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遷祖基(字權輿),明永樂二年自山東萊州府即墨縣遷居直隸省東光縣城東新德鄉(xiāng)遷齊莊。七傳至啟運(字承夏),生士廉(字辭祿)、士陶(字運齋),分長、二二支。譜載譜序、凡例、世系。
張氏族譜不分卷(河北東光)相關文獻
隴西郡李氏族譜不分卷
隴西郡李氏族譜不分卷,家譜名:隴西郡李氏宗譜:不分卷:[平陽]作者:(清)李東元等繼修堂號:同善堂
隴西郡李氏族譜不分卷
隴西郡李氏族譜不分卷,家譜名:隴西郡李氏宗譜:不分卷:[平陽]作者:(清)李東元等繼修堂號:同善堂
安邑郇城路氏族譜不分卷
安邑郇城路氏族譜不分卷,安邑郇城路氏族譜不分卷中華路氏網2012年8月31日萬家姓??路氏家族上溯淵遠,
山東掖縣《東萊宿氏族譜》不分卷
山東掖縣《東萊宿氏族譜》不分卷,山東掖縣《東萊宿氏族譜》不分卷【譜名】:山東掖縣《東萊宿氏族譜》不分卷書名據
河北-滄州-東光縣張邦昌
張邦昌(1081年-1127年),別名張子能,北宋末年大臣,任尚書右丞、左丞、中書侍郎等職務。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立張邦昌為大楚皇帝,史稱“靖康之變”,但張邦昌也只做了32天皇帝。張邦昌主和,與趙構作為人質前往金國,請求割地賠款議和。建炎元年,南宋下詔將張邦昌賜死,他登上潭州城內天寧寺的平楚樓自縊身亡。人物生平張邦昌,進士出身,徽宗、欽宗朝時,歷任尚書右丞、左丞、中書侍郎、少宰、太宰兼門下侍郎等職務。金兵圍開封時,他力主議和,與康王趙構作為人質前往金國,請求割地賠款以議和。歸宋后,任河北路割地使。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擄走徽欽二帝及皇族470多人,及文武百官2000多人北歸,又立張邦昌為大楚皇帝,二月向張邦昌宣讀冊文:“太宰張邦昌,天毓疏通,神姿睿哲,處位著忠良之譽,居家聞孝友之名,實天命之有歸,乃人情之所傒,擇其賢者,非子而誰?是用冊命爾為皇帝,國號大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