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濂江林氏于五代間自河南固始入閩,至明中葉,出現(xiàn)“三代五尚書,七科八進士”巔峰時期。福州濂江林氏于五代間自河南固始入閩,至明中葉,出現(xiàn)“三代五尚書,七科八進士”巔峰時期。自元美公中明永樂進士后,子瀚,孫庭、庭機,族侄孫庭壆,曾孫炫、燫、烴,七科中八進士;林瀚及子庭、庭機,孫燫、烴,三世出五位尚書。是為林瀚及其子孫所撰之文獻,包括傳、奏議、倫記、序、銘、書簡、詩詞、說、懺文、祭文、疏等。書名據(jù)封面、書名頁題。
林瀚暨濂江林氏先賢文選(福建省福州市)相關文獻
濂江林氏三祠
濂江林氏三祠,福州市郊區(qū)城門鄉(xiāng)的林浦,可謂是福州著名文化之鄉(xiāng)。這里歷代人文薈萃,文物古跡眾多,
福建省-福州市-連江林峣
林峣,字仲高,號東齋,連江縣城北郊欽平上里人。約生于南朝梁大同年間(535~545年)。祖上頗為殷富,廣有田產(chǎn)。峣承家業(yè),富有愛心,常疏財仗義,濟人之急。縣城北郊為一片沖洪積平原,地勢平緩廣闊,土地肥沃,為縣內(nèi)重要水稻產(chǎn)區(qū)。惟因上游尚無水利設施,常遭干旱威脅。農(nóng)民全恃時雨,謂之“靠天吃飯”。每遇干旱只好求神祈雨,然而終無結果,旱魔和災荒照樣降臨。林峣看在眼里,掛在心里,既同情農(nóng)民十種九不收和饑饉的苦痛,亦懷疑所謂神明的威靈,遂親自勘察周圍山川濕地形勢,探討溪流流向。憑他平日周密觀察與思考,得出一個符合科學的設想,便對農(nóng)民說:“吾聞人力可補天。誠得上游地,潴水為湖,以時蓄泄,即亢(極)旱,當不為災。”而林峣祖遺田產(chǎn),多據(jù)北野上游,他慨然將全部田產(chǎn)舍以為湖,尚有少數(shù)不屬于林峣的田產(chǎn),他亦主動與各田主溝通聯(lián)系,以他別處田地交換或價購調整補充,計得3800畝(古代計算單位,今約2000市畝)。于隋...
福建省-福州市-連江林錦
林錦(生卒年不詳),字彥章,別號雙溪,福建省連江縣人。明景泰庚午(1450年)鄉(xiāng)薦合浦縣訓導,為人敦厚,教導有方,師從求學的人很多。當時社會治安不好,盜賊四起,他雖為訓導,仍為上級陳述許多平賊的方略,得到巡撫葉盛的賞識,委任他代理靈山知事。明天順初年,林錦來到靈山,首先改變縣城群眾居住環(huán)境。當時因城廓太小,老百姓不能住在城內(nèi),常遭匪患,于是他命令擴大城廓,斬木為柵,圈圍五百多丈,讓附近老百姓都能住進城里。其次是開糧倉賑濟饑民,因而社會治安得以穩(wěn)定。后來因他合浦訓導任滿離開靈山,靈山又恢復原來不治的老樣子。為了靈山長治久安,群眾強烈要求他重返靈山理事,于是巡撫葉盛派他回靈山任知縣。天順六年(1462年),林錦正式上任,群眾聞訊紛紛返回家園。林錦任靈山縣知縣期間,關心群眾疾苦,饑荒之年,減免賦稅,開倉賑濟;平時重視對老百姓的教化,革除種種陋習;大力興辦教育,對群眾傳授農(nóng)桑等生產(chǎn)技藝,以提高人們...
福建濂江林氏世系
濂江林氏始祖于唐末由固始入閩,定居閩縣林浦村。林浦又名濂江,故稱濂江林氏。南宋末,宋端宗福州登基,避難曾駐蹕林浦村。譜牒毀于火,明代重修族譜。人閩肇基祖至第十世,皆佚。自十一世開始入譜,濂江林氏到明朝林瀚父子孫三代,三代五尚書,國師三祭酒,前無古人,《明史》稱“三世五卿,世所無也?!?十七公(11世)┳澄叔┳季實(禮房)
[福建]濂江林氏三祠
[福建]濂江林氏三祠福州市郊區(qū)城門鄉(xiāng)的林浦,可謂是福州著名文化之鄉(xiāng)。這里歷代人文薈萃,文物古跡眾多,其中尤以濂江村為最,明代尚書林瀚、林濟齋、林見泉三家祀祠(廟)就坐落于村上。林氏肇基于林浦,具體時間因年湮代遠,譜志或缺,今已無從稽考。所能知者,自第十一世起,傳襲迄今,已至四十六代。在漫長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濂江林氏有過輝煌的經(jīng)歷。據(jù)《明史》載,從林▲起,子瀚,孫廷木昂、庭機,曾孫炫、▲、烴,一家四代七人,蟬聯(lián)科第,加上庭機同族兄弟庭塋于明嘉靖十四年同舉進士,所以世稱為“七科八進士”。林瀚官至南京吏、兵二部尚書,廷木昂為工部尚書,庭機為南京禮部尚書,▲官職與父庭機同,▲弟烴,為南京工部尚書,所以《明史》嘆曰:“明代三世五尚書,并得謚文,林氏一家而已。”此外,瀚、庭機、▲博學精深,德行修潔,祖、子、孫三代連續(xù)擔任經(jīng)筵講官和國子祭酒,此之謂“國師三祭酒”。這份殊榮,在我國歷史上確屬罕見。林浦鄉(xiāng)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