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袁氏宗譜 [17卷首3卷], 9, 卷6, 再和 文利 添明公世系, 1993
原書: [出版地不詳] : 臥雪堂, 公元1993年十六修. 存17冊:世系表.
注: 督修袁知峰,字華良.
受姓祖: (周) 袁濤涂, 為伯轅之子, 去車為袁.
遠(yuǎn)祖: (漢) 袁固. 居臨淄.
湖北興國祖(1世): (宋) 袁全,行廿六郎,字存中. 奉父(袁璞,行福七,字信凱)命, 由江西武寧三洪灘遷湖北武昌府興國州(今陽新縣)顏山下銅橋畈.
全公派下房祖(5世): 袁再松 ; 袁再和 ; 袁再梅
再松公派下支祖(10世): 袁文亨,字義高,行閏二郎 ; 袁文貞,字義正 ; 袁文畿,字義邦 ; 袁文德(景順公之孫,如愚公之子. 卷首三世系表未記載此公.)
再和公派下支祖(10世): (明) 袁文太(泰) ; 袁文質(zhì),字義立,行泰三十 ; 袁文利,字進(jìn)士 ; 袁文醇,字成一 ; 袁德昶,字東川 ; 袁德讓,字正榮,號石泉 ; 袁德祖,字文生.
再梅公派下支祖(10世): 袁必堂,字相一.
1800年松合梅三公合修派行: 達(dá)觀知修慎 懷仁敦孝先 克復(fù)保性善 亨嘉定毓賢.
1864年全清二公合修派行(賢字下起): 禮義開昌運(yùn) 詩書慶國賓 風(fēng)云時際會 相繼振乾坤.
注: 卷首三第36-37頁還有全公清公后裔的其他舊派行.
卷一黃岡敦本堂原派字樣(1-32): 嵩秀亮思 添大端尚 文廷有士 宗方榮昌 克家從善 基祚以長 名高治世 定國之良.
卷一黃岡敦本堂原派字樣(33-64): 炳如作則 佑顯其光 開承厚道 永濟(jì)和恭 鴻才新起 泰運(yùn)景逢 德昭萬選 慶錫華封.
注: 此譜缺卷2(再松公支下世系), 卷2(再松公支下世系), 卷3(再和公支下文太世系), 卷4(文質(zhì)公支下世系), 卷12(再和公支下德祖世系), 卷13上(再梅公支下道銘世系).
注: 卷首三源流世系表說明: 敦本堂一支因上祖無可考證故未與全公支下世系并列于同一表內(nèi).
注: 本書以簡化字體書寫.
散居地: 湖北省陽新縣, 及英山縣等地.
書名據(jù)書衣題, 及版心題編目.
10.袁氏宗譜 [17卷首3卷], 10, 卷7, 再和 文利 添明公世系, 1993
原書: [出版地不詳] : 臥雪堂, 公元1993年十六修. 存17冊:世系表.
注: 督修袁知峰,字華良.
受姓祖: (周) 袁濤涂, 為伯轅之子, 去車為袁.
遠(yuǎn)祖: (漢) 袁固. 居臨淄.
湖北興國祖(1世): (宋) 袁全,行廿六郎,字存中. 奉父(袁璞,行福七,字信凱)命, 由江西武寧三洪灘遷湖北武昌府興國州(今陽新縣)顏山下銅橋畈.
全公派下房祖(5世): 袁再松 ; 袁再和 ; 袁再梅
再松公派下支祖(10世): 袁文亨,字義高,行閏二郎 ; 袁文貞,字義正 ; 袁文畿,字義邦 ; 袁文德(景順公之孫,如愚公之子. 卷首三世系表未記載此公.)
再和公派下支祖(10世): (明) 袁文太(泰) ; 袁文質(zhì),字義立,行泰三十 ; 袁文利,字進(jìn)士 ; 袁文醇,字成一 ; 袁德昶,字東川 ; 袁德讓,字正榮,號石泉 ; 袁德祖,字文生.
再梅公派下支祖(10世): 袁必堂,字相一.
1800年松合梅三公合修派行: 達(dá)觀知修慎 懷仁敦孝先 克復(fù)保性善 亨嘉定毓賢.
1864年全清二公合修派行(賢字下起): 禮義開昌運(yùn) 詩書慶國賓 風(fēng)云時際會 相繼振乾坤.
注: 卷首三第36-37頁還有全公清公后裔的其他舊派行.
卷一黃岡敦本堂原派字樣(1-32): 嵩秀亮思 添大端尚 文廷有士 宗方榮昌 克家從善 基祚以長 名高治世 定國之良.
卷一黃岡敦本堂原派字樣(33-64): 炳如作則 佑顯其光 開承厚道 永濟(jì)和恭 鴻才新起 泰運(yùn)景逢 德昭萬選 慶錫華封.
注: 此譜缺卷2(再松公支下世系), 卷2(再松公支下世系), 卷3(再和公支下文太世系), 卷4(文質(zhì)公支下世系), 卷12(再和公支下德祖世系), 卷13上(再梅公支下道銘世系).
注: 卷首三源流世系表說明: 敦本堂一支因上祖無可考證故未與全公支下世系并列于同一表內(nèi).
注: 本書以簡化字體書寫.
散居地: 湖北省陽新縣, 及英山縣等地.
書名據(jù)書衣題, 及版心題編目.
朱氏家譜, 11, 白眉 世系 仲文 世燾 伯錦 29世萬實(shí)公起, 1873
原書: [出版地不詳 : 出版者不詳], 清同治12[1873]重修. 16冊 : 插圖, 世系表, 人像.
注 : 此譜不標(biāo)卷數(shù), 不確定是否齊全.
一世祖 : (宋) 朱鎣,又名正辭,字惟則,號旰齋. 令珍公長子. 居南豐.
渠村始祖(9世) : 朱括,字會容,行廿四郎. 由南豐徙綏安古新城渠村.
括公生五子(10世) : 朱俊,字英才,行十七郎 ; 朱儀,行廿三郎 ; 朱杰,行小七郎 ; 朱傅,行五七郎 ; 朱倫,行三四郎.
儀公下派祖(16世) : 朱受. 生三子 : 朱瑞(渠村) ; 朱遠(yuǎn) ; 朱近(黎源).
瑞公下房祖(20世) : 朱旺祿. 生三子: 朱仲清(居黎源) ; 朱仲文(居白眉) ; 朱仲祥(居渠村凈安).
支祖(25世) : 朱原銨,字建林,又字超遠(yuǎn). 仲文公5世孫. 由白眉瑤錢徙大南堡.
桃源仲清房派語(21世起) : 仲德叔文字 孟伯世本萬 允作富潤盛.
白眉仲文房派語(21世起) : 仲德貴永原 世伯仕萬奇 允作文潤盛.
瑤前原銨房派語(21世起) : 仲德貴永原 福允伯彥子 玉仕友世維.
渠村仲祥房派語(21世起) : 仲名關(guān)子永 孟真景德守 本紹承世茂.
凈安仲祥房派語(21世起) : 仲羊保子叔 德貴永原世 伯仕萬奇大.
黎源近公房派語(21世起) : 仲德貴世顯 原文旺時朝 國正必永遠(yuǎn).
合族新派語 : 傳宗贒與圣 繼述振家聲 位祿同名壽 貽謀祖武繩 金山千載秀 玨海億年清.
散居地 : 福建省漳浦縣, 建寧縣等地.
書名據(jù)版心題編目.
卷端題 : 朱氏族譜
書簽題 : 朱氏宗譜
14.李氏宗譜, 14, 卷13: 崙公長房文實(shí)公支下五世圖系紀(jì)畧, 1369-1928
原書: [出版地不詳] : 青蓮堂, 民國17[1928](梓人夏樹滋等合鐫). 17冊 : 插圖,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市尋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遠(yuǎn)祖 : 皐陶,字廷堅(jiān).
唐室支祖 : (漢) 李恪. 初封吳王,追封郁林王.
麻城始遷祖(33世) : (明) 李智殷. 東崖公之子.
派祖(34世) : 李學(xué)淵. 智殷公第六子. 遷羅田.
房祖 : 李昆 ; 李侖 ; 李崧 ; 李岳. 為學(xué)淵公之四世孫. 此譜主要為昆, 侖二房后裔之世系資料.
昆公下支房祖(11世) : 李之森 ; 李之華 ; 李之屏,字維現(xiàn) ; 李之翰,字維宗 ; 李之元,字在干 ; 李之英...等.
侖公下支房祖(7世) : 李文實(shí) ; 李文際 ; 李文義.
原派 : 文明楚好 之玉方生 應(yīng)承先德 續(xù)振家聲.
派行 : 家聲鴻茂 華實(shí)昌榮 輝光大振 永繼長庚.
散居地 : 湖北省羅田縣等地.
書名據(jù)書衣題, 及版心題編目.
卷端題 : 李氏學(xué)淵公三修宗譜.
6.胡氏宗譜, 6, 卷5, 目錄 事實(shí) 雜文 題詠 祠記錄 等, 2010
原書: [出版地不詳] : 思貽堂, 公元2010年十修,. 19冊: 插圖, 地圖, 人像, 照片, 世系表.
元古世系始祖: 黃帝.
遠(yuǎn)祖: 胡滿.
始祖(1世): (宋) 胡瑗,字翼之,行禮八,號安定先生. 為胡訥之子. 世居陜西安定堡.
無錫始遷祖(3世): (宋) 胡守權(quán),字允中,行昌十,號達(dá)庵先生.
守權(quán)公下派祖(11世): (明) 胡紹禮,字德榮 ; 胡伯旸.
紹禮公派下支祖(12世): (明) 胡芳美. 遷無錫, 為西溪派祖. 注: 此世系列載于卷18, 伯旸公世系之后.
伯旸公派下支祖(15世): (明) 胡怡(塘頭派) ; 胡愷,字孟雍,號三省(村前派) ; 胡悌,字孟恭(楊巷派) ; 胡悅,字孟德,號蘭室(高田派) ; 胡懌,字孟義,號桂軒(胡家渡派).
注: 此譜以簡化字體書寫.
散居地: 江蘇省無錫縣等地.
書名據(jù)書衣題, 及版心題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