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公派下支祖(5世): (明)李思孫,字友孫,號祥多 ; 李思時,字友時,號祥衍 ; 李思壽,字友壽,號祥符 ; 李思福,字友福,號祥來.
李思壽相關(guān)文獻
李延壽
生平李延壽在貞觀年間,累次補官為太子典膳丞、崇文館學士,曾經(jīng)接受詔命與著作佐郎敬播一起編修五代的史書,又參與編撰《晉書》,不久轉(zhuǎn)任御史臺主簿、兼直國史。李延壽曾經(jīng)撰寫《太宗政典》上表進獻,歷任符璽郎,兼任編修唐朝的國史,不久后就去世。調(diào)露年間,唐高宗曾觀看李延壽所撰《太宗政典》,長久的贊美,下令將此書收藏于秘閣,賜予李延壽家里絲帛五十段。李延壽又曾修改補充劉宋、南齊、南梁、南陳及北魏、北齊、北周、隋朝八代的歷史,稱之為《南史》、《北史》,非常流行于世。武德之后,鄧世隆、顧胤、李延壽、李仁實等人先后編撰唐朝的國史,很為當時所稱。家族六世祖李承,北魏龍驤將軍、滎陽郡太守、姑臧穆侯高祖李虔,北魏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高平宣景男曾祖李曉,北齊平西將軍、東郡太守祖父母李仲舉,隋朝帥都督、洛陽縣令博陵崔氏,北魏儀同三司、殿中吏部二尚書崔孝芬的孫女,崔宣猷侄女父親李大師,竇建德尚書禮部侍郎兄弟李慶孫...
李壽
生平早年李壽天生聰敏好學,少尚禮容,在李氏諸子中相當突出,受到李雄欣賞,認為他足以擔當大任,乃授以前將軍,統(tǒng)領(lǐng)巴蜀軍事,彼遷征東將軍,當時年僅十九歲。在任期間以處士譙秀為謀主,對其言聽計從,令他在巴蜀威德日隆。李驤卒,李壽再先后升遷為大將軍、大都督、侍中、并封扶風公、錄尚書事。在出征寧州時,圍攻百余日,最終悉數(shù)平定諸郡,李雄大悅,再加封建寧王。李雄卒,受遺命輔政,李期繼位,改封漢王,兼任梁州刺史,獲賜封梁州五郡。自此,李壽威名遠播,卻同時深為李越、景騫等所忌憚,令李壽深為擔憂。在暫代李玝屯田涪水期間,每次朝覲日期到來,往趁以邊景賊寇橫行,不可放松戒備離開而推卻。同時李壽又因為李期、李越兄弟等十余人年紀漸長,又擁有精兵,擔心不能自全,便數(shù)次欲聘得龔壯為其效命。龔壯雖然不答應,不過仍多次與李壽見面。時值岷山崩塌,江水因此枯竭,李壽認為此乃上天預示災劫,因而非常厭惡,便問龔壯自安之法。龔壯的父親...
李思諫
家族兄弟拓跋思恭拓跋思忠拓跋思孝拓跋思敬參考資料《新唐書》卷221《舊五代史》卷132
李壽春
參考文獻《大清畿輔先哲傳》《重修天津府志》,沈家本、榮銓、蔡啟盛、徐宗亮,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