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始遷祖 : (清) 黃日玠,謚達創(chuàng) ; 黃日巳
黃日玠相關(guān)文獻
余玠
余玠,余玠(?-1253年),字義夫,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僑居蘄州(今湖北蘄春東北)
余玠
早期事跡幼時家貧,就讀于滄浪書院、白鹿洞書院。失學后投軍,初為淮東制置使趙葵幕僚,后因功補進入副尉,不久又擢升作監(jiān)主薄。端平三年(1236年),趙癸任淮東安撫制置使兼揚州(今屬江蘇)知州后,余玠晉謁,被留置幕府。嘉熙二年(1238年)正月,任招信軍(今安徽嘉山東北)知軍兼淮東制置司參議官。嘉熙四年(1240),余玠率水軍由運河進攻至開封有功,升任淮東提點刑獄,后又兼淮安知州、淮東制置司參謀官。淳祐元年(1241年),又以率軍援救安豐(今安徽壽縣)有功,升任淮東制置副使。主政四川淳祐二年(1242年)六月,余玠晉見宋理宗,愿以恢復(fù)四川為己任,升任權(quán)兵部侍郎、四川宣諭使。從此,領(lǐng)導四川抗戰(zhàn)。淳祐三年十二月,又升任兵部侍郎、四川安撫制置使、兼重慶知府。當時四川已殘破,并經(jīng)常受到蒙古軍的侵擾。余玠到任后,招賢納士,共商大計。冉琎、冉璞兄弟應(yīng)召入幕,首先建議于合州(今重慶合川)城東釣魚山上筑城,并移
張聲玠
(1803—1848)清湖南湘潭人,字奉茲,號玉夫。道光舉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隨直隸布政使陸建瀛在保定為幕客。次年任元氏知縣,后卒于任所。著有《訊羽》、《題肆》、《琴別》、《畫隱》、《碎胡琴》、《安市》、《看真》、《游山》、《壽甫》,合稱《玉田*軒雜出》。
余玠
南宋名將余玠簡介,余玠后裔分布在哪里?余玠(1199年1月6日-1253年),字義夫,號樵隱。蘄州(今湖北蘄春東北)人。南宋名將。
余玠少為白鹿洞諸生,后投淮東制置使趙葵幕下。嘉熙年間,余玠任知招信軍,于汴城、河陰、安豐相繼戰(zhàn)敗蒙古軍。淳祐元年(1241年),出任四川安撫制置使、四川總領(lǐng)兼夔州路轉(zhuǎn)運使。在蜀時期,構(gòu)筑山城防御體系,以抗擊蒙古軍。從淳祐三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