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瓊公下房祖(5世) : (明) 鄧賢,行一(居后洞) ; 鄧文 ; 鄧益金 ; 鄧朝仰 ; 鄧璋 ; 鄧蘭 ; 鄧太 ; 鄧玉 ; 鄧韻 ; 鄧澄 ; 鄧學(xué) ; 鄧良 ; 鄧桂 ; 鄧瓚 ; 鄧選 ; 鄧瑛 ; 鄧清 ; 鄧龍.
鄧良相關(guān)文獻(xiàn)
鄧姓之源是在鄧州?
鄧姓之源是在鄧州?,??????廣東大埔縣鄧氏宗親會會長鄧延壽的撰文《鄧姓之源是在鄧州》于2011年
河南省-南陽市-新野縣鄧良
鄧良,其字不詳,荊州義陽郡新野縣人?;钴S于蜀漢中后期至西晉初期。漢司徒鄧禹后人。父鄧芝,字伯苗,蜀漢中期頂梁柱,官至車騎將軍,封陽武亭侯。鄧良為家中獨子。延熙十四年(公元251年),父鄧芝逝世,鄧良承襲父親的爵位,封陽武亭侯。景耀三年(公元260年),擔(dān)任尚書左選郎。景耀六年(公元263年),后主劉禪聽從譙周勸說投降魏國,任命鄧良為駙馬都尉,與侍中張紹、光祿大夫譙周一起奉降書去拜詣鄧艾。張紹、鄧良與鄧艾相遇于雒縣,鄧艾得到降書,大喜,重待紹、周、良三人。之后回書一封讓張紹、鄧良先拿回成都。咸熙元年(公元264年),司馬炎代魏,建立晉朝,晉武帝任命鄧良擔(dān)任其他州郡守,鄧良到任不久后,因為母老在蜀,不愿遠(yuǎn)任,辭官還家,于是晉武帝無奈下只好任命他擔(dān)任廣漢太守。后卒于官。
鄧良
生平鄧良的父親鄧芝于東漢末年進(jìn)入蜀地,后官至蜀漢車騎將軍、陽武亭侯。延熙十四年(251年),鄧芝去世,鄧良襲爵,景耀年間官至尚書左選郎。炎興元年(263年)冬,曹魏征西將軍鄧艾在綿竹大敗蜀漢衛(wèi)將軍諸葛瞻的軍隊,諸葛瞻與其長子諸葛尚、尚書張遵、尚書郎黃崇、羽林右部督李球陣亡。蜀漢后主劉禪私自派遣時任駙馬都尉的鄧良和侍中張紹、光祿大夫譙周攜帶印綬,前往鄧艾軍中請降。鄧良等人與鄧艾在雒縣相遇,鄧艾得到請降書信后非常喜悅,立即遣書信回報曹魏朝廷,讓鄧良等人先回成都。蜀漢投降后,鄧良又出仕西晉朝廷,官至廣漢太守。此后史書上再無鄧良的記載。
鄧良知
生平早年鄉(xiāng)試落第,因與宋應(yīng)星家族有世交,故曾擔(dān)任宋應(yīng)星兄弟幼年時期的塾師。萬歷四十年(1612年),鄧良知中舉人,次年聯(lián)捷進(jìn)士。任南直隸寧國府宣城縣令。因政績卓著,被誥封“文林郎”。萬歷四十六年(1618年)升禮部司員外郎,制訂《科場條約》。此后,鄧良知轉(zhuǎn)任福建興泉兵備道,鎮(zhèn)守興化府、泉州府海防,抵御倭寇。天啟五年(1625年)任廣東布政使司參政,兩年后致仕歸里。崇禎十一年(1638年)卒。其他崇禎元年(1628年),鄧良知七十大壽,宋應(yīng)昇寫下《大參玉翁鄧?yán)舷壬呤畨坌颉罚簠⒖假Y料《新建縣志》
《史海揀貝》之鄧地·鄧國·鄧姓(一)
鄧州是古鄧國所在地,是鄧姓發(fā)源地,一個“鄧”字從遠(yuǎn)古走到今天,成為貫穿鄧州歷史發(fā)展的主脈絡(luò)之一。但“鄧”字的淵源在哪里呢,這得從遠(yuǎn)古時代的氏族部落首領(lǐng)鄧伯溫、鄧林以及鄧域說起。據(jù)傳,早在炎黃二帝時,一個以“鄧”命名的遠(yuǎn)古部落“鄧伯溫部落”就已出現(xiàn)在今鄧州一帶,并跟隨黃帝大戰(zhàn)蚩尤于涿鹿之野。關(guān)于“鄧林”,《山海經(jīng)·海外北經(jīng)》中記載:“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泥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编嚵志驮卩囍菥硟?nèi)現(xiàn)鄧州西南方的林扒鎮(zhèn)就是“鄧林”所在地,古時這里就稱鄧林鎮(zhèn)。鄧墟指舜帝在鄧地活動留下的遺跡。關(guān)于舜在鄧地的活動,《莊子·徐無鬼篇》記載:“舜有善行,百姓悅之,故三徙成都,至鄧之墟而十有萬家。”鄧城就在現(xiàn)今鄧州市西北趙集鎮(zhèn)朱崗?fù)醮逡粠?,民國時稱“舞友鄉(xiāng)”朱崗?fù)醮灞庇幸粋€大土丘,當(dāng)?shù)厝朔Q之為“七友墟”,就是“鄧墟”所在地。以上三則與“鄧”有關(guān)的記載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