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十一公下派祖(6世) : 李敩,字惟學,行廉十七 ; 李敭,字惟良,行廉二十 ; 李敏,字惟澤,行廉廿三 ; 李敷,字惟和,行廉卅一.
李敭相關(guān)文獻
李
李?一、來源有三?1、出自嬴姓,為顓頊帝高陽氏之后裔。堯時,皋陶曾擔任大理(掌管刑獄的官)的職
三李--李賀、李白、李商隱
長安元年(701年),李白生,字太白。其生地今一般認為是唐劍南道綿州(巴西郡)昌隆(后避玄宗諱改為昌明)青蓮鄉(xiāng)。祖籍為甘肅天水。其家世、家族皆不詳。據(jù)《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圣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按照這個說法李白與李唐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輩族弟。亦有說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神龍元年(705年),十一月,武則天去世。李白五歲。發(fā)蒙讀書始于是年。《上安州裴長史書》云:“五歲誦六甲。”六甲,唐代的小學識字課本,長史,州之次官。開元三年(715年),李白十五歲。已有詩賦多首,并得到一些社會名流的推崇與獎掖,開始從事社會干謁活動。亦開始接受道家思想的影響,好劍術(shù),喜任俠。是年岑參生。開元六年(718年),李白十八歲。隱居戴天大匡山(在今四川省江油縣內(nèi))讀書。往來于旁郡,先后出游江油、劍閣、梓州(州治在今四川省境內(nèi))等地,增長了不少閱歷與見識。辭親遠游開元十二年(724年),李白二十四...
廣西自治區(qū)-桂林-全州蔣啟敭
蔣啟敭(1795~1856),字明叔,號玉峰,萬鄉(xiāng)龍水村(今屬龍水鄉(xiāng))人。清嘉慶丙子年(1816)中舉,道光二年(1822)中進士。歷任江西德興、會昌知縣、永豐知州、南昌同知、江西鹽法道。在任知縣、知州、道員期間有政績,后擢升河南彰(德)、衛(wèi)(輝)、懷(慶)兵備道。轄區(qū)正臨黃河北岸。蔣為了防止黃河決堤,便遍查歷代治河記載和各縣各州的志書;并腳踏實地去勘察他管轄的黃河地段的河流情況。咸豐四年(1854)秋汛到來,蔣啟敭帶領(lǐng)河道官兵及各村民夫,日夜堅守河堤。其間有一險處河堤坍塌大半,人皆驚恐跑散。這時蔣啟敭身邊只剩下一個老兵相隨。仍徹夜堅守。天明,附近群眾及河兵知情,倍受感動,便一齊趕來搶修,連續(xù)奮戰(zhàn)3晝夜,終于保住了堤防。咸豐五年(1855)五月,原河東道總督長臻突然病逝于任內(nèi)。清廷即任命李鈞接任總督。但當時李鈞尚在北京,一時不能就職,為了使治河工作不受影響,清廷遂命河南彰衛(wèi)懷兵備道員蔣啟敭
李悝,即李克。
李悝和李克是同一個人。對這個問題,《史記》沒搞清楚,《漢書》也沒搞清楚,這是因為秦朝以前的社會,讀音和寫字都很不規(guī)范,所以先秦古文里邊才有那么多的通假字。所謂通假字,本質(zhì)上就是錯別字,這就尤其會讓人名、地名容易搞混。
李?
被扣清朝丙子胡亂中,1637年初,清朝要求朝鮮世子為人質(zhì),仁祖投降,世子“號泣之聲,聞于戶外”。很多大臣反對世子為人質(zhì),但世子表示:“泰山既垂于鳥卵之上,國步誰措于盤石之堅,事已急矣!予既有弟二人,又有一子,亦可奉宗社。予雖死于賊,尚何憾焉?”仁祖起初不愿意世子出城,又萌生了世子代他出城投降的幻想,但被清朝拒絕。仁祖投降后世子與其妻和鳳林大君夫婦被清朝抓往沈陽抑留。世子在沈館中受到清人嚴密監(jiān)視,朝鮮利用各種機會請求歸還世子,但無果而終?;侍珮O要求世子和鳳林大君參與松錦大戰(zhàn),還借世子之口要求朝鮮軍參與對明作戰(zhàn)。一度有明軍炮彈落在世子營旁。在沈陽世子主動對清進行各種交涉,包括遣返朝鮮境內(nèi)女真人、漢人問題,朝鮮人越境采參問題,本國被擄人口問題,力?!巴鳌背r大臣等。每當朝清關(guān)系不睦,清朝就責難世子,世子力爭抗辯,維護本國利益,維護清朝和朝鮮和平關(guān)系。朝鮮上層對世子失望朝鮮人對世子失望“世子既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