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郡,東漢到隋朝的郡。在今甘肅省境。
東漢中平五年(188年),分漢陽郡豲道縣置南安郡,領(lǐng)豲道縣(治今甘肅省隴西縣西南)、新興縣(析豲道縣置,治今甘肅省武山縣西)、中陶縣(析豲道縣置,治今甘肅省武山縣西北鴛鴦鎮(zhèn))3縣,轄域為今甘肅省隴西縣東部和定西縣、武山縣一帶。建安十九年(214年)廢南安郡,并入隴西郡。
三國曹魏時復(fù)置南安郡,屬涼州,仍治豲道縣。西晉初屬秦州;太康三年(282年)廢秦州,改隸雍州。太康七年(286年)秦州復(fù)置(治上邽,即今天水),南安郡屬之。東晉大興四年(321年),南安郡屬前涼河州(治枹罕),前秦因之。后趙時南安郡屬秦州,后秦,西秦屬之。西秦時南安郡移治今甘肅省隴西縣東。北魏太和十年(486年),南安郡改名南安陽郡,治桓道縣(今甘肅省隴西縣東南),領(lǐng)桓道、新興(轄域為今隴西、漳、武山3縣部分地域)2縣;北周復(fù)名南安郡。隋朝開皇三年(583年)實行州轄縣制,廢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