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区中文,国产精品91高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欧美另类久久久精品能播放

                  詞條 唐代 寧浦郡

                  寧浦郡

                  寧浦郡,中國古代的郡,屬廣州。轄境相當(dāng)今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橫縣地。

                  東漢建安二十三年(218年)時分郁林、高涼及合浦三郡之地置郡,郡治平山縣(今橫縣東北,一說郡治寧浦縣,今橫縣南),領(lǐng)平山、昌平(今橫縣南)二縣。后廢郡,并入合浦郡。

                  孫吳永安三年(260年)以合浦郡平山縣置合浦北部都尉,都尉治平山縣(今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橫縣北),領(lǐng)平山、興道、昌平3縣。吳末時興道縣已廢,領(lǐng)平山、昌平2縣。

                  西晉太康七年(286年)改都尉置寧浦郡,領(lǐng)寧浦、連道、吳安、昌平、平山五縣。南齊移治安廣縣(今橫縣西北)。后復(fù)移治寧浦縣。隋朝開皇九年(589年)廢。唐朝天寶、至德時亦曾改橫州為寧浦郡。

                  寧浦郡相關(guān)文獻(xiàn)
                  合浦郡
                  漢西漢元鼎六年(前111年),漢武帝平南越國,劃出原南海、象郡交界處設(shè)置合浦郡,郡治徐聞(今廣東省??悼h地域),隸屬交州。有15,398戶,人口78,980人。下轄五縣:徐聞縣、高涼縣、合浦縣、臨允縣、硃盧縣。班固所著《漢書·地理志·第八下》載:東漢時,合浦郡轄五縣:合浦縣、徐聞縣、高涼縣、臨元縣、朱崖縣。23,121戶,人口86,617人。晉司馬彪著《后漢書·第二十三·郡國五》載三國-晉合浦郡隸屬交州,郡址在合浦縣城(今浦北縣舊州)。三國吳黃武五年(226年),分合浦以北歸廣州管轄。黃武七年(228年),合浦郡改稱珠官郡,同年劃出合浦縣南境設(shè)官縣,與合浦同屬珠官郡。太元二年至太平(252年-258年)復(fù)稱合浦郡。永安三年(260年),劃出合浦縣西北部設(shè)置昌平縣(今橫縣),隸屬合浦郡。太康元年(280年),撤珠崖郡,并入合浦郡,同年劃出合浦縣東北部設(shè)蕩昌縣(今容縣)。建武元年(317年),...
                  查看全文
                  南松浦郡
                  歷史在令制國時期,屬于肥前國松浦郡的一部分。年表1876年:廢藩置縣后,經(jīng)過多次整并,松浦郡成為長崎縣的一部分。1878年:松浦郡被分割為東松浦郡、西松浦郡、北松浦郡、南松浦郡四郡。1889年4月1日:實施町村制,南松浦郡下轄:福江村、奧浦村、崎山村、本山村、大濱村、樺島村、久賀島村、富江村、玉之浦村、三井樂村、岐宿村、奈留島村、若松村、日之島村、青方村、濱之浦村、魚目村、北魚目村、有川村、奈良尾村。(20村)1919年10月1日:福江村改制為福江町。(1町19村)1922年9月1日:富江村改制為富江町。(2町18村)1932年10月17日:有川村改制為有川町。(3町17村)1933年11月3日:玉之浦村改制為玉之浦町。(4町16村)1940年11月3日:三井樂村改制為三井樂町。(5町15村)1941年4月1日:青方村改制為青方町。(6町14村)1941年4月3日:岐宿村改制為岐宿町。(7...
                  查看全文
                  西松浦郡
                  歷史在令制國時期,屬于肥前國松浦郡的一部分。年表1876年:廢藩置縣后,經(jīng)過多次整并,松浦郡成為長崎縣的一部分。1878年:松浦郡被分割為東松浦郡、西松浦郡、北松浦郡、南松浦郡四郡。1883年:隨著佐賀縣從長崎縣分出,西松浦郡改隸屬佐賀縣。1889年4月1日:實施町村制,現(xiàn)在的轄區(qū)在當(dāng)時分屬:西松浦郡伊萬里町、牧島村、大坪村、大川內(nèi)村、西山代村、黑川村、大岳村、南波多村、大川村、松浦村、二里、東山代村、有田町、新村、曲川村、大山村。(2町14村)1896年11月13日:新村改名為有田村。1901年2月16日:大岳村改名為波多津村。1928年12月10日:牧島村被并入伊萬里町。(2町13村)1936年4月1日:西山代村改制并改名為山代町。(3町12村)1943年12月8日:大坪村和大川內(nèi)村被并入伊萬里町。(3町10村)1947年1月1日:有田村改制并改名為東有田町。(4町9村)1954年4月...
                  查看全文
                  寧浦郡
                  注釋^詳見孔祥軍《三國政區(qū)地理研究》第229頁寧浦郡條)參考文獻(xiàn)^《宋書》卷38〈州郡志四·寧浦太守〉:“《廣州記》,漢獻(xiàn)帝建安二十三年,吳分郁林立,治平山縣。”;《輿地紀(jì)勝》卷113〈廣南西路·橫州〉:“《圖經(jīng)序》:吳建安二十三年吳立寧浦郡?!保弧短藉居钣洝肪?66〈嶺南道·橫州〉:“《吳錄》云吳以合浦北部為寧浦郡,《廣州記》云吳分郁林郡置?!保弧杜f唐書》卷41〈地理志四·邕州下都督府橫州寧浦縣〉:“州所治,漢廣郁縣地,屬郁林郡。吳分置寧浦縣及立郡。”;《輿地廣記》卷37〈廣南西路·橫州寧浦縣〉:“本漢廣郁縣地,吳分置寧浦縣及立郡?!保弧队涀霚Y?!肪?5〈廣南東路·橫州寧浦縣〉:“本漢廣郁、高涼二縣地,吳于高涼置寧浦縣及郡。”^《晉書》卷15〈地理志下〉:“永安六年,復(fù)分交州置廣州,分合浦立合浦北部,以都尉領(lǐng)之?!保弧端螘肪?8〈州郡志四〉:“寧浦太守:《吳錄》,孫休永安三年,分合浦...
                  查看全文
                  浦姓郡望豫章郡
                  豫章郡:亦稱南昌府、南昌郡。原為春秋時期的洪州之地,戰(zhàn)國時期秦國置為九江郡。楚、漢之際置豫章郡,治所在豫章(今江西南昌),其時轄地在今江西省南昌市,南朝陳時包有今江西錦江流域、南昌、清江、九江、歷陵、彭澤、柴桑等十八縣和兩個候國,即今江西省北部地區(qū)。隋朝時期為洪州治所。唐朝以后又改為豫章郡洪州,后期曾改為鐘陵縣,再后又改為南昌。五代時期的南唐及明、清諸朝為南昌府治,明朝初期曾為洪都府治,其時轄地均為今江西省南昌市。
                  查看全文
                  寧浦郡相關(guān)標(biāo)簽
                  南寧行政區(qū)劃史
                  南朝的郡
                  廣西的郡
                  東吳的郡
                  唐朝的郡
                  東晉的郡
                  隋朝的郡
                  西晉的郡
                  家族譜大覽
                  太原郡王氏宗譜, 2, 卷2_ 序言 修譜人名 凡例 排行字母 世系 一世尚浦 三江百歲坊 茂榮 5世伯令公起, 2001
                  原書: 浙江 : 王氏宗譜續(xù)修委員會, 2001年修(瑞安市平陽坑 : 王超亮印刷). 5冊 : 插圖, 世系表. 三家村始遷祖(1世) : (明清之際) 王尚浦,字世德. 原居福建漳州漳浦縣永存鄉(xiāng). 萬歷年間遷浙江瑞安38都五甲三家村. 生三子 : 王以會 ; 王以元,號明海 ; 王以安. 尚浦公二傳五大房(3世) : (明清之際) 王易升,乳名敬,字光政 ; 王金升,名曲,字光政 ; 王德升,字光仁 ; 王玉升,字光印 ; 王耀升,字光祚(住平陽15都九板橋). 玉環(huán)西青派祖(4世) : (清) 王文堯,字士奇. 易升公嗣子. 徙居玉環(huán)西青嶺仙人洞背. 下三子: 王伯蘇 ; 王伯俊 ; 王伯揚(yáng). 瑞垟派祖(4世) : (清) 王文簡,字士表. 金升公之子. 徙居本邑江北瑞垂垟. 下三子: 王天爵 ; 王天俊,字伯杰 ; 王天有. 蒲門山崖派祖(4世) : (清) 王茂榮,字文貴. 玉升公長子. 住平陽蒲門山崖,乾隆二年復(fù)徙玉環(huán)15都江北楚門所大龍王. 耀升公下分六支(4世) : 王文彬,號士禮 ; 王文敷 ;王文禧,字士禎(住平陽15都河前) ; 王文舜,字士裕 ; 王文飛 ; 王文集. 蒲門派祖(4世) : 王文敷,字士義. 下二支 : 王天珶,字玲(蒲門派) ; 王天貴(平陽萬全水亭派). 王墳嶺派祖(4世) : 王文飛,字士成. 移居18都王墳嶺. 生二子(5世) : (清) 王天球 ; 王天錫. 畬客嶺派祖(4世) : 王文集,字士信. 生三子(5世) : (清) 王天佑(居畬客嶺) ; 王天壽(居玉環(huán)火叉嶺派) ; 王天元 文禧公下六子(5世) : (清) 王天爵 ; 王伯修 ; 王伯林 ; 王天慎 ; 王天福 ; 王天棟. 文舜公下二子(5世) : (清) 王天祿,名發(fā),字伯麒 ; 王伯麟,諱天琯,字齊. 文彬公下五子(5世) : (清) 王伯選,字天璠 ; 王伯璽,字天玙 ; 王伯華,字天琬 ; 王伯欽,字天玙 ; 王伯望,字天瓚. 德升公下四房祖(5世) : (清) 王天珍,字伯侯(住九板橋) ; 王天玨(蘇坑墨城祖) ; 王天珮 ; 王天璣(均居水心垟派). 均為文瑞公之子. 茂榮公下六子(5世) : (清) 王伯令,字圣岳(徙玉環(huán)西青蟹蚶) ; 王伯瑞,字圣麟(平陽蒲門山崖派) ; 王伯祥,字圣詔 ; 王伯至,字圣倫 ; 王伯楚,字圣恭 ; 王伯智,字圣義(均玉環(huán)楚門大龍王派). 天玨公生四子(6世) : 王元彪,名平(蘇坑祖,乾隆34年移居瑞安30都同第埠上山蘇坑) ; 王元恭,名紅(墨城祖,移居墨城二沙牛背廠) ; 王元憲,名蒲生 ; 王世錙(止). 伯令公生二子(6世) : (清) 王元政,名修,字朝欽(樂清三江百歲坊派) ; 王元忠,名豐(子孫居楚門埠頭). 青墩派祖(6世) : (清) 王元圭,諱白. 伯智公三子. 移居三江青墩. 火車山派祖(6世) : (清) 王元武. 天壽公次子. 居玉環(huán)火車. 排行字 : 尚以升文天(圣) 元世國運(yùn)萬 思宗同一本 克紹永光昌. 散居地 : 浙江省瑞安縣, 樂清縣, 平陽縣, 及玉環(huán)縣等地. 書名據(jù)書衣題, 及版心題編目.
                  瀏覽:100
                  江夏郡東山黃氏宗譜, 3, 卷3_ 世系 朱家浦房 23世良端公起, 2000
                  原書: 浙江 : [出版地不詳] , 2000年重修(瑞安市平陽坑 : 王法葉印刷). 3冊 : 插圖, 世系表. 始祖(1世) : (唐) 黃伴,字平阜. 始居鄂之江夏,轉(zhuǎn)徒濮陽,又徒婺之東洋,后與兄弟同避居臺之臨海芙蓉村. 伴公下三大派祖(5世) : (宋) 黃晏,字安叟(田洋赤水派祖) ; 黃升,字文叟(塘頭,小路,南宅,院前頭等派始祖) ; 黃昊,字則閔. 塘頭派祖(9世) : 黃愷,字仁卿 ; 黃自立,字鶴孫. 下分西丁,新園等房. 小路派祖(9世) : (宋) 黃尹亨,字月卿. 下分黃巖苦竹,樂清北塘等房. 南宅派祖(9世) : 黃郴,字逸卿,號雅齋 ; 黃彬,字文卿 ; 黃植. 院前頭派祖(9世) : 黃朋壽 ; 黃琰,字伯琬 ; 黃正心,字伯廣. 下分店前,塘下田等房. 雉溪中園派祖(16世) : 黃壽宗. 即東山后南塘房. 水倉頭派祖(17世) : 黃昌,字崇. 系出小路派尹亨公下. 自芙蓉石柱下,遷居黃邑椒江下陳鎮(zhèn)水倉(滄)頭. 下分南塘陡門頭,龍珠塘,陡門頭外塘,東山,珠家浦等房. 大板橋派祖(17世) : 黃成,字崇玉. 自芙蓉石柱下遷居黃邑椒江洪家鎮(zhèn)大板橋. 下分西塘房. 南塘陡門頭房祖(23世) : 黃良準(zhǔn),諱道準(zhǔn). 陡門頭外塘房祖(23世) : 黃良榮,諱龍彩. 朱家浦房祖(23世) : 黃良端. 西塘房祖(23世) : 黃良傳,諱師. 后南塘房祖(23世) : 黃良卿,諱加鼎. 東山房祖(25世) : 黃名池. 昌公之后. 于康熙年間攜子世益公開發(fā)東山. 白沙嶺支祖(25世) : 黃名佐,字克學(xué). 遷樂清白沙嶺老壩頭. 龍珠塘房祖(27世) : 黃家余,字學(xué)友 ; 黃家珍,字學(xué)虬. 名輩 : 志學(xué)在維勤 得朝繼體君 從龍建大業(yè) 欽若廣宜恩 克景懷仁子 良德名世家 懋修崇正道 元善應(yīng)蕃昌 定立剛常志 益增孝友高 獻(xiàn)新如希樂 豐寧建泰安. 字行 : 詩禮傳彝訓(xùn) 忠信紹先猷 君慶興盛仕 登賢秉義華. 散居地 : 浙江省臺州市, 黃巌縣, 及樂清縣等地. 書名據(jù)書簽題, 及書名頁題編目. 版心題及卷端題 : 東山黃氏宗譜 譜序題 : 重修東山黃氏宗譜
                  瀏覽:100
                  太原郡王氏宗譜, 1, 卷1_ 序言 修譜人名 凡例 排行字母 世系 一世尚浦公起, 2001
                  原書: 浙江 : 王氏宗譜續(xù)修委員會, 2001年修(瑞安市平陽坑 : 王超亮印刷). 5冊 : 插圖, 世系表. 三家村始遷祖(1世) : (明清之際) 王尚浦,字世德. 原居福建漳州漳浦縣永存鄉(xiāng). 萬歷年間遷浙江瑞安38都五甲三家村. 生三子 : 王以會 ; 王以元,號明海 ; 王以安. 尚浦公二傳五大房(3世) : (明清之際) 王易升,乳名敬,字光政 ; 王金升,名曲,字光政 ; 王德升,字光仁 ; 王玉升,字光印 ; 王耀升,字光祚(住平陽15都九板橋). 玉環(huán)西青派祖(4世) : (清) 王文堯,字士奇. 易升公嗣子. 徙居玉環(huán)西青嶺仙人洞背. 下三子: 王伯蘇 ; 王伯俊 ; 王伯揚(yáng). 瑞垟派祖(4世) : (清) 王文簡,字士表. 金升公之子. 徙居本邑江北瑞垂垟. 下三子: 王天爵 ; 王天俊,字伯杰 ; 王天有. 蒲門山崖派祖(4世) : (清) 王茂榮,字文貴. 玉升公長子. 住平陽蒲門山崖,乾隆二年復(fù)徙玉環(huán)15都江北楚門所大龍王. 耀升公下分六支(4世) : 王文彬,號士禮 ; 王文敷 ;王文禧,字士禎(住平陽15都河前) ; 王文舜,字士裕 ; 王文飛 ; 王文集. 蒲門派祖(4世) : 王文敷,字士義. 下二支 : 王天珶,字玲(蒲門派) ; 王天貴(平陽萬全水亭派). 王墳嶺派祖(4世) : 王文飛,字士成. 移居18都王墳嶺. 生二子(5世) : (清) 王天球 ; 王天錫. 畬客嶺派祖(4世) : 王文集,字士信. 生三子(5世) : (清) 王天佑(居畬客嶺) ; 王天壽(居玉環(huán)火叉嶺派) ; 王天元 文禧公下六子(5世) : (清) 王天爵 ; 王伯修 ; 王伯林 ; 王天慎 ; 王天福 ; 王天棟. 文舜公下二子(5世) : (清) 王天祿,名發(fā),字伯麒 ; 王伯麟,諱天琯,字齊. 文彬公下五子(5世) : (清) 王伯選,字天璠 ; 王伯璽,字天玙 ; 王伯華,字天琬 ; 王伯欽,字天玙 ; 王伯望,字天瓚. 德升公下四房祖(5世) : (清) 王天珍,字伯侯(住九板橋) ; 王天玨(蘇坑墨城祖) ; 王天珮 ; 王天璣(均居水心垟派). 均為文瑞公之子. 茂榮公下六子(5世) : (清) 王伯令,字圣岳(徙玉環(huán)西青蟹蚶) ; 王伯瑞,字圣麟(平陽蒲門山崖派) ; 王伯祥,字圣詔 ; 王伯至,字圣倫 ; 王伯楚,字圣恭 ; 王伯智,字圣義(均玉環(huán)楚門大龍王派). 天玨公生四子(6世) : 王元彪,名平(蘇坑祖,乾隆34年移居瑞安30都同第埠上山蘇坑) ; 王元恭,名紅(墨城祖,移居墨城二沙牛背廠) ; 王元憲,名蒲生 ; 王世錙(止). 伯令公生二子(6世) : (清) 王元政,名修,字朝欽(樂清三江百歲坊派) ; 王元忠,名豐(子孫居楚門埠頭). 青墩派祖(6世) : (清) 王元圭,諱白. 伯智公三子. 移居三江青墩. 火車山派祖(6世) : (清) 王元武. 天壽公次子. 居玉環(huán)火車. 排行字 : 尚以升文天(圣) 元世國運(yùn)萬 思宗同一本 克紹永光昌. 散居地 : 浙江省瑞安縣, 樂清縣, 平陽縣, 及玉環(huán)縣等地. 書名據(jù)書衣題, 及版心題編目.
                  瀏覽:100
                  齊郡寧氏蓮邵續(xù)修家乘
                  原書: [出版地不詳] : 崇禮堂, 1994. 169冊 : 圖像, 世系表. 收藏所 : 金華市成蹊信息發(fā)展有限公司. 受姓始祖 : (周) 季亹公. 食采于寧而受姓. 遠(yuǎn)祖 : (隋) 寧干. 始祖 : (南宋) 寧時發(fā),字含章,號四郎. 江西蓮花神泉祖 : (宋元之際) 寧衡甫,字文斗,行福一郎. 下有一子 : 寧誠叟,字道榮,號以明,名得志. 江西蓮花瑤口始遷祖 : (宋元之際) 寧以開,字芳泰,行號陽一郎. 明甫公長子. 以開公下四子 : (元) 寧攀魁,字如元,號文一郎 ; 寧攀龍,字如光,號文二郎 ; 寧攀桂,字如顯,號文三郎 ; 寧攀武,字如忠,號文四郎. 湖南邵陽始遷祖 : (元) 寧道可,字仕南. 散居地 : 江西省蓮花縣, 湖南省邵陽縣, 衡陽縣, 瀏陽縣, 及四川省彭水縣等地. 書名據(jù)書衣題, 卷端題, 及版心題編目.
                  瀏覽:100
                  齊郡寧氏蓮邵續(xù)修家乘
                  原書: [出版地不詳] : 崇禮堂, 1994. 169冊 : 圖像, 世系表. 收藏所 : 金華市成蹊信息發(fā)展有限公司. 受姓始祖 : (周) 季亹公. 食采于寧而受姓. 遠(yuǎn)祖 : (隋) 寧干. 始祖 : (南宋) 寧時發(fā),字含章,號四郎. 江西蓮花神泉祖 : (宋元之際) 寧衡甫,字文斗,行福一郎. 下有一子 : 寧誠叟,字道榮,號以明,名得志. 江西蓮花瑤口始遷祖 : (宋元之際) 寧以開,字芳泰,行號陽一郎. 明甫公長子. 以開公下四子 : (元) 寧攀魁,字如元,號文一郎 ; 寧攀龍,字如光,號文二郎 ; 寧攀桂,字如顯,號文三郎 ; 寧攀武,字如忠,號文四郎. 湖南邵陽始遷祖 : (元) 寧道可,字仕南. 散居地 : 江西省蓮花縣, 湖南省邵陽縣, 衡陽縣, 瀏陽縣, 及四川省彭水縣等地. 書名據(jù)書衣題, 卷端題, 及版心題編目.
                  瀏覽:100
                  河內(nèi)甯氏族譜
                  原書: [出版地不詳 : 出版者不詳], 明萬靂丁亥[1587]. -- 2冊. 河內(nèi): 今河南省泌陽縣. 珍藏者: 山西省社會科學(xué)院. 受姓始祖: 寧直. 散居地: 河南省泌陽縣等地.
                  瀏覽: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