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峪崔氏始遷祖成,明洪武三年由山西洪洞縣大槐樹遷至河南濟源,初居王屋山陽臺宮南30里之探馬莊生旺圪塔村。年代久遠,老譜丟失,二至八世人名失考,以六世定為竹峪崔氏祖。明成化年間家廟鑄有大鐘,記載崔氏33人名字。八世始分為三門十二支系。為支援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竹峪村及相關(guān)村莊于1996年整體搬遷,崔氏后裔散居河南濟源市及全國23個省區(qū),共11000余人。。書名據(jù)書名頁題。
濟源竹峪崔氏宗譜(河南省焦作市濟源市)相關(guān)文獻
濟源市苗氏宗譜序
濟源市苗氏宗譜序,軒轅黃帝登天壇祭天戰(zhàn)蚩尤《濟源縣志》開篇即是。賜子苗龍擇太行徑塞龍發(fā)脈中定居循祭
竹峪《崔氏宗譜》
竹峪《崔氏宗譜》,竹峪《崔氏宗譜》2018版簡介《崔氏宗譜》2018版為竹峪崔姓人家自洪洞移民以來
河南省-濟源市溫造
溫造(763~833),字簡輿,唐河內(nèi)濟源人。自幼嗜書,孤高自負,隱居王屋山,號其居日"處士墅"。壽州刺史張建封聞其名,以禮相召。造舉家往從。建封遂將侄女許他為妻。唐德宗年間,各地藩鎮(zhèn)(節(jié)度使)紛紛自立,相互攻殺,天下大亂?;次鞴?jié)度使李希烈反叛自立為帝后,德宗密詔建封擇士往說劉濟忠于朝廷。建封遂派溫造出使幽州,說服劉濟同意參加平叛,立了大功。唐穆宗長慶初年,溫造出任京兆司錄參軍,旋任殿中侍御史。俄頃,因醉酒出任郎州刺史。在郎州任上,領(lǐng)導(dǎo)當?shù)厝嗣耖_鑿后鄉(xiāng)渠百里,灌田2000頃。民獲其利,稱之為"右史渠"。遂召授侍御史專司彈奏之事。夏州節(jié)度使李枯違詔進馬,受到溫造彈幼。李對其屬下說:我夜人蔡州擒吳元濟,未嘗心動;想不到今日落膽于溫御史。因其剛正不阿,改任尚書右承,封祁縣子。唐文宗大和四年(830年),興元軍監(jiān)軍楊淑元激新軍叛亂,殺死節(jié)度使李絳。文宗任溫造為山南西道節(jié)度使,率軍平亂,并給予隨機處...
河南省-濟源市張禹
張禹(?-前5年),字子文,西漢河內(nèi)軹(今河南濟源東)人。西漢丞相,封安昌侯。幼年喜歡卜相。年輕時學(xué)《易經(jīng)》、《論語》。不久卻通曉熟悉,有許多弟子,被推薦為郡文學(xué)。甘露中(前53-50年),張禹得到太子太傅蕭望的賞識,試做博士。初元中(前48-44年),詔令禹授太子《論語》,由是遷光祿大夫,數(shù)歲出為東平內(nèi)史。前32年,成帝即位,崇經(jīng)學(xué),敬重師傅,以帝師賜禹爵關(guān)內(nèi)侯,后拜諸吏散騎光祿大夫,加官給事中,與大將軍王鳳統(tǒng)領(lǐng)尚書事。河平四年(前25年)六月,張禹為丞相,封安昌侯。任相六年。鴻嘉元年(前20年)三月,致仕(退休)。帝賜安車駟馬、黃金百斤,免職住在京師的府第,按列侯于每月初一、十五朝見,位特進于前,朝見禮節(jié)和丞相一樣,設(shè)從事史三人,增加封邑四百戶,生活奢侈。雖居家仍參與國家大政的制定和實施。國有大事,漢成帝常往咨詢;張禹身體不適,必親自到床前拜問。張禹乘機為子婿求官。建平二年(前5年),...
河南省-濟源市史抗
史抗(生卒年不詳),宋濟源縣人。宋徽宗宣和末年為代州沿邊安撫使。金兵圍攻代州甚急,抗夜喚二子說:我曾向朝廷建議,應(yīng)加強雁門一帶的防衛(wèi)力量,可未被采納。我料明日城必陷,我將以死報國。你們亦無以妻子為念而負國。聽我話的,當令家屬自裁,然后隨我同去赴義。二子表示謹遵父命。次日,城果被金兵攻破。抗與二子率部突圍,奮力苦戰(zhàn)。終因寡不敵眾,父子三人同戰(zhàn)死于城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