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浩崖墓,其中麻浩是地名,崖墓,是古代流行于樂山的一種仿生人住宅,鑿山為墓的一種墓葬形式,是位于凌云、烏尤兩山之間的溢洪河道東岸。麻浩崖墓,在1984年的時候,建立樂山崖墓博物館;在1988年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麻浩崖墓,是中國東漢時期至南北朝時期的崖墓,所以又被稱之為東漢崖墓。 墓群始于東漢前期,止于南北朝時期,以東漢后期墓最多。麻浩崖墓其范圍包括斧頭灣,東西長約200米、上下寬約25米,有編號的崖墓544座,層層疊疊,墓門披連,密如蜂房,極為壯觀。
麻浩崖墓的墓室主要是分為了三種類型,分別是單室、 雙室、多室,其中都是由墓門、甬道、主室、棺室、耳室等組成。棺室內鑿崖棺。后室設灶臺案龕。單室墓一般是在主室一側設一棺室。雙室墓在后室兩側設棺室。而多室的結構就相對比較復雜,在它的墓門由兩柱分為2~4個門洞,前室橫列,其后平行開鑿2~4個后室。各后室結構相同,前設甬道,兩側設室。
崖墓大多早年被盜,隨葬品有陶制的農(nóng)夫俑、服飾俑、廚俑、舞俑、樂俑等陶俑,狗、雞、馬、樓房等模型,罐、碗、釜、甑、耳杯等器皿,銅鏡、“五銖”錢和鐵器等。崖墓圖像雕刻精美,出土文物內容豐富,是研究古代社會政治、經(jīng)濟、文化、歷史的重要實物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