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鎮(zhèn)公派下支祖(13世): 駱檉 ; 駱懋 ; 駱權(quán) ; 駱楠 ; 駱楎.
駱權(quán)相關(guān)文獻(xiàn)
駱――駱姓系承姜駱 望出內(nèi)黃會稽
駱――駱姓系承姜駱望出內(nèi)黃會稽,依照《史記》的說法,老早便繁榮滋長于江、浙一帶的駱氏,都是春秋時代越王勾踐的
古駱國,駱氏的原始起源
古駱國,駱氏的原始起源,公元前二十四世紀(jì),傳說中的堯舜時代,在距今周至縣城西南十五公里的秦嶺北麓駱峪一代
駱姓
來源漢族姜姓?!缎兆V》、《元和姓纂》載,姜太公之后有公子駱,子孫以名為氏。嬴姓?!妒酚洝份d,惡來之玄孫嬴姓曰大駱,子孫以名為氏。姬姓。春秋時鄭大夫王孫駱之后。姒姓。夏朝天子少康之后有駱姓。他族改姓《史記·東越列傳》載,越東海王騶搖,姓騶,一作駱?!段簳す偈现尽份d,北魏代北人他駱拔氏,后改為駱姓。唐時吐谷渾人有駱姓。唐時安息人駱元光,為駱奉先養(yǎng)子,改駱姓。金時女真人散答氏、獨鼎氏,后改漢姓駱。清滿洲八旗姓薩克達(dá)氏后改為駱姓。滿族、布依族、土族等民族均有駱姓。
駱問禮:遇事敢言,不避權(quán)貴
駱問禮(1527~1608),明朝政治人物、學(xué)者、作家。字子本,號纘亭,明諸暨(今浙江省諸暨市)楓橋鐘瑛村人。世宗嘉靖四十四年(1565)進(jìn)士,初任行人司行人,繼任南京刑科給事中。問禮秉性剛方,行止高潔;遇事敢言,不避權(quán)貴。穆宗隆慶三年(1569),陳皇后移置別宮,問禮偕同官張應(yīng)治上言諫阻。給事中張齊劾東閣大學(xué)士徐階,為廷臣所斥,下獄削籍,問禮抗言論爭,明齊無罪。張居正請舉行閱兵大典,問禮謂此非要務(wù),要求穆宗日理政務(wù),詳覽奏章。又嘗彈劾誠意伯劉世延、福建巡撫涂澤民失職。穆宗初納言官之請,將令諸政務(wù)悉面奏于便殿,問禮遂條陳十事:一言皇上親覽萬幾,宜酌用群言,不執(zhí)己見;二言皇上宜日居便殿,使侍從常在左右,非向晚不入宮闈;三言內(nèi)閣宜參用諸司,無拘翰林;四言詔旨必由六科,諸司始得奉行;五言宜益廣言路;六言皇上臨朝決事,毋使中官參與;七言議國事,惟論是非,不徇好惡;八言政令之出,宜在必行,以挽怠惰之...
駱村駱氏家廟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駱賓王這首《詠鵝》詩相信很多花都人都耳熟能詳,但可能沒有多少人知道,炭步鎮(zhèn)駱村就有一支駱賓王的后裔存在。炭步鎮(zhèn)駱村駱氏家廟駱賓王的后裔如何從浙江來到花都的呢?據(jù)介紹,駱村位于南海、三水、花都交界處。駱村過去曾叫“水坑村”。2015年,村常住人口2000多。下轄東社,中社,西社。駱村背后的山叫華嶺山,綿延十幾公里,海拔近二百多米,郁郁蔥蔥。駱村就在山腳下建村,西南面一公里左右,則是波濤滾滾的蘆苞涌,為駱村農(nóng)業(yè)灌溉提供源源不斷水源,與華嶺山合抱,可謂依山傍水,山青水秀。駱姓有什么名人?漢代有駱俊,陳留相;唐代有駱賓王,詩人;明代有駱文盛;清代有駱秉章,四川總督。這四人中,駱賓王和駱秉章和駱村密切相關(guān)。駱賓王后人道德公為入粵始祖駱賓王(公元619年~689年)字觀光,是浙江婺州義烏縣北一里駱家塘人。賓王從小勤奮好學(xué),天資過人,七歲能詩,稱為神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