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山馬氏六大支及隸屬關系馬氏世系圖一卷(江蘇無錫)
譜載馬氏虹橋支、九里涇支、大石橋支、錫山延祥鄉(xiāng)支、錫山馬氏青陽支、漕湟涇支六支的世系圖。虹橋支始遷祖圣全,元末明初自金陵上元縣遷錫;九里涇支始遷祖泰瞻,元末明初自溧陽遷錫;大石橋支始遷祖亮,元末明初自溧陽遷錫;錫山延祥鄉(xiāng)支始遷祖真一,明洪武元年自溧陽遷錫;錫山馬氏青旸支始遷祖志興,明洪武元年自溧陽遷錫山青旸(今屬江陰);漕湟涇支始遷祖通甫,元末明初自溧陽遷來。 譜載世系圖。
錫山馬氏六大支及隸屬關系馬氏世系圖一卷(江蘇無錫)簡介資料
錫山馬氏六大支及隸屬關系馬氏世系圖一卷(江蘇無錫)相關文獻
薛氏錫山支譜印刷完畢
薛氏錫山支譜印刷完畢,始祖抗,字勝夫,號復庵,謚文惠。宋靖康之變,扈駕南渡,官任浙江寧海令,建康上
源流-無錫馬氏源流
源流-無錫馬氏源流,錫馬氏尊馬援為一世祖。馬援(公元前19―49年)。字文淵,扶風茂陵(今陜西興早東
江蘇省-無錫-錫山區(qū)安國
安國(1481-1534年),字民泰,別號桂坡。明成化十七年十月二十六日(1481年11月17日)生于無錫縣西村(今無錫市安鎮(zhèn))。其富可敵侯王,為“江南三豪富”之首。他原出身低微,因經(jīng)商及兼并土地而成巨富。后參與地方事務,曾資助抗倭及興辦水利事業(yè),疏浚白茅塘,開掘山莊河。涉獵經(jīng)史,好古書畫彝鼎,善辨真?zhèn)?,廣購書籍,藏典豐異,是當時有名的鑒賞家。因酷愛桂花,植叢桂于后山崗,自題住所為“桂坡館”,人稱安國為“桂坡公”。性好游,足跡踏遍半個中國。每到一地,除繪圖外,還吟詩記載,集詩題為《游吟小稿》、《安桂坡游記》。他在無錫膠山南麓所建庭院“西林”,是當時聞名全國的江南園林。全園有32個景點。明代著名文學家王世貞曾撰《西林記》記其勝。吳門畫家張元春為之繪畫?,F(xiàn)殘存的《西林圖》存無錫市博物館。明嘉靖二年(1523年)起,他先后用銅活字刊印《顏魯公集》(總16卷)、《吳中水利通志》、《雍錄》(10卷)...
江蘇省-無錫-錫山區(qū)華察
華察(1497~1574),因其做過翰林院修撰,古代稱翰林院編史官為“太史”,“史”與“師”諧音,小說《三笑因緣》和民間稱其為“華太師”。他是蕩口華氏始祖貞固第七代孫,號鴻山,字子潛。華察自小聰明,性情沉著,善于思考。嘉靖十二年(1533)任翰林院修撰,校錄歷朝寶訓、實錄。后升為東宮侍讀、出使朝鮮。因遭同僚讒毀而被彈劾。后再被啟用,奉旨主持應天府(今南京)鄉(xiāng)試,主持會試和殿試。他秉公敘用天下名士。后復遭中傷而再次棄官回家,以“-欺”(不欺天、不欺君、不欺親、不欺友、不欺民)-。他資助筑城抗倭、“丈田清糧”,為地方修造橋梁,但也費巨資在隆亭造了一座豪華住宅,“五步一樓,十步一閣”,民間有“龍庭一夜改東亭”的傳說。
江蘇-無錫-錫山區(qū)倪瓚
倪瓚(1301~1374),元代畫家,元四家之一。字元鎮(zhèn),號云林,別號幼霞生、荊蠻民、奚元朗等,常州無錫梅里祗陀村(今江蘇省無錫市)人。倪瓚書法天然古淡、得自分隸,有魏晉人風致。尤擅長畫山水、枯木、竹石,多以水墨為之,偶亦著色。山水畫初宗董源,后參以荊浩、關仝,山石樹木兼師李成。崇尚疏簡畫法,以天真幽淡為趣,能脫出古法,別開蹊徑。作品大多取材于太湖一帶景色,好作疏林坡岸,淺水遙嶺之景,章法極簡,于簡中寓繁;多用枯筆干擦,淡雅松秀,似嫩而實蒼,風格蕭散超逸,獨樹一幟,與黃公望、吳鎮(zhèn)、王蒙并稱“元四家”,對文人山水畫作出了新的創(chuàng)造和發(fā)展。在繪畫理論方面,主張作品表現(xiàn)畫家的“胸中逸氣”,重視主觀意興的抒發(fā),反對刻意求工、求似。倪瓚(1301~1374)元代畫家、詩人。一說初名□。字元鎮(zhèn),別號幻霞生、荊蠻民等。無錫(今屬江蘇)人。世居無錫祗陀里,多喬木,建堂名云林,因以云林自號。他一生不做官,其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