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夏氏宗譜, 6, 卷6, 守銘 文顯 11世光德起, 1989
原書: [出版地不詳] : 敦本堂, 公元1989年五修. 存26冊(cè):插圖, 世系表, 人像.
注 : 編修夏榮品,字楚文 ; 夏熙富,字福清.
注: 此譜不全, 似缺卷5, 12, 15, 20, 26, 30.
遠(yuǎn)祖 : (唐) 夏遠(yuǎn),字符庭,號(hào)三斗. 原籍浙江會(huì)稽郡.
始祖(1世): (元明之際) 夏和甫,字栢(柏),號(hào)秀珍,行六七. 由江西瑞昌東山畈遷居湖北黃岡. 為遠(yuǎn)公23世孫, 生三子: 夏道亨 ; 夏道元 ; 夏道祥(止).
和甫公派下房祖(3世) : 夏守銘(上分祖,本支祖) ; 夏守銓(中分祖) ; 夏守鍵(下分祖) ; 夏庚祿(東分祖). 前三者為道亨公之子 ; 庚祿為道元公之子.
注: 此譜為上分守銘公支譜, 其余各分另有支譜.
守銘公派下房祖(8世) : 夏文章(遷英邑) ; 夏文顯 ; 夏文魁(遷麻城) ; 夏文翰 ; 夏文禮 ; 夏文盛(遷霍山). 文盛為尚憲公之子, 其余皆為尚明公之子.
派行: 和道守原子 正尚文廷明 光同克必楙 炳基鈞澤榮 熙域鎮(zhèn)漢棟 熾在鍾淳楨 炎垣錫洪業(yè) 煌圻錄浩楹.
1989年續(xù)派行: 煜培鈐潤(rùn)本 耀埔錦添椿 煥幸欽津樹 熏增鋸濟(jì)檳
散居地: 湖北省黃岡縣(部分黃岡縣1951年編轄為新洲縣), 及麻城縣等地.
書名據(jù)書衣題, 及版心題編目.
田樂蕩譚氏三修族譜[57卷,首1卷]
原書: [出版地不詳] : 敦睦堂, 公元1987年三修. 合30冊(cè): 世系表.
受姓始祖: (周) 襄,顓頊后裔. 周武王封襄公于譚,因以譚為姓. 譚位于山東濟(jì)南府歷城縣七十里.
太和始遷祖: (唐) 譚可奕. 于唐僖宗咸通年間遷居至江西吉州府太和縣.
遷湘始遷祖: (明) 譚順續(xù),字榮弼,號(hào)斗雷. 由江西吉州太和縣遷湖南長(zhǎng)沙府.
田樂蕩始遷祖(1世): (明) 譚國榮,字東華. 為順續(xù)公之孫. 今湖南雙峰縣.
國榮公下派祖(2世): (明) 譚源濟(jì) ; 譚源汝.
源濟(jì)公派下房祖(5世): (明) 譚顯德 ; 譚顯才,字亦發(fā) ; 譚顯親 ; 譚顯誠,字篤志.
源汝公派下房祖(5世): (明) 譚顯銘,字名臺(tái) ; 譚顯鏡 ; 譚顯通.
舊班序(始自遷湘始遷祖之父): 天順泌國源 文夢(mèng)顯昌伯 志仲萬載興 乾坤正世代 永享太平春.
新班序(23世起): 克復(fù)全心德 端方立品行 貽謀宜積厚 書禮振家聲.
全班序(始自遷湘始遷祖之父): 天順泌國源 文夢(mèng)顯昌伯 志仲萬載興 乾坤正世代 永享太平春 克復(fù)全心德 端方立品行 貽謀宜積厚 書禮振家聲 忠義承宗澤 崢骨砥中柱 浩氣充宇內(nèi).
散居地: 湖南省雙峰縣等地.
書名據(jù)書衣題編目.
書名頁題: 譚氏族譜.
版心題: 雙峰田樂蕩譚氏三修族譜.
田樂蕩譚氏三修族譜[57卷,首1卷]
原書: [出版地不詳] : 敦睦堂, 公元1987年三修. 合30冊(cè): 世系表.
受姓始祖: (周) 襄,顓頊后裔. 周武王封襄公于譚,因以譚為姓. 譚位于山東濟(jì)南府歷城縣七十里.
太和始遷祖: (唐) 譚可奕. 于唐僖宗咸通年間遷居至江西吉州府太和縣.
遷湘始遷祖: (明) 譚順續(xù),字榮弼,號(hào)斗雷. 由江西吉州太和縣遷湖南長(zhǎng)沙府.
田樂蕩始遷祖(1世): (明) 譚國榮,字東華. 為順續(xù)公之孫. 今湖南雙峰縣.
國榮公下派祖(2世): (明) 譚源濟(jì) ; 譚源汝.
源濟(jì)公派下房祖(5世): (明) 譚顯德 ; 譚顯才,字亦發(fā) ; 譚顯親 ; 譚顯誠,字篤志.
源汝公派下房祖(5世): (明) 譚顯銘,字名臺(tái) ; 譚顯鏡 ; 譚顯通.
舊班序(始自遷湘始遷祖之父): 天順泌國源 文夢(mèng)顯昌伯 志仲萬載興 乾坤正世代 永享太平春.
新班序(23世起): 克復(fù)全心德 端方立品行 貽謀宜積厚 書禮振家聲.
全班序(始自遷湘始遷祖之父): 天順泌國源 文夢(mèng)顯昌伯 志仲萬載興 乾坤正世代 永享太平春 克復(fù)全心德 端方立品行 貽謀宜積厚 書禮振家聲 忠義承宗澤 崢骨砥中柱 浩氣充宇內(nèi).
散居地: 湖南省雙峰縣等地.
書名據(jù)書衣題編目.
書名頁題: 譚氏族譜.
版心題: 雙峰田樂蕩譚氏三修族譜.
田樂蕩譚氏三修族譜[57卷,首1卷]
原書: [出版地不詳] : 敦睦堂, 公元1987年三修. 合30冊(cè): 世系表.
受姓始祖: (周) 襄,顓頊后裔. 周武王封襄公于譚,因以譚為姓. 譚位于山東濟(jì)南府歷城縣七十里.
太和始遷祖: (唐) 譚可奕. 于唐僖宗咸通年間遷居至江西吉州府太和縣.
遷湘始遷祖: (明) 譚順續(xù),字榮弼,號(hào)斗雷. 由江西吉州太和縣遷湖南長(zhǎng)沙府.
田樂蕩始遷祖(1世): (明) 譚國榮,字東華. 為順續(xù)公之孫. 今湖南雙峰縣.
國榮公下派祖(2世): (明) 譚源濟(jì) ; 譚源汝.
源濟(jì)公派下房祖(5世): (明) 譚顯德 ; 譚顯才,字亦發(fā) ; 譚顯親 ; 譚顯誠,字篤志.
源汝公派下房祖(5世): (明) 譚顯銘,字名臺(tái) ; 譚顯鏡 ; 譚顯通.
舊班序(始自遷湘始遷祖之父): 天順泌國源 文夢(mèng)顯昌伯 志仲萬載興 乾坤正世代 永享太平春.
新班序(23世起): 克復(fù)全心德 端方立品行 貽謀宜積厚 書禮振家聲.
全班序(始自遷湘始遷祖之父): 天順泌國源 文夢(mèng)顯昌伯 志仲萬載興 乾坤正世代 永享太平春 克復(fù)全心德 端方立品行 貽謀宜積厚 書禮振家聲 忠義承宗澤 崢骨砥中柱 浩氣充宇內(nèi).
散居地: 湖南省雙峰縣等地.
書名據(jù)書衣題編目.
書名頁題: 譚氏族譜.
版心題: 雙峰田樂蕩譚氏三修族譜.
譚氏家譜
原書: [出版地不詳] : 敦本堂藏, 清光緒10[1884]重修. 存13冊(cè) : 插圖, 世系表.
收藏者 : 山西省社會(huì)科學(xué)院.
本譜不全. 殘缺卷3, 6, 12.
受姓源流 : 譚氏系出高辛氏,周以子爵封諸宏農(nóng)國號(hào)譚,以國為氏. 其后徙河南, 徙金陵, 徙江右, 復(fù)徙茶陵.
會(huì)稽始遷祖 : (漢) 譚崇德. 由宏農(nóng)遷會(huì)稽.
吉州始遷祖 : (漢) 譚皓. 由會(huì)稽遷豫章.
金陵始遷祖 : (唐) 譚卷達(dá).
茶陵始遷祖 : (唐) 譚彥明,諱可奕.
湘潭始遷祖(18世) : 譚誠,字仁善.
二大房祖 : 譚文漢 ; 譚文敬.
文漢房下七支(26世) : (明) 譚時(shí)作(漢一) ; 譚時(shí)愛(漢二) ; 譚時(shí)位(漢三) ; 譚時(shí)任(漢四) ; 譚時(shí)明(漢五) ; 譚時(shí)華(漢六) ; 譚時(shí)俊(漢七).
文敬房下五支(26世) : (明) 譚時(shí)憲(敬一) ; 譚時(shí)思(敬二) ; 譚時(shí)懋(敬三) ; (敬四, 敬五因缺卷無法確定資料).
散居地 : 湖南省湘潭縣, 茶陵縣等地.
書名據(jù)書名頁題編目.
書衣題 : 湘潭錦石譚氏家譜.
中湘馬陂譚氏族譜 [20卷]
原書 : [出版地不詳] : 本眭堂藏. 民國10[1921]修. 存19冊(cè) : 插圖, 世系表, 地圖, 肖像.
收藏者 : 山西社會(huì)科學(xué)院.
本譜殘缺第1卷.
茶陵一世祖 : (唐) 譚彥明,諱可奕. 宦居河南,后遷金陵太平府當(dāng)途縣貴游鄉(xiāng); 高祖時(shí)遷江西吉州烏龍山下,后率其子德榮徙茶陵軍州之鄧塘.
馬陡廟白象山祖 : (宋) 譚支祖,諱宏秀,字侖山,又字萬載. 分局馬陡廟白象山聚族,遂開云湖廟三大房之盛.
馬陡廟白象山三大房(28世) : (明) 譚文欽,字君用(云房) ; 譚文選,字子真(湖房) ; 譚文政,字子法(廟房). 三人均為必泰公之子.
散居地 : 湖南省湘潭縣等地.
書名據(jù)書衣題編目.
版心題 : 中湘譚氏六修族譜.
卷端題 : 中湘譚氏云湖廟三房六修族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