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遷祖廷、開兄弟世居廣東嘉應州平遠縣,后遷湖南瀏陽。譜載敘、源流考、家訓、科名封贈錄、世次述聞、捐輸錄、席牌錄、契據(jù)、祠右附屋界限錄、壽序、世系。書名據(jù)版心題。
瀏陽黃氏宗譜三卷首一卷(湖南省長沙市瀏陽市)簡介資料
瀏陽黃氏宗譜三卷首一卷(湖南省長沙市瀏陽市)相關文獻
湖南省-長沙市-瀏陽潘源來
潘源來(1903~1986)潘源來,瀏陽縣豐裕山人,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ft。1918年畢業(yè)于楚怡小學,次年考入長沙雅禮中學,1924年人南京東南大學經(jīng)濟系,1930年畢業(yè)后經(jīng)周鯁生教授介紹去武漢大學法學院當助教,1933年與劉秉麟教授合著《世界傾銷問題》。后來又從事翻譯,先后翻譯古柏遜的《國際經(jīng)濟政策》、卡諾的《經(jīng)濟學說評價》,由商務印書館出版。1935年,潘源來去英國倫敦大學政治經(jīng)濟學研究院深造,l938年獲經(jīng)濟學碩士,回國后歷任東北大學、湖南大學、華西大學、中央大學經(jīng)濟系教授和系主任,主講“通貨膨脹”、“高級經(jīng)濟學”、“關稅論”、“西洋經(jīng)濟思想史”等課程。1946年在湖大任教時,他將歷年講稿編成《經(jīng)濟學原理》一書出版,列為湖南大學叢書,被湖南大學、南京中央大學采用為教材。1948年在中央大學任教,兼任經(jīng)濟研究所所長。1949年,他作為西南經(jīng)濟調查研究所研究員隨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
湖南省-長沙市-瀏陽孫應璉
孫應璉(1663~1726)字仲美,人稱“孫萊子”,瀏陽棖沖市人,生于清康熙二年(1663)。初以飯店為業(yè),時棖沖東南多山丘,一徑直穿密林,常有強徒劫掠行人。他為行客著想,常清除道旁雜木叢草,修補路面,以廣視野。每至黃昏,則勸止行人,或免費留宿。有一客留數(shù)日不去,孫待之如初??蜕醺袆?,遂授其以武功、醫(yī)術。此后,萊子以精醫(yī)習武,懲豪惡,救貧病,名播四鄉(xiāng)。后他替棖沖船民懲治在長沙把持碼頭,不準外地船民靠岸的船霸,以及在洞庭湖制服排客等事,名揚江湖,被向愷然寫入《江湖奇?zhèn)b傳》。雍正四年(1726)病逝,同邑劉人熙為之立傳。
湖南省-長沙市-瀏陽易雄
易雄(?~322)字興長,劉陽(今瀏陽)人。他于西晉惠帝太安二年(303)起任長沙郡主簿,升湘州主簿,后遷別駕,旋自以門寒,謝職還家。司馬示任湘州刺史,復起用他為舂陵(今寧遠縣)令。王敦叛,舉兵抗擊,雄為草檄,歷數(shù)王敦罪,復募兵1000人馳援湘州。東晉元帝永昌元年(322),王敦部魏義破長沙,雄被擒,押至武昌。王敦出示檄文以責雄,雄答辭慷慨,遂遭殺害。其妻潘氏聞訊,投瀏水死。亂平,雄歸葬瀏陽,與妻合葬.于棖沖朱家園,其地遂名將軍洞,今為瀏陽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湖南省-長沙市-瀏陽黎鰲
黎鰲(1917.5.4-1999.8.21)燒傷、創(chuàng)傷專家。湖南省瀏陽縣人。1941年畢業(yè)于國立上海醫(yī)學院。第三軍醫(yī)大學教授、第三軍醫(yī)大學全軍燒傷研究所名譽所長、中華創(chuàng)傷學會名譽主任委員、中華燒傷學會顧問。60年代初首先提出重視扶植機體抗病能力的觀點,總結了簡化隔離與清創(chuàng)、輸液公式,早期防治敗血癥及內臟并發(fā)癥等系列燒傷防治方案,40多年來救治了萬余例燒傷病人,治療水平長期居世界先進水平;70年代末,主持開展了吸入性損傷、腸源迷人染的研究,完成了40多項研究項目,對其發(fā)展機理和臨床早期診治提出了系統(tǒng)的理論依據(jù)和方案,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獲國家科技進步一、二等獎各1次,軍隊科技進步一、二等獎7項。發(fā)表論文400余篇,主編專著14部。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湖南省-長沙市-瀏陽譚嗣襄
譚嗣襄(1857~1889)初名嗣彭,字泗生,瀏陽人,譚嗣同仲兄他在鄉(xiāng)扶危濟困,有“奇士”之稱。讀書注意經(jīng)世,不屑為章句之學。光緒十年(1884)中法戰(zhàn)爭時,曾倡議助餉。后三赴鄉(xiāng)試不第,發(fā)憤出游。十四年,赴臺灣,被委榷風山縣鹽稅。在任嚴約章,杜侵蝕,親會計,勤考核,得當?shù)蕾澷p。遂留臺灣候補,擬改委臺灣府鹽務,未受任病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