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遷祖“膠水公”,原籍浙江嘉興秀水,宋神宗時任萊州膠水縣儒學教授,因兵變不能南歸,卜居即墨縣靈山之陽,舊稱三官社山前楊家,今為北安街道林戈莊。自膠水公以下二百七十余年,迭經(jīng)世變,世系失載,名諱不傳。至弘治年間六世孫良臣稽考,確定元至正間官為一世祖。 譜載譜序、祠堂圖、塋圖、命名定式、世系。
即墨楊氏族譜不分卷(山東即墨)相關文獻
家譜研究-山東即墨楊氏
家譜研究-山東即墨楊氏,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續(xù)修排印本,線裝四冊,單尾白口,半框9行行25字,四周
山東省-青島-即墨羅清
羅清(1442—1527年),又名羅靜、羅懷、羅孟洪。山東即墨人。明代著名僧人。他是羅教的創(chuàng)始人,對后世影響很大。后人尊稱他為“羅祖”。羅清出生在一個世代為兵的軍旅家庭里,艱苦的軍旅生活對他的影響很深,因此,從小就磨練了他吃苦耐勞,不怕艱辛的意志,使他具有堅強的性格。他的籍貫隸屬于北京密云衛(wèi)古北口軍籍,因此,他并不能過上穩(wěn)定的定居生活。他早年出家剃度為僧,便信奉佛教臨濟宗(其創(chuàng)始人為義玄),并隨臨濟宗修行,后來,他便以臨濟宗為基礎,進而進行發(fā)展修正,創(chuàng)立了羅教,這對當時和后世,影響都很大。羅清先是信奉臨濟宗,后來自創(chuàng)羅教,便是以姓為宗。臨濟宗創(chuàng)立于唐代,當時屬于南岳一系。臨濟宗不主張談經(jīng),而主張打禪語,屬于禪宗一派。他們宣傳“頓悟”、“自力”(普濟《五燈會元》,下引同)的簡易修持方法,為苦勞大眾和中小地主階級所歡迎,因為它不需誦經(jīng)念佛,只要禪語打得好就算得其“要領”。因此,幾次中原大亂,在...
山東省-青島-即墨藍章
藍章(1453~1525年),字文繡,即墨人。明成化二十年(1484年)進士,初任婺源令,后調任潛山令,皆有政聲。升任貴州道監(jiān)察御史,巡按山西。因-不避權貴,轉任僉都御史;后因觸犯宦官劉瑾,被貶為撫州通判。后劉瑾被除,藍章復起,升任陜西巡撫。明正德三年(1508年),四川以鄢本恕、藍廷瑞為首聚眾數(shù)萬,于湖南、陜西一帶打家劫舍。藍章率軍前往,出奇制勝,平息叛亂。升任南京刑部右侍郎,奉敕清理兩淮長蘆鹽法,因奏事不準,乞休歸里。著有《大勞山人遺稿》、《八陣合變圖說》、《西巡錄》等。祀即墨名宦、鄉(xiāng)賢祠。
山東省-青島-即墨許鋌
許鋌(生卒年不詳),號靜峰,明代武清人(今屬天津市),進士出身。明萬歷六年(1578年),許鋌獨身赴任即墨知縣,到任伊始,他不辭勞苦,跋涉全縣,勘察地理,了解民情,從實際出發(fā),確定自己的施政大計。他在《地方事宜議》一文中,針對即墨的實際情況,從“海防、御患、弭盜、墾荒、通商”等五個方面陳述了自己的施政見解并逐步付諸實施。在任期間,他積極整頓部屬陋習,清除吏蠹;勘定戶口,招募-百姓,開墾荒田;在沿海建筑堤岸防止水患。同時主張開放通商海口,發(fā)展貿(mào)易,活躍地方經(jīng)濟。另外,許鋌重視文教,在任期間,興辦教育,主持編修了即墨歷史上第一部縣志,并親自作《即墨志·序》,為發(fā)展即墨的文化事業(yè)和保存地情資料做出了貢獻。許鋌任即墨知縣五年,政績斐然,升任兵部主事。
山東即墨于氏支系考
一、于家豐城支系據(jù)于家豐城《于氏族譜》記載:該族譜同治四年(1865)纂修;民國十三年(1924)第一次續(xù)修;1963年第二次續(xù)修;1989年第三次續(xù)修(共8本)。纂修譜的《譜序》記載:“余姓于氏,原籍文登大水泊。自始祖諱林遷居島里豐城村始隸即墨。”記載其始遷祖于林,二世祖失考,3—14的輩份命名的大體情況是:存、進、(用單字)、龍、(用單字)、宏、(用單字)、文、啟、圣、顯、振。15—31世的輩份命名式是:作、維、新、世、克、永、中、仁、義、連、傳、廣、忠、正、延、慶、祥(老二支15——30世的輩份命名式是:肇、建、繼、志、禮、秀、丕、堯、福、瑞、紹、先、景、和、華;老三支18——25世的輩份命名式是:敏、守、孝、澤、學、致、淑、成)。從該族譜的記載可以看出:(一)自一世祖于林從文登大水泊遷徙到于家豐城村,到1989年第三次增修族譜時,大部分族人在17世左右。在1987年撰寫的《詙》中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