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厝刊祖(4世) : 江祈杭. 為長房第二支. 六傳后分前后厝刊, 蓮花山刊, 后架等支.
江祈杭相關(guān)文獻
江蘇-蘇州唐祈
唐祈(1920~1990)原名唐克藩,筆名唐吉訶、唐那。江蘇蘇州人。民盟成員。畢業(yè)于西北聯(lián)大文學(xué)院歷史系。歷任蘭州省立工專教師,上?!吨袊略姟肪幬?,《人民文學(xué)》小說散文組組長,《詩刊》,贛南地區(qū)作協(xié)副主席,甘肅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副主編,西北民族學(xué)院漢語系代主任,教授。1938年開始發(fā)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國作家協(xié)會。著有詩集《詩第一冊》、《時間與旗》、《北大荒組詩》、《西北十四行詩》,詩合集《九葉集》、《八葉集》等。
浙江省-杭州-余杭羅鄴
羅鄴luóyè(825—?),字不詳,余杭人,有“詩虎”之稱。約唐僖宗乾符中前后在世。父為鹽鐵吏,家貲鉅萬。子二人俱有文學(xué)名,羅鄴尤長律詩,才智杰出,筆端超絕,氣概非凡。以七言詩見長。在咸通、乾符年間(860—879),時宗人羅隱、羅虬俱以聲格著稱,遂齊名,號“江東三羅”。其詩寫身世之感,頗有理趣,如《仆射陂晚望》中有“身事未知何日了,馬蹄惟覺到秋忙”之句,頗受宋人稱許。間用俚語入詩,曉暢明白。明代有人將羅鄴置于“三羅”之首,輯有《羅鄴詩集》一卷,《全唐詩》卷六五四收其詩。羅鄴在唐咸通中,屢下第,有《下第》句云:“故鄉(xiāng)依舊空歸去,帝里如同不到來”。江西觀察使崔安潛侍郎廉平時就很仰慕羅鄴詩作,問江西,時羅鄴適漂泊湘、浦間,欲用之,為幕吏所阻。既而俯就督郵,不得志,踉蹌北征,赴職單于牙帳。在光啟末年至大順間(888—891),羅鄴以垂老之身,踉嚙北行,往帳前任職。生活在萬里沙漠中,舉目無親,舉...
浙江省-杭州杭世駿
杭世駿(1695—1773),字大宗,號堇浦,又號秦亭老民,清仁和(今杭州)人。雍正二年(1724)舉人。乾隆元年(1736),詔試博學(xué)鴻詞,授翰林院編修,校勘武英殿《十三經(jīng)》、《二十四史》,纂修《三禮義疏》。后乾隆設(shè)科招征敢于直言又通達治體之士,世駿撰書上陳,提出朝廷用人要消除滿漢有別、重滿輕漢的觀點,措詞強烈,引起乾隆不滿,擲其書于地,罷其官。世駿才思敏捷,能詩善文,與同里名士,交友結(jié)好,酬唱問答,抒懷言志,議論時政。他的詩風格遒上,深得時人稱道,自刻有《嶺南集》。晚年主講揚州、粵東書院。他雖以詩名,但實精于史,曾建道古堂、補史亭,著述多達幾百卷,其中有《諸史然疑》、《史記考證》、《兩漢書疏證》、《三國志補注》、《晉書補傳贊》、《北史搴稂》等書,并補纂《金史》。他在朝內(nèi)時,曾從《永樂大典》中抄輯《宋元來諸儒禮記說》數(shù)百卷,以續(xù)宋人衛(wèi)正叔書??上КF(xiàn)存者不多。另有《道古堂文集》48卷、《道...
王祈
生平王祈初名王泓(朝鮮語:??),是高麗毅宗王晛與莊敬王后(朝鮮語:????)金氏的兒子,有同母姊妹敬德宮主(朝鮮語:????)、安貞宮主(朝鮮語:????)、和順宮主(朝鮮語:????);他也是高麗宗室江陵公王溫(朝鮮語:???)(朝鮮語:?????)的外孫。王祈在毅宗七年(1152年)受冊為王太子。毅宗二十二年(1168年)娶江陽公(時為江陽伯)王瑊女為太子妃,至毅宗二十四年(1170年)鄭仲夫等武臣推翻毅宗,將毅宗和王祈安置到迎恩館,后來流放到珍島縣。
江南憶杭氏--杭氏朔源
海寧杭姓人數(shù)不多,現(xiàn)存資料不全。宋版《百家姓》中杭姓排位第一百八十三。杭姓的起源有兩種說法。源于姒姓,是大禹的后代,以國名為姓。杭氏起源與大禹治水有關(guān)。夏禹治水成功后,把剩下的船只分給諸子,其中一子封在余航(今浙江余杭),建立了余航國。后來,其子把航字邊旁“舟”去掉,加“木”成杭,稱為杭氏,形成今天散居在浙江紹興、余杭、海寧與水域有關(guān)的杭氏族群。源于抗氏,抗,杭同源,改抗氏為杭氏。古代,抗、杭二字通用。漢朝東鄉(xiāng)侯、長沙太守杭徐伯本姓抗,他的后代便以杭為姓。追溯杭氏望族,大都出自丹陽郡(今安徽宣城)。杭氏落戶丹陽后,東鄉(xiāng)侯杭徐伯后人寅正的四世孫外徙柳茹、九世孫誠徙居華甸(浙江延陵杭甲村)、十四世孫鑒九卜居華甸村東。這一系杭氏宗親不忘先人,構(gòu)宗祠以敬祖,修家乘以聯(lián)宗,自明朝后期至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共輯譜十三次。如今,丹陽郡杭氏居住村落為全州杭甲、延陵杭甲、柳茹、華甸、陵口下柵口、司徒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