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区中文,国产精品91高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欧美另类久久久精品能播放

                  詞條 唐代 藥山惟儼

                  藥山惟儼

                  藥山惟儼(751年-834年),俗姓韓,謚號弘道大師,唐代山西絳州人,為著名禪師,石頭希遷法嗣。

                  年十七歲時,在潮州西山慧照門下出家,慧照禪師為南岳懷讓的弟子。大歷八年,在衡岳寺希操律師處受具足戒。參謁石頭希遷,其間嘗住灃州藥山寺(位于湖南省津市市棠華鄉(xiāng)藥山村),證得心法并嗣其法(有臨濟宗人以為惟儼實得法于馬祖道一)。惟儼弟子有云巖曇晟等。

                  唐代文學家李翱任朗州刺史時曾經拜訪過惟儼禪師,并贈詩紀念:“煉得身形似鶴形,千株松下兩函經。我來相問無余說,云在青天水在瓶?!薄?/p>

                  藥山惟儼簡介資料
                  745 年
                  828 年
                  藥山惟儼相關文獻
                  趙儼
                  生平東漢末年到荊州避亂,與杜襲和繁欽在長沙分享財物和共同生活。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迎漢獻帝遷都許昌,趙儼認為曹操就是那個能重建中國的人,于是三人都回到故鄉(xiāng)潁川郡。建安二年(197),趙儼扶持家中老幼見曹操,曹操任命他為朗陵縣長。當時朗陵豪族無法無天,趙儼于是捉拿數個最橫行無忌的豪族審查罪行,并判他們死罪;后卻上表郡府釋放他們,如此恩威并施,安定了縣境。官渡之戰(zhàn)前夕,袁紹派使者招誘豫州諸郡,除了陽安郡外其他各郡都投靠了袁紹。此時都尉李通卻要向當地人民收取應當上呈布帛,趙儼勸止,認為現(xiàn)在正逢大戰(zhàn),鄰近的郡縣的叛變,人民已甚為不安,不應再這樣壓逼人民,逼他們反叛,再生亂事,認為應暫時延遲征收。同時又寫信給曹操謀士荀彧,建議為了安撫縣民,應將所繳的綿絹布帛交還人民。最終建議被采納,陽安郡人人都觀喜,民心亦安定了。后趙儼任司空掾屬主簿。當時于禁、樂進、張遼三人都駐扎在潁川郡不同的縣內,但彼此不...
                  查看全文
                  李儼
                  年表1892年:出生于福州旗下街1904年:在福州三牧坊學堂讀書1912年:進入唐山路礦學堂土木工程科1913年:考入隴海鐵路1915年-1917年:開始數學史的研究,和數學史家DavidEugeneSmith通信1917年:發(fā)表《中國算學史余錄》1919年:發(fā)表《中國數學源流考略》1921年-1924年:工程副段長(硤石)1924年-1932年:工程段長(靈寶、閿鄉(xiāng))1919年:《中國數學大綱》上冊由商務印書館出版1931年-1932年發(fā)表《測圓海鏡研究歷程考》1932年-1933年:工程總段長(粵漢鐵路)1933年-1935年:工程總段長(西安、潼關)1937年:《中國算學史》由商務印書館出版1935年-1955年:副總工程師(西安、寶雞、天水、蘭州)1940年:島本一男、藪內清將《中國算學史》譯成日文,由東京生活社出版1944年:發(fā)表《上古中算史》1955年:1957年:1958年:...
                  查看全文
                  黃儼
                  參考《明太宗實錄》《朝鮮太宗實錄》
                  查看全文
                  中國惟一奇礁——海門蜊蚜山
                  在江蘇海門的漁場東灶港,有座神秘的“蜊蚜山”,傳說它總是隨潮水而出沒,每當農歷初八、廿三小汛期,它就受龍王的指派,帶著滿身珍珠寶貝露出水面,住上幾日。蜊蚜山面積約4.5平方公里,因盛產牡蠣而得名。經專家考察后認為,淤泥質海岸出現(xiàn)大面積的生物礁實屬中國惟一,世界罕見。 與其說是蜊蚜山,不如說是蜊蚜“島”;與其稱它山與島,其實它是水中礁。礁面有幾百畝大,
                  查看全文
                  史儼
                  唐末五代檢校右散騎常侍史儼簡介,史儼是個怎么樣的人?史儼,生年不詳,卒于后梁貞明二年(916年),五代代州(今山西代縣)人。先后事晉王李克用、吳王楊行密兩主。 人物生平 史儼精通騎射,勇猛過人,特別善于設伏制敵,生擒對手,每臨戰(zhàn)斗,身先士卒。唐末他追隨河東節(jié)度使李克用,受到重用,史儼也全心為主。唐中和二年(882年),李克用南下赴長安鎮(zhèn)壓黃巢起義軍,唐乾寧
                  查看全文
                  藥山惟儼相關標簽
                  834年逝世
                  禪僧
                  751年出生
                  唐朝僧人
                  唐朝人
                  家族譜大覽
                  馬街山家譜
                  馬街山家譜
                  距時間推斷,先代應為外地隨遷入本村,根據陸良地理及歷史發(fā)展情況,具體因時間限制無法考究,云南缺有岳家灣,且部分與史實相符合,不排除為岳飛后人易姓之,烈山、叔山冉。山氏的姓源久遠,至少也有3000年的歷史,且來源不一。根據《風俗通》上記載說,山氏,是古代烈山氏的后代,望族出于河內,此支山姓奉烈山為山姓的得姓始祖。 又春秋時楚國有個高官叫叔山冉,他的后代以他名字中的“山”字為姓,世代相傳。叔山冉的后代中也有以“冉”為姓的,所以叔山姓和冉姓,有同一個始祖。此支山姓恭叔山冉為山姓的得姓始祖。 姓氏起源? 源流一 出自姜姓,為烈山(又作列山)氏之后。據《風俗通》上記載說:“山氏,是古代烈山氏的后代”,相傳,炎帝為上古時姜姓部族的首領,是少典娶有??氏女而生,原居于姜水流域,后向東發(fā)展到中原地區(qū)。炎帝出生于烈山,故號烈山氏。他的后代有的就用“山”作為姓氏。望族出于河內。[1] 源流二 出自以官為姓氏。據《名賢氏族言行類稿》載,周代有山務之官,掌管山林,后代以官為氏。周代掌管山林開發(fā)管理的官員叫山師,也有稱山虞的。有人世襲山師,子孫便姓山,稱為山氏。 源流三 出自以祖名為氏。春秋時期楚國有個高官叫叔山冉,他的后代以他名字中的“叔山”的山字為姓,世代相傳。 源流四 出自他族改姓。據《魏書·官氏志》的記載,古代有復姓吐難氏,北魏時改為山氏。 源流五 出自回族。回族中的山姓,早期見于元朝官員山僧(晉寧路總管),其先祖為康里人,顯然是入關后才使用的山姓?,F(xiàn)今山姓回族主要分布在河南、寧夏。 源流六 出自岳飛后人,岳飛家人為逃避被追殺,故而改名換姓,于是就有后來的山姓和丘姓。 遷徙分布? 山東省 朝城山氏?!俺巧绞稀保运纬腥~自河南遷居山東朝城(今山東省莘縣董杜莊鎮(zhèn)山堂),奉元朝大德三年狀元山琮為始祖。族譜記載“吾山氏為古烈山氏之后,一云周有山務之官,掌山林以官為氏。然迄商周以至漢魏歷二千五百余年祖宗名字俱無所考。 及傳至晉始有吾濤祖、簡祖、遐祖相繼名諸簡冊。濤祖時稱“竹林七賢”之一,里居河南。厥后閱一千二百余年而之宋有行章祖、說祖、悰祖、褥環(huán)祖相繼見于列傳,而里居世系亦漠然不可考。 又歷七百余年而之元,吾琮祖自河內卜居魯西朝城,二世大青祖因鎮(zhèn)守汶陽復由朝城分居于汶上,今之嘉祥縣山家營一支即后裔也。 再歷一百二十年,廼(建字走之)至明朝時琮祖已傳六世,鎮(zhèn)祖卜居于齊東黃縣,由是西系尊琮祖為始祖,而東系尊鎮(zhèn)祖為始祖,各有族譜可據”。(黃縣即龍口市) “吾族冀州一支亦是吏部巨源公之苗裔也。在明朝永樂年間有諱云者字忠毅,征交趾佩征南將軍印,用兵如神,晉封侯爵。至今有十余家或相往來。然家譜無存,尚未詳悉世系焉(嘉祥山氏族譜)。 臨邑縣有山姓者十余家,在商河臨邑交界居住書香傳家。(原載黃縣家乘朱筆眉批) 蘇州虎丘附近有山家塢住山姓者不少。 遼寧省新民有山家窩鋪世居山姓五百余戶。 于光緒三十年間,山福全同父貿易行走河南省泌陽縣境,名山趙崗。在同仁堂藥鋪與山道魁相會,又與山莊的山道學常有來往,該莊百余戶字綱相同就是四支山震祖一支?!?(以上載于嘉祥《山氏族譜》) 山東聊城市莘縣董杜莊鄉(xiāng)山堂(古稱朝城)、 山東濟寧市嘉詳縣馬村鎮(zhèn)山營(近萬人) 、 山東龍口諸由觀鎮(zhèn)唐格莊村、山東鄆城縣李集鄉(xiāng)山家莊(約500人) (以上四支本系同源,于宋中葉由河南遷到山東朝城即今山東莘縣一帶.尊元朝大德三年狀元山琮為始祖,山琮字秀石,據朝城山氏族譜記載,其父輩兄弟七人、山琮兄弟六人、有五個兒子.子侄輩當時有文爵者八人、武將九人甚為顯赫.但經過元末明初的戰(zhàn)火家道中落.行輩字綱為:"作福軍長顯(要)相傳本好松登朝培元化建統(tǒng)永承宗",其中"作"字為第二十世。山琮長子山大青為嘉詳山家營始祖,琮祖五世孫山政遷于鄆城縣,其子孫形成今山家莊,后山政的長兄山行的后代有一支也來山家莊居住。琮祖六世孫山鎮(zhèn)遷山東省龍口縣諸由觀鎮(zhèn),是為龍口山氏始祖) 山東臨沂、山東日照、山東東營市、青島市的膠南市泊里鎮(zhèn)有山家村,在青島市區(qū)也有山姓市民。 河南省 新野 洛陽 開封 南陽 四川省 邛萊市火井鎮(zhèn)山家營村(人口約有八九百人)、山家村;廣元縣蒼溪約1000---2000人(明末清初由河南咯陽遷入 字派分為:龍應秀玉 思有毓資 鳳中萬清永生華之 至今已經有21代) ;四川南部縣伏虎區(qū)柳驛鄉(xiāng)燈臺嘴村,有大約500人(字排是:龍應秀芝,載林朝鍾,現(xiàn)華云仁,永正文峰,至今有21代) 成都等地(山姓在四川的很多地方還有分布:四川三臺縣、名山縣、天全縣、瀘定縣、眉山市、都江堰市、溫江區(qū)等地) 青海省 山姓在明朝初期從南京竹絲巷遷入,現(xiàn)分布在湟中縣、貴德縣、西寧市、平安縣、格爾木市、興海縣、共和縣、海北州等地,其中湟中縣分布最廣,人口最多,青海其他地區(qū)的山姓人大多從湟中縣分散出去的,也有分散到新疆自治區(qū)的。青海湟中縣又有三個山姓分布區(qū),分別為公牙、王關和海地溝,人口約萬人。 上海 上海科技文獻出版社有本書叫做《上海姓氏尋根》,記錄1997年上海社科院一項研究中提到山氏在上海姓氏中排283位吧,約1600余人。 天津,黑龍江,吉林,遼寧,江蘇:南京、無錫、鹽城,浙江:杭州、溫州,云南:昆明、文山,陜西:咸陽、戶縣亦有發(fā)布。 甘肅省 陜西西安市戶縣梧村、東街。在梧村有式碑記載。 徽縣伏鎮(zhèn)山家莊村和前進村,聚居著山姓之人,是當地的大姓。 廣東 廣州、深圳、韶關 郡望堂號? 郡望 河南郡:漢高帝時置郡。在今河南省洛陽市一帶 河內郡:楚漢之際置郡。相當今河南省武陟一帶。 堂號 渾璞堂:晉時山濤,竹林七賢之一。曾在趙國任丞相,入晉后為吏部尚書。他在朝中清廉儉約,剛正無私,選拔人才都是當時俊杰。他曾經諫議“州郡的武備不能減”,皇帝稱為“天下名言”。王戎稱贊他是“渾金(渾好似全的意思,渾金是赤金)璞玉(沒有經過雕琢的玉)”。 宗祠楹聯(lián)? 四言通用聯(lián) 望出河內; 姓啟烈山。 ——佚名撰山姓宗祠通用聯(lián) 上聯(lián)典指山姓的望族為河內郡。下聯(lián)典指山姓的得姓始祖為烈山。 七言通用聯(lián) 一門父子皆良將; 在展祖孫盡顯官。 ——佚名撰山姓宗祠通用聯(lián) 上聯(lián)典指明代都督僉事山青及其子右都督同知山云,都是當時有名有良將。山青,徐州人,博古通今,沉毅勇猛,多次立戰(zhàn)功,朱元璋特授他為燕山左衛(wèi)百戶,任都督僉事。山云,沉毅多智略,用兵如神,能與士卒同甘共苦,參戰(zhàn)數十次,每戰(zhàn)必勝,使邊防綏靖,百姓安居。下聯(lián)典指晉代吏部尚書山濤,其子山簡為官至尚書左射,其孫山遐為車陽太守,都是當時著名官吏。 廣道大師傳名遠; 竹林七賢享譽高。 ——佚名撰山姓宗祠通用聯(lián) 上聯(lián)典指唐代高僧山康,十五歲學佛,遍游四方。相傳,他方游睦州時,人們曾看見佛從他口中出來。后賜號廣道大師。下聯(lián)典指晉代吏部尚書山濤,懷縣人,為“竹林七賢”之一。他雖居高官榮貴,卻貞慎儉約,俸祿薪水,散于鄰里,時人謂為“璞玉渾金”。 八言以上通用聯(lián) 宏宮崇軒,銘留八字; 渾金璞玉,品重七賢。 ——佚名撰山姓宗祠通用聯(lián) 上聯(lián)典指唐代人山玄卿,曾為新宮作銘:“新宮宏宏,崇軒?????!毕侣?lián)典指西晉河內懷縣人山濤,字巨源,好老、莊學說,與嵇康、阮籍等交游,隱居不出,人稱“竹林七賢”。晉初任吏部尚書、尚書右仆射等職。他身居高位而生活儉約,所得俸祿、賞賜,往往送親朋故舊。王戎曾說他“璞玉渾金,人莫知其器?!?甄拔賢才,共仰山公啟事; 優(yōu)游宴飲,常醉夕氏家池。 ——佚名撰山姓宗祠通用聯(lián) 上聯(lián)典指晉代吏部尚書山濤,武帝時他任尚書之職,凡甄拔人物,各有題目,稱“山公啟事”。下聯(lián)典指指晉代吏部尚書山濤之子山季倫。 竹社清風,仰于京洛; 習池春暖,迎玉樹于高陽。 ——佚名撰山姓宗祠通用聯(lián) 上聯(lián)典指晉代吏部尚書山濤事典。下聯(lián)典指山濤幼子山簡,字季倫,歷官太子舍人、尚書左仆射、征南將軍等。每游習家園池,在池上置酒,往往喝得大醉,命名為“高陽池”。 祠堂匾聯(lián)? 瞻仰祠堂尊嚴祖功宗德春祀秋?遵萬古圣賢禮樂 且喜孫支蕃衍左昭右穆修竹芳蘭序一家世代源流 歲次壬寅仲春 山氏黃縣闔族侄孫沐浴拜獻 黃縣十九世孫世淳題詞 黃縣二十一世孫昌庭字之南書丹 元朝狀元府,明代進士家。 山東嘉祥馬村鎮(zhèn)山營山氏祠堂 姓氏名望? 山濤(205─283):字巨源,晉代吏部尚書。為"竹林七賢"之一。 山簡(公元253—312年):字季倫。河內懷縣(今河南武陟西)人,乃著名文學家、“竹林七賢”之一的山濤之子。 山琮:《隋書》記載,曾作《老子傳》一部,名字與元朝山琮相同。 山康:唐代高僧,十五歲學佛,遍游四方。相傳,他云游睦州時,人們曾看見佛從他口中出來,后賜號廣道大師。 山行章:保眉州無羅城等處功績顯著。 山說:登科。 山悰:桂陽王鑠侍讀。 山褥環(huán):領軍暢當驍將。 山琮:大德三年狀元,山東朝城山姓始祖。 山錫之:蘇州人洪武初知縣事改創(chuàng)縣治及學舍公宇煥然一新至今賴焉。 山青:徐州人涉古今知大義沉毅有勇略為燕山護衛(wèi)百戶永樂初以靖難功累官右軍都督僉事。 山云:徐州人永樂中以指揮從征累功升都督僉事宣德正統(tǒng)元年平蠻將軍鎮(zhèn)廣西累官都督同知卒贈懷遠伯謚忠毅。云沉毅不泄用兵如神廉正自持淡然儒素甘苦與卒共之監(jiān)戰(zhàn)人皆出死力及其卒也廣西之人皆為立祠歲時祭之。 山秀:仁和人正統(tǒng)中仕睢陽縣丞。 山浩:字文淵需阝人天順中舉人敦厚樸茂不尚修飭貧而誦習無間寒暑仕為平陽通判。 山禹:吳縣人嘉靖丙午舉人任府同知。 山錦霞:陜西西安府人,附生,同治九年選授華州訓導(黃縣家乘朱筆記載云:現(xiàn)于丁丑春季縉紳載有陜西同州府華州訓導系山錦霞西安府方廩生) 山棟、山梁、山青:民國西康省知名鄉(xiāng)紳,四川瀘定人(山姓樹字輩人)。 山侖:中國工程院院士。山東東龍口人(山姓魯東系第十七世 即廣字輩人) 1933年生。 山奇:策劃人/ 音樂人/ 制作人/ 導演。江蘇無錫人。
                  瀏覽:0
                  馮氏族譜惟乙公朝端房
                  始祖惟乙其先穎川人漢夏陽侯馮異之苗裔也,隋開皇已酉繇??葛起,為高要縣尉尋拜徽仕郎,轉知廣卅參軍前后蒞政十六載,治績顯著合郡向風遂建籍
                  瀏覽:0
                  山東博山錢氏族譜<四支> [不分卷]
                  原書: [出版地不詳] : 博山錢氏族譜四支譜編修委員會, 2008年修. 1冊 : 插圖, 世系表, 肖像. 博山始祖 : (明) 錢明. 于洪武初年(1368年)由金陵(今南京)糯米巷遷博山顏神鎮(zhèn). 生錢用 ; 錢在 ; 錢聚 ; 錢實 ; 錢鐸五子. 本譜為第四子錢實之派系支譜. 四支一世祖(2世) : 錢實. 汪溪始遷祖(8世) : (明) 錢勇孝. 于嘉靖年間遷汪溪. 茜草峪始遷祖(15世) : (清) 錢文智 ; 錢文林 ; 錢文科. 三兄弟于乾隆年間由汪溪遷藏錢峪(今茜草峪). 淄城始遷祖(18世) : (清) 錢奉仁 ; 錢奉水. 劉瓦始遷祖(18世) : 錢奉明. 清末由汪溪莊遷居劉瓦村. 黃崖始遷祖(14世) : (清) 錢大周. 于乾隆年間由博城遷居黃崖. 石馬田莊始遷祖(15世) : 錢志忠. 乾隆年間遷居小李家莊,再遷田莊石馬. 南域城始遷祖(17世) : 錢廷岫. 于道光年間遷南域城. 北域城始遷祖(18世) : 錢奉易. 清末由博城遷居北峪城. 張家莊始遷祖(19世) : 錢振山. 祖先于1920年由博山遷居張家莊. 周村始遷祖(21世) : 錢德恒之父,字諱不詳. 原居博山西冶街,1950年代遷居周村. 后峪支祖(20世) : 始祖失傳; 二傳分錢向昆 ; 錢向侖 ; 錢向岐 ; 錢向峰四房. 排行(15-46世) : 志永廷奉 振汝家聲 景裕長發(fā) 福乃和平 先德貽慶 仁厚斯成 寶章載錫 世守金寧. 散居地 : 山東省博山縣等地. 書名據書衣題, 及書名頁題編目.
                  瀏覽:0
                  崧山方氏宗譜 [10卷]
                  原書: [出版地不詳 : 出版者不詳], 民國24[1935]重修. 12冊 : 世系表. 遠祖 : 方雷, 神農八世孫, 助黃帝伐蚩尤有功, 食邑于方山, 后世以地為氏. 始遷祖(1世) : (唐) 方綺,又名杞,行七三. 仁訥公第三子. 僖宗時銀青光陸大夫兼國子祭酒. 因王郢作亂,統(tǒng)兵海上筑堤福建平陽,御守閩浙邊壤. 再自平陽轉樂邑. 唐室亡,隱居崧山, 是為崧山始祖. 派祖(9世) : 方阜,行五. 綺公八世孫. 下傳二子 : 方三五 ; 方二十二. 此譜主要為此二公之后世系資料. 其后瓜瓞綿延至37世. 三五公下房祖(13世) : 方宗直(北宅) ; 方穎茂,行一 ; 方穎實,字次華,行二. 二十二公下房祖(13世) : (宋) 方夢玉,字宗嗣,號潤山,行百十五 ; 方顯思 ; 方小五 ; 方小九. 宗直公下支祖(17世) : 方天驥,字伯良,行廉一(遷永嘉) ; 方福新,字伯宏,行廉十...等. 穎茂公下支祖(17世) : 方琬,行五 ; 方琰,字伯珣,行廉八 ; 方璉,行廉十一 ; 方廷淮,字伯清,行廉四…等. 穎實公下支祖(17世) : 方選,字伯賢,行廉六 ; 方文遂,字伯隹,行廉十二 ; 方文煥,字伯明,行廉十五…等. 顯思公下支祖(17世) : 方昧兒,字俊卿,行廉二 ; 方賤僧,字元卿,號琴?,行廉三 ; 方彥忠…等. 21世主要派祖 : 方琴(璉公裔) ; 方良輔,號少巖(選公裔) ; 方天爵(廉十五公派) ; 方友槐(版塘派) ; 方雙槐…等(皆為文煥公裔) ; 方鐘,字尚鳴(靖三公派) ; 方孟暢(太平樓旗派) ; 方孟藥 ; 方孟僊(仙) ; 方元宗,號遮湖…等(皆為彥忠公裔). 蔣硐垟分遷始祖(25世) : 方朝嘉,字叔善. 遷籬條(今名蔣硐垟)為分遷始祖. 系琴公裔. 下岙南宅派祖(25世) : 方朝圣,號德恒 ; 方朝佐,字元鄉(xiāng),號淑石…等. 皆為天爵公裔. 南宅遷版塘派祖(25世) : 方梅坡 ; 方思祺 ; 方思朝,字維盈 ; 方思軒….等. 皆為友槐公裔. 上岙西宅派祖(25世) : 方朝接,號隱軒 ; 方朝寅,號瑞琴…等. 皆為鐘公裔. 上岙派西宅遷泄頭派祖(25世) : 方朝長,號西江(迎云公裔) ; 方朝鳳,號水源 ; 方朝琎,字玉峰(皆為從云公裔). 迎云公, 從云公無法上溯其源. 上岙西宅遷太平樓岐派祖(25世) : 方朝萼,字玉宇(孟藥公裔) ; 方朝登,字君一 ; 方朝啟,字恒吉…等(皆為孟僊(仙)公裔). 燕窠山派祖(25世) : (清) 方朝性,字叔賢. 孟殷公玄孫. 無法上溯其源. 崧山現(xiàn)代四房中興鼻祖(17世) : 方廷淮. 下有五子 : 方必達,字崇孚 ; 方文浩,字崇殷 ; 方壽,字崇山,號松陽 ; 方彤,字崇彩,號松澗 ; 方蘇,字崇厚,號樂耕. 壽公派下重要支祖(21世) : 方都,字孟邑 ; 方鐺,字孟飪,號澗南 ; 方掌,字孟印,號一松 ; 方召,字孟可,號蕩云 ; 方威,字孟儀 ; 方魚,字孟通…等. 彤公派下重要支祖(21世) : 方漸,字孟勤,號西谷 ; 方勉,字孟淑,號懶云 ; 方渠,字孟溉,號山溪 ; 方?(湗),字孟導,號春谷 ; 方湳,字孟時,號松谷 ; 方博,字孟要,號友竹 ; 方輅,字孟殷,號誠齋 ; 方轍,字孟規(guī),號九山 ; 方輶,字孟宿,號云陽 ; 方軒,字孟特,號芝旸(遷大荊系殿川派) ; 方轞,字子韜,號望霞(遷大荊系僊垟派) ; 方良點,字孟許 ; 方良璽 ; 方良澣,字孟洗,號嶺南…等. 蘇公派下重要支祖(21世) : 方良奎,字孟文,號文泉(下村派) ; 方良泰,字孟亢,號谷峰(下村派) ; 方良斢,字孟管,號后山(雅岙派) ; 方良奪,字孟帥,號耕逸…等. 湖霧大屋分遷始祖(22世) : 方參,字永鐘. 魚公之子. 下岙派下重要支祖(25世) : 方朝引,字愛春 ; 方朝璉,字叔寶,號石珍 ; 方朝政,字叔文,號是亦 ; 方朝滿,號謙受 ; 方朝舍,號華芝 ; 方朝按,字叔路 ; 方朝謹,號拱谷 ; 方朝進,字叔往 ; 方朝永,字叔安 ; 方叔亨…等. 皆系壽公裔. 朝引公部分派下遷三江, 余皆原住. 上岙大房二房派支祖(25世) : 方朝隱,字叔見,號道宇 ; 方朝貴,字叔良,號保初 ; 方朝賓,字叔興,號拙逸 ; 方朝諫,字叔敬,號棲衢 ; 方朝亨,字叔萬,號天衢 ; 方朝貢,字叔獻,號廷球…等. 皆系勉公裔. 上屋三房派支祖(25世) : (明清之際) 方朝瑚,字下芝 ; 方朝奏,字叔義,號欽之…等. 皆系?(湗)公裔. 上岙下三房派支祖(25世) : 方朝簪,號啟明 ; 方朝策,字叔布,號亦惠 ; 方朝煪,字允亮,號鈞鰲(遷溫州推林角系始祖) ; 方朝評,字叔序 ; 方朝誥,字叔恩,號君榮…等. 皆系湳公裔. 上岙長房上四房派支祖(25世) : 方朝贊,字叔參 ; 方朝御,字叔乘 ; 方朝楚,號樸庵 ; 方朝范,字叔則 ; 方朝精,字叔勤…等. 皆系博公裔. 輅公派下重要支祖(25世) : 方朝寅,字推一(縣西烏牛派) ; 方朝日,號光寰(方斗巖派)…等. 轍公派下重要支祖(25世) : 方朝現(xiàn),字叔彰,號莪庵(遷芙蓉良園) ; 方朝慶,字叔吉 ; 方朝迪,字吉生(遷瑞安許岙派) ; 方朝瑛,字叔瑜(遷溫州官頭前塘) ; 方朝寧,字叔昌(黃底派遷西堡城)…等. 軒公(遷大荊殿川)派下重要支祖(25世) : (明) 方朝閱,號思南(遷太平湖露塔上) ; 方朝周,號升南 ; 方朝微,字汝初(遷遷車嶺) ; 方朝養(yǎng),號汝潛(遷蒲岐倉后) ; 方朝優(yōu),號永余(遷湖霧街) ; 方朝增 ; 方興詩,號心一 ; 方興禮,字天立,號望成 ; 方朝尹,字天寶,號介夫 ; 方朝鼎,字天眷,號元甫 ; 方朝尤,字端甫 ; 方朝溫,字叔耀 ; 方朝良,字叔光 ; 方朝讓,字叔輝…等. 轞公(遷大荊僊垟)派下重要支祖(25世) : 方朝溫,字叔耀 ; 方朝良,字叔光 ; 方朝讓,字叔輝…等. 蘇公下村派下重要支祖(25世) : 方朝宣,號歛初 ; 方朝隆,字叔熙 ; 方朝輔,字君卿,又名招相(遷瑞安三十七都雅岙) ; 方朝為,字仁初 ; 方朝琨,字如玉 ; 方朝成,字叔美…等. 玉璟虞岙派(25世) : 朝字行, 公兄弟六人清順治年間, 自泉州遷溫州八字橋. 永嘉官?派(25世) : 朝字行,字君鳳. 始住郡城八字橋,后同弟功臣, 姪廷厚遷永邑十五都官?. 永嘉新橋為分遷始祖(26世) : 方尚林,字顯之. 為必達公裔. 三江分遷始祖(29世) : 方純武,字敬藝. 孟邑公裔. 世行 : 廉寧正順 信肅真誠 雍熙和樂 仁厚崇禎 宏裕恭憲 智睿文明 福祉慶衍 秀特俊英. 名行 : 廷必佛逢 良子宗守 朝尚清平 純臣希有 師圣孔嘉 立言為寶 敦道世傳 安泰恒久. 字行 : 伯崇友敏 孟永曾嗣 叔仲季賢 克承祖光 學士興起 大君可匡 昌隆丕顯 萬載長康. 散居地 : 中國浙江省溫州市樂清, 臺州, 永嘉, 寧波, 紹興…等地. 書名據版心題, 卷端題, 及目錄題編目. 書簽題 : 重修方氏宗譜.
                  瀏覽:0
                  礪山宋氏知申公派譜
                  仁濟大學中央圖書館, 1200-2001 礪山宋氏知申公派譜刊行會,宋收浩編纂委員會,發(fā)行編輯,2001年發(fā)行 始祖宋惟翊,始祖宋璘的子孫錄
                  瀏覽:0
                  黃周八修族譜
                  原書 : [出版地不詳] : 和義堂, 民國12[1923]. 17冊 : 插圖, 世系表. 收藏者 : 中國湖南圖書館. 編纂者 : 黃周伯棠,字石村 ; 黃周敏,字克勤 ; 黃周英,字鳳岡. 始祖 : (元) 黃惟瑕. 派祖 : (明) 黃周文譽,字望庵. 下分五房. 五大房祖(8世) : (明) 黃周俊仁,字心恒 ; 黃周安仁,字心源 ; 黃周俊仕 ; 黃周依仁 ; 黃周存仁. 俊仁公下支祖(12世) : (清) 黃周廣綸,字如絲,號碧齋 ; 黃周廣綬,字二法 ; 黃周廣繡,字錦心. 依仁公下支祖(12世) : (清) 黃周廣繼,字紹宗,號述之,行少六 ; 黃周廣緝,字又熙,號敬亭,行十三 ; 黃周廣維,字予侯,號新庵,行十九. 存仁公下支祖(10世) : (明清之際) 黃周裳,字拱北 ; 黃周襄,字冕仲 ; 黃周袞,字元及 ; 黃周鼎,字玉元 ; 黃周升,字仲旭 ; 黃周誕,字汝輝. 散居地 : 湖南省衡山縣等地. 書名據版心題編目. 書衣題 : 黃周八修族譜. 目錄題 : 衡山長碧黃周氏八修族譜.
                  瀏覽: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