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文化—文化遺址—西門埡東漢崖墓群
巴蜀文化—文化遺址—西門埡東漢崖墓群,西門埡東漢崖墓群位于蓬溪縣赤城鎮(zhèn)連珠村。崖墓共11座,分布于長300米,寬1
西門埡東漢崖墓群位于蓬溪縣赤城鎮(zhèn)連珠村。崖墓共11座,分布于長300米,寬10米范圍內(nèi),僅一墓被掘開。該墓為穹窿頂,頂下仿木建筑刻石一斗三升,單門、雙室、空室長9.7,寬2.5米,高1.9米,墓室內(nèi)設有榻、案、灶等石質器物,有序放置。墓壁鐫浮雕圖案,計有房屋、車輛、日用品、蒼穹、人物、云紋等,構圖繁褥,線條簡煉,實是極有史料價值的珍貴實物。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 沒有了 ———
編輯:阿族小譜
文章價值打分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當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觀點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賞犒勞一下作者~
打賞作者
“感謝您的打賞,我會更努力的創(chuàng)作”
— 請選擇您要打賞的金額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賞成功!
“感謝您的打賞,我會更努力的創(chuàng)作”
返回
打賞
私信
24小時熱門
推薦閱讀
· 巴蜀文化—文化遺址—真佛山廟群
真佛山廟群位于四川達縣福善鄉(xiāng)清河村以南200米,距達州市區(qū)29公里,海拔高度710米。廟群占地近4萬平方米,建筑面積近1萬5千平方米。周圍山巒起伏,松柏蔽日,山以寺廟而名,寺以山勢而建,依山而上,布局嚴謹,錯落有致,風格殊異,氣勢磅礴,是川東北獨具特色的宗教寺廟建筑群。1991年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又是省級風景名勝區(qū)。真佛山廟群始建于清道光18年,在1847年前后已初具規(guī)模,寺內(nèi)香火頂盛,僧眾多時達80余人。其后迭經(jīng)滄桑,屢遭劫難,又不斷修復,保留至今。真佛山廟群系以木、石為主的建筑結構,由西而東,位于中軸線上的建筑依次是:山門、戲樓、天王殿、天子殿、德化寺、大雄寶殿,成梯形布列,遞增至山頂,連同附屬建筑,均為四合院布局,從山腳到山門,有石梯1179級,坡度為六十度。真佛山寺廟內(nèi)現(xiàn)有塑、雕近千尊,楹聯(lián)25對,匾額20塊,壁畫若干,現(xiàn)存經(jīng)卷有《西衲大經(jīng)》一卷,《金剛經(jīng)》上、中、下三卷,...
· 巴蜀文化—文化遺址—瓷碗鋪窯址群
瓷碗鋪窯址群位于通川區(qū)復興鄉(xiāng)兩路口村,背靠鐵山縣平梁,南北為山脊環(huán)繞,分布面積約四萬平方米,現(xiàn)已調查發(fā)掘宋代窯口5處,堆積物1處,出土有瓷碗、盤、碟、壺、瓶、罐、缽、盒、盞、杯窯具等數(shù)十種類,器物釉色以黃褐色、赭色、黑色為主,紋飾以牡丹纏枝、連枝紋為主,燒造以疊燒支墊,砂墊正燒,匣缽正燒為主。從釉色、工藝制作燒造技藝分析均已達到相當高西民窯水平。
· 巴蜀文化—文化遺址—大山鋪恐龍化石群遺址
大山鋪恐龍化石群遺址位于四川省自貢市東北郊約11公里的大山鋪鎮(zhèn)旁,是一個盛產(chǎn)一億六千萬年前的中侏羅世恐龍及其它脊椎動物化石的遺址,是我國最重要的恐龍化石埋藏地,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古生物化石埋藏地之一。該遺址最早于1972年發(fā)現(xiàn),1977年首次發(fā)掘,獲得一具較完整的晰腳類恐龍骨架,1979年因基建施工化石被大量暴露。1979--1984年間先后組織三次大規(guī)模的清理和發(fā)掘,在約2800平方米范圍內(nèi)獲得恐龍及其它脊椎動物200多個個體的上萬件化石骨骼標本,從中已研究定名了恐龍魚類、兩棲類、龜鱉類、鱷類、翼龍類、似哺乳爬行類等18個屬21個種。估計整個化石群集中埋藏范圍約17000平方米,化石骨骼10萬塊以上,被譽為"恐龍公墓"。八十年代中期,在該遺址上修建有我國第一座大型的恐龍遺址博物館----自貢恐龍博物館。大山鋪恐龍化石群遺址具有化石藏量巨大、門類齊全、埋藏集中、保存完整等特點。作為一處罕見...
· 巴蜀文化—文化遺址—清河街道建筑群
大竹縣清河鄉(xiāng)街道建筑群歷史悠久,始建于秦漢,清初形成規(guī)模。它座落于大竹縣城北22公里處。民國九年(1920年)開明士紳范先級(范哈兒之父)等出資募資擴建街道,修葺街面。民國二十年范哈兒委托其侄范楠煊按照設計圖紙,統(tǒng)一模式,主持清河場鎮(zhèn)的徹底改造。經(jīng)徹底改造后的清河場鎮(zhèn),仍呈南北走向,全長385.5米,占地面積為3.3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為2.9萬平方米,兩旁房屋西高東低,呈主賓之勢,主顯賓躬之態(tài)。整個建筑群均為中西式磚木結構,瓦頂懸山式六架椽,屋前后乳伏搭牽用三柱前低后高建筑,一律采用外廊式穿榫結構,一樓一底兩層樓房。街道兩旁均有2.25米寬的通廊和各有108根圓柱,每間隔5.14米有一仿希臘式圓形廊柱,磚砌而成。在底層和二層樓間隔處的圓柱中部,均有人物、動物、花草等淺浮雕圖案,圓柱頂部飾有雕花,底層和二樓頂部均為弧形頂,并飾有浮雕花邊。二層樓裝有木欄和木窗。整個建筑群體共計150間,東...
· 嶺南文化—文化遺址—東漢德慶大遼山墓群
東漢德慶大遼山墓群位于德慶縣城東大遼村,共3座,為東漢后期。一號墓于1975年發(fā)現(xiàn),長方形土坑墓。墓底墊細砂,砂上鋪碎木炭,隨葬品置于碎木炭上,尸骨和葬具均腐朽。墓長2.8,寬2.2米。出土的陶器有罐、簋、鼎、壺、灶、屋、爐、珠等19件;銅器有劍、洗、壺、鏡、案等11件;裝飾品有銀環(huán)、銀指環(huán)、松香珠、瑪瑙珠等23件。此外,還有五銖錢260多枚,多數(shù)為剪輪五銖。其中價值較高的青銅劍,長104厘米。龍鳳魚蟲紋銅案,長64.5厘米、寬42.5厘米、通高13.3厘米,案內(nèi)陰刻七組花紋,其中第三組刻四個龍虱。銅洗有刻銘“元初五年七月中西于造謝著胨”。銅壺銘文刻“元初五年七月中西于李文山治謝著有”。元初為東漢安帝的年號,西于縣屬交趾郡,在今越南北部。據(jù)此,知此兩器是西于所造,工匠李文山,墓主人是謝著。松香珠是廣東墓葬首次出土。金星石獸,形似獅子,刻工簡煉。二號墓于1984年發(fā)現(xiàn),為長方形土坑墓,墓長、...
關于我們
關注族譜網(wǎng) 微信公眾號,每日及時查看相關推薦,訂閱互動等。
APP下載
下載族譜APP 微信公眾號,每日及時查看
掃一掃添加客服微信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