部[ 9]:
平原郡(19) 千乘郡(15) 濟南郡(14) 北??ぃ?6) 東萊郡(17) 齊 郡(12) 淄川國(3) 膠東國( 8) 高密國( 5)
涼州刺史部[10]:
隴西郡(11) 武威郡(10) 酒泉郡(9) 張掖郡(10) 敦煌郡( 6)金城郡(13) 天水郡(16) 安定郡(21) 北地郡(19) 西??ぃ??)
并州刺史部[ 8]:
太原郡(21) 上黨郡(14) 西河郡(36) 五原郡(16) 云中郡(11)定襄郡(12) 雁門郡(14) 上 郡(23)
朔方刺史部[ 1]:
朔方郡(10)
冀州刺史部[10]:
魏 郡(18) 鉅鹿郡(20) 常山郡(18) 清河郡(14) 趙 國(4)廣平國(16) 真定國(4) 中山國(14) 信都國(17) 河間國( 4)
幽州刺史部[11]:
渤??ぃ?6) 上谷郡(15) 漁陽郡(12) 右北平郡(16)遼西郡(14)遼東郡(18) 玄菟郡( 3) 樂浪郡(25) 涿 郡(29) 代 郡(18)廣陽國(4)
揚州刺史部[ 6]:
廬江郡(12) 九江郡(15) 會稽郡(26) 丹陽郡(17) 豫章?8)六安國( 5)
荊州刺史部[ 7]:
南陽郡(36) 江夏郡(14) 桂陽郡(11) 武陵郡(13) 零陵郡(10)南 郡(18) 長沙國(13)
益州刺史部[ 9]:
漢中郡(12) 廣漢郡(13) 犍為郡(12) 武都郡(9) 越雋郡(15)益州郡(24) ????郡(17) 巴 郡(11) 蜀 郡(15)
交?n刺史部[ 7]:
南??ぃ?nbsp;6) 郁林郡(12) 蒼梧郡(10) 交?n郡(10) 合浦郡(5)九真郡( 7) 日南郡( 5)
[ ]里數(shù)據(jù)為刺史部/校尉部所轄郡國數(shù)目,()里數(shù)據(jù)為郡國所轄縣(侯國、邑、道)數(shù)目。
公元前89年,把首都長安附近的7個郡劃為一區(qū),置司隸校尉部。至此共有14個區(qū)。
但此時的刺史部是監(jiān)察區(qū),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行政區(qū)。刺史每年有固定時間巡視,歲末向丞相奏事,平時無固定駐地。
司隸校尉部[ 7]:
京兆尹(12) 左馮翊(24) 右扶風(21) 弘農郡(11) 河內郡(24)河南郡(22)河東郡(24)
豫州刺史部[ 5]:
潁川郡(20) 汝南郡(37) 沛 郡(37) 梁 國( 8) 魯 國(8)
兗州刺史部[ 8]:
陳留郡(17) 山陽郡(23) 濟陰郡( 9) 泰山郡(24) 東 郡(22)城陽國( 4) 淮陽國( 9) 東平國( 7)
徐州刺史部[ 6]:
瑯邪郡(51) 東海郡(38) 臨淮郡(29) 泗水國(3) 廣陵國(4)楚 國( 7)
青州刺史部[ 9]:
平原郡(19) 千乘郡(15) 濟南郡(14) 北??ぃ?6) 東萊郡(17) 齊 郡(12) 淄川國(3) 膠東國( 8) 高密國( 5)
涼州刺史部[10]:
隴西郡(11) 武威郡(10) 酒泉郡(9) 張掖郡(10) 敦煌郡( 6)金城郡(13) 天水郡(16) 安定郡(21) 北地郡(19) 西??ぃ??)
并州刺史部[ 8]:
太原郡(21) 上黨郡(14) 西河郡(36) 五原郡(16) 云中郡(11)定襄郡(12) 雁門郡(14) 上 郡(23)
朔方刺史部[ 1]:
朔方郡(10)
冀州刺史部[10]:
魏 郡(18) 鉅鹿郡(20) 常山郡(18) 清河郡(14) 趙 國(4)廣平國(16) 真定國(4) 中山國(14) 信都國(17) 河間國( 4)
幽州刺史部[11]:
渤??ぃ?6) 上谷郡(15) 漁陽郡(12) 右北平郡(16)遼西郡(14)遼東郡(18) 玄菟郡( 3) 樂浪郡(25) 涿 郡(29) 代 郡(18)廣陽國(4)
揚州刺史部[ 6]:
廬江郡(12) 九江郡(15) 會稽郡(26) 丹陽郡(17) 豫章?8)六安國( 5)
荊州刺史部[ 7]:
南陽郡(36) 江夏郡(14) 桂陽郡(11) 武陵郡(13) 零陵郡(10)南 郡(18) 長沙國(13)
益州刺史部[ 9]:
漢中郡(12) 廣漢郡(13) 犍為郡(12) 武都郡(9) 越雋郡(15)益州郡(24) ????郡(17) 巴 郡(11) 蜀 郡(15)
交?n刺史部[ 7]:
南??ぃ?nbsp;6) 郁林郡(12) 蒼梧郡(10) 交?n郡(10) 合浦郡(5)九真郡( 7) 日南郡( 5)
[ ]里數(shù)據(jù)為刺史部/校尉部所轄郡國數(shù)目,()里數(shù)據(jù)為郡國所轄縣(侯國、邑、道)數(shù)目。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 沒有了 ———
編輯:阿族小譜
相關資料
文章價值打分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當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觀點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賞犒勞一下作者~
打賞作者
“感謝您的打賞,我會更努力的創(chuàng)作”
— 請選擇您要打賞的金額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賞成功!
“感謝您的打賞,我會更努力的創(chuàng)作”
返回
打賞
私信
24小時熱門
推薦閱讀
· 秦漢歷史-西漢時期的十三刺史出巡制
西漢監(jiān)察制度對后世產生深遠影響的,是漢武帝對地方實行的刺史出巡制。西漢對地方的監(jiān)察最初沿用秦朝的做法。漢惠帝在位時,一度在部分地區(qū)恢復了監(jiān)郡御史制度。監(jiān)郡御史兩年一任,要求他們每年的10月到朝廷奏事,12月再回到自己的崗位。后來又擴大范圍,在中央所轄各郡都設置了監(jiān)察御史。但這些御史的任務比較雜,在秦朝時的監(jiān)察效果就不理想。比如當年劉邦做泗水亭長時(泗水亭在江蘇沛縣,秦以十里為亭,亭是最基層的組織),已有許多不軌行為。他在押送壯丁去驪山為秦始皇修墓的途中擅自放人,然后躲進芒碭山(在江蘇碭山縣東一帶),聚集了100多人,并與縣里的文書蕭何以及管監(jiān)獄的曹參等人互相串聯(lián),劉邦就是在這里起家造反,最終成就帝王之業(yè)的。泗水監(jiān)的名字叫平,他對這么嚴重的政治動向竟然無動于衷,沒有舉報,這不是失職瀆職嗎?西漢初年的監(jiān)察御史也同樣沒有發(fā)揮應有的作用。于是,漢文帝時就派丞相史出巡地方,但丞相史的監(jiān)察只是臨時性的...
· 秦漢歷史-西漢與東漢
西漢與東漢,究竟應當在歷史上視為兩個不同的帝國,或者看作一個整體的朝代,是一個耐人尋味的問題。兩漢在公元前及公元后各歷時約兩百年,中間經過新莽的中斷15年,如果視為一個朝代,則它連亙4個多世紀,為上承秦始皇下迄滿清兩千年來帝祚最長的一個朝代。中國的人口,據(jù)稱經過王莽后有大量的損耗,可是后來經過東漢的休養(yǎng)生息,也漸漸恢復原狀。官方的統(tǒng)計,常有訛漏,至漢亡時仲長統(tǒng)的估計,應逾千萬戶。則兩漢在正常狀態(tài)下,人口總數(shù)應當是5000萬到6000萬之間,公元前及公元后并無顯著的差別。以疆域及兵力威勢之所及而言,則兩漢間的變動亦少。漢武帝在朝鮮半島開拓的立足點,東漢也能大概維持。交趾反叛,有馬援平定。漢武帝還要竭全國之力伐匈奴。這游牧民族在王莽后永遠的分為南北,給東漢竇憲一個絕好的機會。他在公元89年的北征,出塞三千里,各部降者20萬人,他的部下更追逐五千里,以致于北單于“不知所終”。西漢既有張騫之通西域...
· 秦漢歷史-西漢的中央官制
西漢官僚機構的設置,基本上沿襲秦制而有所更新。中央政府的官員分為三個部分:第一,外朝官。包括自丞相以下至六百石官,在丞相府中有個百官朝會殿,皇帝有時也親臨朝會殿與丞相商議國事,或由丞相主持廷議,然后領銜上奏。第二,內朝官?;蚍Q中朝官。包括大司馬和左、右、前、后將軍,以及侍中、散騎、諸吏、諸郎、博士等。所謂內朝官或中朝官就是由皇帝直接差遣,而不專任行政職務的,與行政性質的正規(guī)官稱的外朝官相對而言的。第三,宮廷官。包括詹事、內侍等。宮廷官依其職守是專門處理皇帝家庭事務的,但在皇權專制時期,這些官員實際上已介入了政治活動,掌握了部分權力,所以應該包括在中央政府的官僚機構中。由此可見,西漢官制的重要特征之一是:行政性質的與宮廷服務性質的兩套并立,而其間又有互相交叉互相關聯(lián)。關于這個問題,可以作如下的說明:第一,中央最高政務機構掌握在丞相(相國)、太尉、御史大夫三人手中。丞相是最高行政長官,丞相有所...
· 青州刺史部
名稱由來“青州”一詞的出現(xiàn)始于春秋以后,大體指泰山以東至渤海的一片區(qū)域。春秋戰(zhàn)國時期,百家爭鳴,著書立說,把禹時的九州冠以稱謂,青州即其一?!渡袝び碡暋份d:“海岱惟青州?!薄吨芏Y·夏官·職方氏》載:“正東曰青州”,并注釋說:“蓋以土居少陽,其色為青,故曰青州?!薄秴问洗呵铩吩疲骸皷|方海隅,青州,齊也?!薄短档赜洝吩唬骸吧訇柹?,歲始事首,即以為名,其地東北據(jù)海,西距岱?!蔽鳚h青州刺史部西漢時,領齊郡、濟南郡、濟北國、平原郡、千乘郡、菑川國、高密國、北??ぁ⒛z東國、東萊郡10個郡國。東漢青州刺史部東漢時,領濟南郡、平原郡、樂安國、北海國、東萊郡、齊國、樂陵郡7個郡國,東漢末置長廣郡。出處注釋^九州即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幽州、雍州。參考資料書籍吳增僅,《三國郡縣表》,上海:開明書局,1937葛劍雄,《西漢人口地理》北京:人民出...
· 平州刺史部
歷史東漢時于東北方僅設幽州;漢獻帝時,公孫度自稱為平州牧。三國曹魏分遼東郡、昌黎郡、玄菟郡、帶方郡、樂浪郡五郡為平州,之后又合并為幽州。西晉咸寧二年十月,分昌黎、遼東、玄菟、帶方、樂浪等郡國五置平州。統(tǒng)縣二十六,戶一萬八千一百。永嘉之禍后到十六國時期,被慕容氏諸燕占據(jù)。313年,高句麗攻陷樂浪郡后,東夷校尉將平州遷至遼西的昌黎郡。北魏滅北燕后,轄遼西、北平二郡。參見漢四郡
關于我們
關注族譜網 微信公眾號,每日及時查看相關推薦,訂閱互動等。
APP下載
下載族譜APP 微信公眾號,每日及時查看
掃一掃添加客服微信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