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祖承值,字廷睿,宋代人。始遷祖定,字松茂,號國禎,行二,宋代人。舊譜前“簡氏家族源流姓考”、“簡氏名人錄”等內容為解放后新抄入。據抄本復印,書名據書衣、書名頁題。記事至清同治七年。
增城簡氏族譜不分卷(廣東省廣州市增城市)相關文獻
增城市報德祠
增城市報德祠,位于廣東省增城小樓鎮(zhèn)臘圃村的報德祠,是始建于七百多年前的嶺南唯一的一座集佛、道、
增城市湛懷德祠
增城市湛懷德祠,增城市湛懷德祠位于新塘鎮(zhèn)群星鄉(xiāng)群星村南約石街巷。是奉祀新塘湛氏三世祖湛義士懷德的
廣東省-廣州市-增城區(qū)湛天潤
湛天潤:字貌卿,號蓮樵,歲貢生,以族中人入繼淶之為子,且天潤比繼母還大,入繼后不久,淶之的遺腹子也出世了。外祖霍氏有些兄弟不承認天潤,處境十分尷尬。幸祖父若水庇護,寫《千忍亭詩》勸勉天潤。精心培育,天潤學業(yè)有成。歷官國子監(jiān)學錄,升平樂府通判·致仕后,長居天關書院講學,享年86歲。
廣東省-廣州市-增城區(qū)湛淶之
湛淶之:若水季子,娶已故禮部尚書霍韜女兒為妻。若水在嘉靖25年7月《付男柬之家書》稱:“昨17日,府考發(fā)案,淶之名在第一等第十名……稍可慰懷?!睖Z之早年已入讀府中儒學,贈丞德郎,平樂府通判。28歲病逝。
廣東省-廣州市-增城區(qū)湛若水
湛若水(1466-1560),初名露,字元明,表民澤,避祖諱,改名雨,后定今名。廣東增城甘泉都(今新塘)沙貝村人,學者稱之為“甘泉先生”,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湛若水資質端莊凝重,無妄動,無妄言。少年時因家庭多事,16歲才入學。22歲被薦舉為應試士子在廣州府求學,弘治五年(1492)在鄉(xiāng)中舉。弘治十八年(1510)參加會試中進士。先后官任翰林院庶吉士、編修、侍講、侍讀,國子監(jiān)祭酒,禮部、吏部、兵部尚書,贈太子太保,謚文簡。弘治七年(1494),湛若水赴新會拜著名理學大師江門學派創(chuàng)始人陳獻章(號白沙)為師,認真鉆研心性之學,有獨特見解,深被獻章器重。獻章逝世前一年,即弘治十二年(1506)效法“達摩西來傳衣為信”,把江門風月釣臺作“衣缽”,傳給湛若水,以示“有無窮之托”。湛若水師承白沙先生“天地間一氣而已”的“學宗自然”心學理論,深得其精義,并闡進入微,演繹發(fā)揮,發(fā)揚光大,被后人廣為傳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