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庫全書的“四庫”指的是經(jīng)、史、子、集這四部。《四庫全書》全名為《欽定四庫全書》,是清代乾隆時期編修的大型叢書。是在清高宗乾隆帝的主持下,由紀昀等360多位高官、學者編撰,3800多人抄寫,耗時十三年編成的,中國古代規(guī)模最大的叢書。
從《四庫全書》修成至今已有200余年。七部之中,文源閣本、文宗閣本和文匯閣本已蕩然無存,只有文淵閣本、文津閣本、文溯閣本和文瀾閣本傳世至今。文淵閣本今藏臺灣省,文津閣本今藏北京圖書館,文溯閣本今藏甘肅省圖書館。文瀾閣本在戰(zhàn)火中多所殘闕,后來遞經(jīng)補抄,基本補齊,今藏浙江省圖書館。
《四庫全書》(1773年)可以稱為中華傳統(tǒng)文化最豐富最完備的集成之作。中國文、史、哲、理、工、農(nóng)、醫(yī),幾乎所有的學科都能夠從中找到它的源頭和血脈,幾乎所有關(guān)于中國的新興學科都能從這里找到它生存發(fā)展的泥土和營養(yǎng)。從那時開始,作為國家正統(tǒng)、民族根基的象征,已成為中國乃至東方讀書人安身立命夢寐以求的圭臬和后代王朝維系統(tǒng)治宏揚大業(yè)的“傳國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