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遷祖錄,宋相李綱曾孫,宋理宗時官國子助教,由福建邵武遷漳州府綏安(今漳浦)。存譜載序、凡例、祭田、世系。書名據(jù)版心題。
李氏族譜不分卷(福建省漳州市漳浦縣)相關(guān)文獻
福建省-漳州市-漳浦縣盧茂
盧茂(?~1768年),漳浦杜潯人。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天地會首領(lǐng)提喜在漳浦高溪觀音亭(今屬云霄)傳徒結(jié)會,盧茂與方勸、陳彪等入會。盧茂入會后,與同縣人何哲相友善,何哲常到縣城跟林咸一起學拳棒。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八月,何哲引林咸到杜潯與盧茂結(jié)識。十月,在盧茂家中,盧茂與何哲、林咸、鄭朗(俱杜潯人)、王重、黃石(俱鹿溪人)、程天助(縣城人)、吳紗、吳康(俱馬坑人)、蔡通(霞潭人)等10人,拜神結(jié)盟,推盧茂為大哥,何哲為二哥,林咸為三哥,其余按年齡大小排列次序,共飲香灰酒,誓結(jié)同心。盧茂分給各人花藍夏布一塊為記號,令各人回去招收熟人入伙,準備起義,攻占縣城。盧茂又編造“悖逆”歌詞,教各人分頭去鼓動,吸收民眾參加。經(jīng)過幾個月的活動,至隔年年初,已有332人參加結(jié)盟,盧茂同樣分給各人花藍夏布一塊,令于舉事時包頭為記號(其中有4人入會后畏悔,未領(lǐng)號布)。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三月...
福建省-漳州市-漳浦縣潘存實
潘存實(生卒年未詳),字鎮(zhèn)之,漳浦甘棠(今長橋鄉(xiāng)馬口附近)人。唐元和十三年(818年)進士,初授東宮左庶子,官至戶部侍郎。他是漳浦縣第一個由進士任京官的人。潘存實年輕時,與好友龍溪人周匡物讀書于漳州城外名第山,后來二人都登進士,時人稱為周潘二先生,把他們的讀書處稱為“周潘書堂”。宋蔡如松詩:“周潘書堂在何許,名第山頭橫紫煙”。潘存實曾在梁山下筑室讀書,后來,他舉賢良,山也被稱為良山,他的讀書處被稱為“良山書院”。潘存實是唐代元和間的著名詩人,他的詩賦具有高深的造詣。他初應(yīng)舉時,就以《晨光麗仙掌賦》和《雙陸子賦》而得名。后來,以《修禮耕情田賦》和《玉聲如樂詩》而登進士第?!冻抗恹愊烧瀑x》把晨光的景色描畫得維妙維肖,文彩斐然,有:“仰熙熙之旭將吐,見高高之掌呈形”,“寫乾坤之麗色,先覺朦朧;廓煙霧之余姿,轉(zhuǎn)見明白,”“下映而千巖共曉,上照而丹霞共舒”、“向空凝彩,若月下之對金莖;繞指流輝,異樓...
福建省-漳州市-漳浦縣林策
林策(約1508~1553年),字直夫,號丹峰,漳浦烏石大油甘(今舊鎮(zhèn)后垅村大油甘)人,自幼聰敏好學,性情沉密純篤,嘉靖十七年(1538年)進士,授浙江紹興府蕭山知縣。林策上任后,整頓徭役,編制清冊,公布于眾,胥吏無法為奸作弊。蕭山縣有聞家堰,控制浙江之水,舊時用泥土筑成,每遇洪水,就被沖壞。林策親至實地勘察,重筑水壩,改用石塊筑成壩堤,設(shè)有閘門以泄洪,并建立蓄水泄水制度,灌溉水田萬畝。林策重視振興學校,政事空暇,就到學宮親自給士子講道術(shù)、課文藝,所拔俊士,盡登科第,其知人之鑒,為世人所敬佩。蕭山人民感其恩德,立碑紀念。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林策升大理寺右評事。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升大理寺右寺正。林策精通律例,批駁公允得當,同僚深為敬服,離任數(shù)十年,大理寺官員尚思念他。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升江西按察司僉事。林策為官清廉,持己恭儉,不徇私情,他與莆田魏一恭、長樂鄭世威同...
福建省-漳州市-漳浦縣吳與
吳與(生卒年未詳),字可權(quán),漳浦縣人(居里未詳),宋元豐五年(1082年)進士。初任四合縣令,后改任余干縣令,勤于政事,決訟明察,受到時人稱贊。有一次,他謁見御史臺的提刑使者燕若蒙,論刑獄之事侃侃直言,不曲意阿附。燕若蒙歷聲斥責:“你想仿效漢唐令嗎”?吳與毫不屈從地回答:“我本來就想學,只遺憾沒有做到”。燕若蒙見吳與耿直無畏,因而改變態(tài)度。后改任懷安縣令,屢次升遷,官至奉議郎,任潮州通判,后人稱為“吳奉議”。宋徽宗大觀四年(1110年),吳與的老朋友張商英拜相,任右仆射兼中書侍郎,掌握朝政大權(quán)。有人勸他去見張商英,以求得晉升,吳與說:“我以前跟他結(jié)交,都是以忠義相勉勵,他現(xiàn)在雖然權(quán)威顯赫,我怎能為一已之私而求他提升呢?”翌年,張商英因勾結(jié)中貴,為官不正而被罷相,眾人佩服吳與的正直明鑒。吳與一生歷官七任,都把余下的俸祿錢用來購買、收集書籍,按不同門類分為:經(jīng)、史、子和星、歷、醫(yī)、卜等,共3萬...
福建省-漳州市-漳浦縣陳亹
陳亹(?~1478年),字尚勉,號梅庵,漳浦鑒湖(今佛曇大坑軋內(nèi))人。父陳天敘,字則夷,早年努力讀書,先后向龍溪學者胡宗華和福州榜眼林志求教,學業(yè)成就后,回鄉(xiāng)創(chuàng)辦鴻江書院,教授鄉(xiāng)里子弟。陳亹自幼承庭訓,勤奮穎悟,博通經(jīng)史,長成后出外求學,到長泰縣拜進士唐泰為師,學業(yè)大進。永樂十八年(1420年),與胞兄陳翼同榜中式舉人,時稱“雙桂聯(lián)芳”。正統(tǒng)元年(1436年),登進士,初授戶部廣東司主事,轉(zhuǎn)戶部江西司主事,后升吏部考功司郎中。他在任考功郎中期間,考核官吏持心平正,秉公辦事,人稱公允。正統(tǒng)十四年(1449年),蒙古部落瓦剌已逐漸強盛,瓦剌太師也先圖謀入侵,朝廷大臣多數(shù)主張賜給財物,以安其心,陳亹認為必須加強軍事防御力量,以防瓦剌進犯,寫了《備邊御戎策》呈獻給英宗皇帝。英宗沒有采納陳亹的策略,偏信太監(jiān)王振,御駕親征,在土木堡慘敗,被瓦剌俘虜,這就是有名的“土木之變”。事后,朝臣都佩服他的膽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