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國為梵文Maymurgh的對音,是昭武九姓之一,最早見《隋書》;《新唐書》西域傳,作米國、弭爾、弭秣賀國。唐朝譯經(jīng)大師玄奘《大唐西域記》作弭秣賀國。米國其確切地理位置,有學者認為在撒馬爾罕西南﹐或在今彭吉肯特。
米國治缽息德城(今片治肯特),與康國關系密切。貞觀十六年(642年)為西突厥所破 。永徽五年(654年)為大食所破。顯慶三年(658年)以其地為南謐州,授其君昭武開拙為刺史。
開元六年(718年),二次遣使來唐的米國王當即片治肯特領主迪瓦什蒂奇,于722年被大食人所俘,旋被殺。731年康國王烏勒伽請?zhí)品馄渥幽槊讎酢?44年唐賜米國王為恭順王。760年以后片治肯特廢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