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順德黃連北頭梁氏族譜(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qū))
始祖起,字起莘,號定山,元代人。始遷祖璟,字宗玉,號玉川,元代人。書名據(jù)書衣、書脊題。
廣東順德黃連北頭梁氏族譜(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qū))簡介資料
廣東順德黃連北頭梁氏族譜(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qū))相關(guān)文獻(xiàn)
廣東省-佛山市-順德梁有譽
梁有譽(1521——1556),明代文學(xué)家。字公實。順德(今屬廣東)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進(jìn)士。初授刑部主事,與謝榛、李攀龍等結(jié)詩社,史稱后七子。因念母稱病歸里。歸里后與黎民表、歐楨伯等人相與唱和,號南園后五子。后與黎民表相約游觀羅浮,遇海上大風(fēng)未果,得寒病而卒,年僅36歲。梁有譽其詩內(nèi)容雖不深廣,但尚能做到婉麗多諷。他的一些詠史詩寄寓著對時世的感慨。如《漢宮詞》實是諷刺嘉靖帝為了煉出延年金丹而大肆搜羅少女的荒唐行為。他的一些與朋友贈答詩,也潛藏著對當(dāng)時政局的憂慮?!断矚w述懷留別李于鱗徐子與宗子相王元美四子一百韻》較詳細(xì)地描述了瘡痍未蘇息,戈甲轉(zhuǎn)綿延的外患內(nèi)憂現(xiàn)實,令人怵目驚心。此外,他的大量詠懷詩,既傾吐了對古往今來未展其才的志士的同情,又表現(xiàn)出自己潔身自好、耿介絕俗的情懷,也有一定意義。其詩的基調(diào)是深情婉約,如怨如慕,詞采雖然華美,但并不過分□艷。造詞儷事,尚屬新警。但其詩總的看...
廣東省-佛山市-順德梁九華
梁九華(1804~1863年),字燈山,梁玉成的第三子,原籍順德,后居于佛山。九華小時候聰明伶俐,深得父母及長輩的喜愛,二叔梁藹如對他更是贊賞不已,常常當(dāng)眾稱贊說:“九華是我家的千里駒。”九華學(xué)習(xí)知識不因循守舊,講求實踐之學(xué),在學(xué)習(xí)上認(rèn)真刻苦,并得到長輩們的指點,20多歲便精通詩文。梁九華事母極孝,母親病了,他伺候左右,早晚燒香拜佛,祈求神靈保佑母親早日康復(fù)。每次為母親煎藥,他都要親口嘗一嘗,然后再送給母親服用。他一邊照顧母親,一邊堅持學(xué)習(xí),終于通過明經(jīng)考試。在他取得清朝大理寺評事、晉主事之職時,母親不幸病故,他悲痛萬分,遂放棄了赴京任職的機會,留在佛山料理喪事。梁九華對晚輩既嚴(yán)厲,又充滿仁愛之心。二哥梁九儀(字耕云)早逝,留下了幾個孩子,九華就常去他家?guī)兔α侠砑沂?。遇到幾個侄子貪玩不愛學(xué)習(xí)時,他就毫不留情地加以訓(xùn)斥,然后再以理開導(dǎo),鼓勵他們用習(xí),好好做人,因此諸侄敬他如父。梁九華是佛山鎮(zhèn)...
廣東省-佛山市-順德梁耀樞
梁耀樞(一八三二至一八八八)是廣東歷史上的三大狀元之一,字冠祺,號斗南,順德杏壇光華村人。清同治十年(一八七一)狀元,授翰林編修。官至侍讀學(xué)士、參事府詹事。梁耀樞中狀元后先后在北方多個地方做過主考官,后被晉升為翰林院侍講,接著又改任侍讀。梁耀樞不僅文才好,而且長得眉清目秀,氣度非凡,很得兩宮太后的關(guān)注。欽孝皇太后曾說:“梁耀樞是一位‘金玉君子’也!”這話在朝中一傳開,梁耀樞被百姓稱為“金玉狀元”。人物著作《續(xù)編清代稿鈔本》中收錄的《律賦精選》中抄錄有其作品。
廣東省-佛山市-順德梁燿樞
梁燿樞(1832~1888年),字冠祺,號斗南,晚號叔簡。光華鄉(xiāng)人。清同治十年(1871年)狀元。父母早喪,家境拮據(jù),得經(jīng)商的堂兄資助,不致中斷學(xué)業(yè)。少年時代在名儒朱九江(次琦)門下求學(xué),酷好書法,“視短而明,能于粒谷作蚊足小字”,“兼通王、趙筆意”。大魁天下后,授翰林院修撰。光緒八年(1882年)入值南書房,充日講起注官,授左、右中允;九年,升侍講;十年,轉(zhuǎn)左、右庶子;十一年,補侍讀、侍講學(xué)士;十二年充會試同考官,提督山東學(xué)政,其后迭領(lǐng)詹事府少詹事、正詹事銜。燿樞從政17年,未見突出建樹,舊志只載他“勤慎”,曾參與保薦馮子材、方曜抗御法軍,向朝廷指出科場的流弊,彈劾廣東學(xué)政張大焯徇私舞弊,反映粵督張之洞賑災(zāi)不力。慈禧太后曾當(dāng)著南書房眾翰林面夸獎他:“梁燿樞,金玉君子也!”此語傳出后,群臣都戲稱他為“梁金玉”。燿樞50壽辰,慈禧特送壽屏,上書“及第芙蓉,冠眾香國。校書天祿,為清平官”。光緒...
廣東省-佛山市-順德梁九圖
梁九圖(1816~1880年),字福草,別署十二石山人。原籍順德杏壇麥村,后遷居佛山。梁九圖幼時聰慧,10歲能詩,有“神童”之稱。成年后,博學(xué)多才,善為文。性格雅淡,不喜歡做官,但喜愛山水。凡是山水名勝之地,都去探尋,不怕登高涉險,還隨處題詩,題字、留下紀(jì)念。游覽衡山南歸之時,船過清遠(yuǎn),購得12塊奇石,運回佛山,用取自肇慶七星巖石頭雕制的石盆,儲水養(yǎng)之,羅列在松桂里興建的“紫藤(花)館”里,并將館名改為“十二石齋”,作《自題十二石齋》詩:“衡岳歸來興未闌,壺中蓄石當(dāng)煙鬟。登高腰腳輸人健,不看真山看假山。”遠(yuǎn)近的名士和達(dá)官貴人,脫俗的仕女,紛紛為此題詩寫詞。他自稱為“十二石山人”。又開辟一個地方,稱為汾江草廬,作為名人閨秀的飲酒詠詩的聚集場所。在草廬里,有樹木、假山、花鳥、水池、樓館、小橋、涼亭,顯得非常雅致。梁九圖經(jīng)常跟佛山著名詩人張維屏、黃培芳、吳炳南、岑瀓等詩酒唱酬,提倡風(fēng)雅。人們稱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