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譜研究-清溪鄧家
家譜研究-清溪鄧家,更樓街道洪宅村長龍崗的背后,有一個溪谷叫龍源,源中之水流向蘭溪境內(nèi),最后注入蘭江
清溪谷氏探源
清溪谷氏一族如今主要居住在清溪大谷村、小谷村一帶。另含城城郊大谷、小谷村谷姓居民與其同宗。谷氏原籍北直大明府,因避亂徙居江西松山腳下大栗樹村(地址不詳)。至明初大移民,天寶公率族人由江西松山腳下大栗樹村遷來含山西門外流塘,在大信廟南側(cè)筑室而居。因族人繁衍成大谷村(環(huán)峰流塘大谷村)。他們都以天寶公為始祖。“天寶公,字時珍,幼讀書,不求官達。”生一子震甲,明永樂年監(jiān)生(國子監(jiān)學生),長孫春木,試名青崖,四世長生巽森,字柳城,明景泰三年庠生(秀才),五世子孫也是讀書人??芍^是書香門第。到了第五代,谷現(xiàn)宇、谷禎宇(即谷源)、谷華宇、谷金宇、谷耀宇、谷明宇六堂兄弟分家而居。其中谷源遷居蒼山之麓、清溪之濱的清溪鎮(zhèn)居住,以耕讀為業(yè),從此綿延不斷,子孫日益興旺起來,并形成清溪大谷村。迄今已有六百余年,傳至二十九世,族人兩千多人。清乾隆甲寅年(1794),谷氏族人谷玉相、谷玉梅兩兄弟開始創(chuàng)建家譜。堂號為“明...
清溪胡氏略記
“水有源,故其流不窮;木有根,故其生不窮?!贝苏Z出自湖湘學派奠基者之一,人稱“五峰先生”的胡宏之哲學著作《知言》。華人深信之所以能繁衍不息是因懂得飲水思源,故著重于倡導宗族概念,并衍生出宗譜、族譜、家譜一類能尋根溯源的文獻。吾族始祖--胡公,姓媯,名滿,虞舜裔孫,周武王婿。武王克殷后,建周三恪,封虞舜后裔於陳(今河南淮陽),奉祀舜帝。媯滿公成為陳國開國君主(陳侯)及西周首任舜帝奉祀官。依胙土命氏,諸侯國君主以國為氏,故媯滿公即稱陳滿公。媯滿公薨殂,謚號為“胡”,后世稱“陳胡公”或“胡公滿”。媯滿公子嗣中有支系以謚號“胡”為姓,繁衍為后世所知的胡氏一族。永嘉之亂,衣冠南渡,開創(chuàng)了中原士族入閩的先河。胡芝山(字子文,諱竦),以唐進士官任“中議大夫”。乾符元年(874年),自安徽壽春入晉安,仕“建州刺史”,被尊為閩中胡氏始祖。后因五代潛亂,芝山公棄官不仕,五位子嗣亦隱遁不仕。芝山公遂與長子同回壽...
清溪望族----時氏
清溪時氏一族在元末時,由湖北麻城避亂遷至含山。時氏本為楚北信安舊族,初居含城南門外官山腳下進賢鋪(位于今流水月和夏橋村附近),族小丁稀,世系無考。直至明成化年間(1465—1487),時有源轉(zhuǎn)遷清溪晉王城側(cè)。得天時地利人和,人丁漸旺,遂成大時村。傳至十多代,四百余年后的清嘉慶十五(1810)年,族人根據(jù)先人手錄首創(chuàng)家譜,分以支系,明以昭穆。并以“雙溪堂”為堂號?!半p溪堂”的來歷可能與時氏當初遷來晉王城的地勢環(huán)境有關(guān)。古清溪晉王城有東、西雙溪相鄰。東溪由橫山東嶺水流匯聚;西溪即今清溪河。時氏宗譜于清道光十八年(1838)小修,光緒八年(1882)續(xù)修,民國十八年(1929)續(xù)修,1999年再修。其間,亦有后人遷居安徽舒城、廬江等地,譜中均有記載。據(jù)《姓氏考略》:“時氏,楚大夫申叔時之后”。時姓還來源于宋姓,周武王封商王子微子啟于商丘,建立了宋國,宋國公族子孫便以國名為姓,姓宋。傳到春秋時,宋...
清溪竇氏宗祠
清溪鎮(zhèn)竇氏宗祠位于大竇村東一里處的小山崗上,始建于清朝,堂名為“五桂堂”。2000年族人重建。座北朝南,為兩進一院,占地面積400多平方。一進三間兩層樓閣式,進為祠堂大廳,裝有鏤空花雕板門隔扇,正北墻上敬掛始祖慈像。大廳內(nèi)左邊靈臺上供奉祖宗牌,右邊墻上掛著竇氏文化專欄,彰顯本族對先祖的景仰。整座宗祠白墻紅瓦,翹檐丹梁,造型美觀。宗祠門對巍餓的蒼山,形似一條巨龍橫空出世,背靠小山崗,山崗上綠樹成蔭,祠前小橋、流水、水塘,風景上佳。宗祠門前兩尊高貴、尊嚴、極具王者風范的石獅相對而立,威風凜凜,勇猛霸氣,彰顯出此竇氏宗祠“天上地下,惟我獨尊”,是它守護著這里的竇氏族人吉樣、平安,使人產(chǎn)生敬畏之心理。拾級而上進入宗祠,只見“五桂家聲久,燕山世澤長”及“始祖恩澤永留芳,子孫攜手振家邦”的楹聯(lián)書寫在門兩旁。進入后進大廳,只見兩旁書寫著“光宗耀祖五桂家聲久,孝子賢孫燕山世澤長”字樣。前進的堂柱上鐫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