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澍
生平載澍原是康熙帝長子允禔(固山貝子品級)的第十二子弘晌(盛京將軍)的后裔,奕瞻之子,本名載楫。光緒四年八月(1878年),奉旨過繼給孚郡王奕譓,并更名載澍,襲貝勒。光緒十年十月(1884年),奉旨在上書房讀書。光緒十二年十一月(1886年),奉旨在內(nèi)廷行走。光緒十四年十二月(1888年),補進王公六班。光緒十五年正月(1889年),管理樂部、賞穿四團行龍補服。光緒十五年八月,派充左翼近支第二族族長。光緒十六年(1890年)賞銀十兩。由于載澍同桂祥的三女兒葉赫那拉氏結(jié)婚后,雙方關系不和,慈禧太后為給侄女撐腰,于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降旨革去載澍的貝勒頭銜,交宗人府永遠圈禁。光緒二十四年十二月(1899年),以近支貝勒載瀛的長子溥伒(即溥雪齋)過繼給孚郡王為孫,賞固山貝子。光緒二十七年二月(1901年),殊批加恩釋放載澍,但不準其回孚郡王府。光緒三十四年十二月十日(1909年),奉懿旨將...
張澍
生平嘉慶四年(1799年)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改知縣。初任玉屏縣知縣,因病告歸。再選屏山縣知縣,攝興文縣事,因父喪丁憂去職。服闕再起,知永新縣,署臨江府通判,因事罷官。開復,補瀘溪縣,又因丁憂離任?!肚迨犯濉の脑贰酚袀鳌3删秃媒鹩?,張之洞說他“才氣無雙,一時驚為異人”。于嘉慶甲子年(1804年)在家鄉(xiāng)武威養(yǎng)病。一游甘肅武威清應寺,發(fā)現(xiàn)一塊刻滿西夏文的石碑,即重修感應塔碑,張澍說:“此碑自余發(fā)之,乃始見于天壤,金石家又增一種奇書矣?!敝小缎帐蠈ぴ础?,其中一句“懷山之水,必有其源;參天之木,必有其根;人之有祖,亦猶是焉”最為膾炙人口。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