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長陽西灣呂氏四修族譜 [21卷], 9, 卷10, 三房文公 岳龍 11世大福公起, 1942
原書: [出版地不詳] : 敬思堂, 民國31[1942]. 存19冊:世系表.
遷楚鼻祖(1世): (明) 呂炳忠. 江西南昌府南昌縣朱氏巷大栗樹土地人氏, 遷楚落籍長樂, 復(fù)遷長陽德鄉(xiāng)西灣院子. 生五子為五大房: 呂憲 ; 呂朝 ;呂文 ; 呂武 ; 呂玥.
大房憲公派下房祖(6世): 呂附龍 ; 呂孜龍 ; 呂板龍 ; 呂會(huì)龍 ; 呂飛龍...等.
二房朝公派下房祖(6世): (清) 呂亢龍 ; 呂六龍,字玉天 ; 呂祥龍.
三房文公派下房祖(6世): (明清之際) 呂啟龍 ; 呂岳龍 ;呂敬龍 ; 呂登龍 ; 呂朝龍,字云從...等.
四房武公派下房祖(6世): (清) 呂馥龍,字云飛.
五房玥公派下房祖(6世): (清) 呂青龍,字梓云 ; 呂赤龍,字南? ; 呂楚龍 ; 呂金龍.
炳忠公派行(2-11世): 單才應(yīng)國龍 文開單名大.
遷楚鼻祖(1世): (明) 呂炳信. 炳忠公之弟. 落籍枝江洋角洲成族.
遷楚鼻祖(1世): (明) 呂梅. 居德鄉(xiāng)金竹山.
梅公派下房祖(7世): (清) 呂炤 ; 呂國.
梅公派行(2-19世): 泰單萬單朝 單啟開單名 大世守忠良 正學(xué)志.
遷楚鼻祖(1世): (明) 呂萬大,字東江. 居教鄉(xiāng)東山坪(今呂家坪).
萬大公派下房祖(7世): 呂文會(huì) ; 呂文明 ; 呂文炳.
萬大公派行(2-19世): 單朝單應(yīng)單 文楚開正名 大世守忠良 正學(xué)志.
注: 卷1另有派序: 正學(xué)志道 萬代永昌 德茂業(yè)廣 家邦之光.
注: 主修呂良相,字輔臣 ; 呂良煒,字彤章.
注: 此譜缺卷3(1世炳宗公起開族五服系表), 及卷7(大福公起派下系表).
散居地: 湖北省長陽縣等地.
書名據(jù)譜序題編目.
書衣題: 呂氏家乘.
版心題: 長陽呂氏族譜.
書名頁題: 呂氏族譜.
9.袁氏宗譜 [17卷首3卷], 9, 卷6, 再和 文利 添明公世系, 1993
原書: [出版地不詳] : 臥雪堂, 公元1993年十六修. 存17冊:世系表.
注: 督修袁知峰,字華良.
受姓祖: (周) 袁濤涂, 為伯轅之子, 去車為袁.
遠(yuǎn)祖: (漢) 袁固. 居臨淄.
湖北興國祖(1世): (宋) 袁全,行廿六郎,字存中. 奉父(袁璞,行福七,字信凱)命, 由江西武寧三洪灘遷湖北武昌府興國州(今陽新縣)顏山下銅橋畈.
全公派下房祖(5世): 袁再松 ; 袁再和 ; 袁再梅
再松公派下支祖(10世): 袁文亨,字義高,行閏二郎 ; 袁文貞,字義正 ; 袁文畿,字義邦 ; 袁文德(景順公之孫,如愚公之子. 卷首三世系表未記載此公.)
再和公派下支祖(10世): (明) 袁文太(泰) ; 袁文質(zhì),字義立,行泰三十 ; 袁文利,字進(jìn)士 ; 袁文醇,字成一 ; 袁德昶,字東川 ; 袁德讓,字正榮,號(hào)石泉 ; 袁德祖,字文生.
再梅公派下支祖(10世): 袁必堂,字相一.
1800年松合梅三公合修派行: 達(dá)觀知修慎 懷仁敦孝先 克復(fù)保性善 亨嘉定毓賢.
1864年全清二公合修派行(賢字下起): 禮義開昌運(yùn) 詩書慶國賓 風(fēng)云時(shí)際會(huì) 相繼振乾坤.
注: 卷首三第36-37頁還有全公清公后裔的其他舊派行.
卷一黃岡敦本堂原派字樣(1-32): 嵩秀亮思 添大端尚 文廷有士 宗方榮昌 克家從善 基祚以長 名高治世 定國之良.
卷一黃岡敦本堂原派字樣(33-64): 炳如作則 佑顯其光 開承厚道 永濟(jì)和恭 鴻才新起 泰運(yùn)景逢 德昭萬選 慶錫華封.
注: 此譜缺卷2(再松公支下世系), 卷2(再松公支下世系), 卷3(再和公支下文太世系), 卷4(文質(zhì)公支下世系), 卷12(再和公支下德祖世系), 卷13上(再梅公支下道銘世系).
注: 卷首三源流世系表說明: 敦本堂一支因上祖無可考證故未與全公支下世系并列于同一表內(nèi).
注: 本書以簡化字體書寫.
散居地: 湖北省陽新縣, 及英山縣等地.
書名據(jù)書衣題, 及版心題編目.
10.袁氏宗譜 [17卷首3卷], 10, 卷7, 再和 文利 添明公世系, 1993
原書: [出版地不詳] : 臥雪堂, 公元1993年十六修. 存17冊:世系表.
注: 督修袁知峰,字華良.
受姓祖: (周) 袁濤涂, 為伯轅之子, 去車為袁.
遠(yuǎn)祖: (漢) 袁固. 居臨淄.
湖北興國祖(1世): (宋) 袁全,行廿六郎,字存中. 奉父(袁璞,行福七,字信凱)命, 由江西武寧三洪灘遷湖北武昌府興國州(今陽新縣)顏山下銅橋畈.
全公派下房祖(5世): 袁再松 ; 袁再和 ; 袁再梅
再松公派下支祖(10世): 袁文亨,字義高,行閏二郎 ; 袁文貞,字義正 ; 袁文畿,字義邦 ; 袁文德(景順公之孫,如愚公之子. 卷首三世系表未記載此公.)
再和公派下支祖(10世): (明) 袁文太(泰) ; 袁文質(zhì),字義立,行泰三十 ; 袁文利,字進(jìn)士 ; 袁文醇,字成一 ; 袁德昶,字東川 ; 袁德讓,字正榮,號(hào)石泉 ; 袁德祖,字文生.
再梅公派下支祖(10世): 袁必堂,字相一.
1800年松合梅三公合修派行: 達(dá)觀知修慎 懷仁敦孝先 克復(fù)保性善 亨嘉定毓賢.
1864年全清二公合修派行(賢字下起): 禮義開昌運(yùn) 詩書慶國賓 風(fēng)云時(shí)際會(huì) 相繼振乾坤.
注: 卷首三第36-37頁還有全公清公后裔的其他舊派行.
卷一黃岡敦本堂原派字樣(1-32): 嵩秀亮思 添大端尚 文廷有士 宗方榮昌 克家從善 基祚以長 名高治世 定國之良.
卷一黃岡敦本堂原派字樣(33-64): 炳如作則 佑顯其光 開承厚道 永濟(jì)和恭 鴻才新起 泰運(yùn)景逢 德昭萬選 慶錫華封.
注: 此譜缺卷2(再松公支下世系), 卷2(再松公支下世系), 卷3(再和公支下文太世系), 卷4(文質(zhì)公支下世系), 卷12(再和公支下德祖世系), 卷13上(再梅公支下道銘世系).
注: 卷首三源流世系表說明: 敦本堂一支因上祖無可考證故未與全公支下世系并列于同一表內(nèi).
注: 本書以簡化字體書寫.
散居地: 湖北省陽新縣, 及英山縣等地.
書名據(jù)書衣題, 及版心題編目.
浦陽西皐周氏宗譜, 18, 卷18, 融字行 31世文岳公起, 2007
原書: [出版地不詳 : 出版者不詳], 公元2007年重修. 23冊:插圖, 人像, 肖像, 世系表.
始祖(1世): (后晉) 周從遠(yuǎn),字復(fù)夫,號(hào)肅齋. 湖廣永州府道州縣人.
宗祖(4世): (宋) 周惇實(shí),字茂叔,改名惇頤,號(hào)濂溪,謚元公,封汝南伯.
惇實(shí)公派下房祖(6世): (宋) 周必大,字洪道,號(hào)平園叟,行宙一,封益國公,謚文忠(徙居廬陵) ; 周泰,字世杰,又名季次,行宙四(浦陽始祖).
必大(宙一)公派下支祖(7世): (宋) 周淵,字伯源,行悌十九(橫溪祖).
世杰(宙四)公派下支祖:
泮澄塘祖(9世): (宋) 周畢,字季華,行源十六.
塘頭祖(10世): (宋) 周慶,字良篤,號(hào)茂學(xué),行千七.
里宅祖(14世): (元明之際) 周文玉,字均璧,行安七. 為通化龍?zhí)翂]宅口支, 五都楊田支, 及四都下吳支共祖.
行字母(6-23世)似為: 宙德洪源千 伯文潤安永 子同才奇益 彥宗懋 ;
行字母(24世起): 賢芳敦厚端隆升 融洽沖和浩氣伸 世際雍熙傳勝代 冠裳禮樂萬年成.
諱字母(24世起): 紹啟能為賢尚忠 文光美盛必家豐 仁良正學(xué)逢時(shí)顯 經(jīng)國才華永世同.
表字母(24世起): 懷承秉性志純康 道廣維輝煥錦章 循理克昌繼祖德 立綱陳紀(jì)錫嘉祥.
散居地: 浙江省浦江縣(舊浦陽)等地.
書名據(jù)目錄題, 及版心題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