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氏宗譜 [11卷,首1卷]
原書: [出版地不詳] : 集英堂, 民國5[1916]. 12冊 : 插圖, 世系表.
受姓祖(一世) : 滿公. 原姬姓. 魯桓公庻子,食采于汪,以邑為氏.
遠(yuǎn)祖(44世) : (唐) 汪世華,字英發(fā),封越國公. 僧瑩公長子. 世居婺源.
始祖(56世) : (唐) 汪道廣. 師余公長子. 官至朝散大夫. 由贛之吉水遷廣濟(jì),居龍宕洲.
派祖(80世) : 汪憲,字宣申. 下有四子,分四房.
房祖(81世) : 汪隆 ; 汪貴 ; 汪文通 ; 汪何.
隆房下支祖(91世) : 汪修洋,字子益,諱大洋. 下有三房 : 汪賢德,諱元德,字天錫 ; 汪賢行,諱元行,字任遠(yuǎn) ; 汪賢衡,諱元衡,字儀臣.
貴房下支祖(91世) : 汪修格,法名元正,諱格公 ; 汪修權(quán),諱權(quán)公 ; 汪修標(biāo),諱標(biāo)公 ; 汪修枚,諱枚公. 皆為正章公之子.
通房下支祖(91世) : (明) 汪修文,諱可文.
何房下支祖(91世) : 汪修勝,諱宗勝 ; 汪修紹,諱宗紹.
派行 : 齊治均平業(yè) 致知誠正修 賢才斯蔚起 佐理樹鴻猷 忠武榮家國 新安豫發(fā)祥 云仍承大烈 卜易信其昌.
注 : 廣濟(jì)縣于1987年改設(shè)為武穴市.
散居地 : 湖北省廣濟(jì)縣, 即今之武穴市等地.
書名據(jù)書衣題, 及版心題編目.
汪氏宗譜 [11卷,首1卷]
原書: [出版地不詳] : 集英堂, 民國5[1916]. 12冊 : 插圖, 世系表.
受姓祖(一世) : 滿公. 原姬姓. 魯桓公庻子,食采于汪,以邑為氏.
遠(yuǎn)祖(44世) : (唐) 汪世華,字英發(fā),封越國公. 僧瑩公長子. 世居婺源.
始祖(56世) : (唐) 汪道廣. 師余公長子. 官至朝散大夫. 由贛之吉水遷廣濟(jì),居龍宕洲.
派祖(80世) : 汪憲,字宣申. 下有四子,分四房.
房祖(81世) : 汪隆 ; 汪貴 ; 汪文通 ; 汪何.
隆房下支祖(91世) : 汪修洋,字子益,諱大洋. 下有三房 : 汪賢德,諱元德,字天錫 ; 汪賢行,諱元行,字任遠(yuǎn) ; 汪賢衡,諱元衡,字儀臣.
貴房下支祖(91世) : 汪修格,法名元正,諱格公 ; 汪修權(quán),諱權(quán)公 ; 汪修標(biāo),諱標(biāo)公 ; 汪修枚,諱枚公. 皆為正章公之子.
通房下支祖(91世) : (明) 汪修文,諱可文.
何房下支祖(91世) : 汪修勝,諱宗勝 ; 汪修紹,諱宗紹.
派行 : 齊治均平業(yè) 致知誠正修 賢才斯蔚起 佐理樹鴻猷 忠武榮家國 新安豫發(fā)祥 云仍承大烈 卜易信其昌.
注 : 廣濟(jì)縣于1987年改設(shè)為武穴市.
散居地 : 湖北省廣濟(jì)縣, 即今之武穴市等地.
書名據(jù)書衣題, 及版心題編目.
汪氏宗譜 [11卷,首1卷]
原書: [出版地不詳] : 集英堂, 民國5[1916]. 12冊 : 插圖, 世系表.
受姓祖(一世) : 滿公. 原姬姓. 魯桓公庻子,食采于汪,以邑為氏.
遠(yuǎn)祖(44世) : (唐) 汪世華,字英發(fā),封越國公. 僧瑩公長子. 世居婺源.
始祖(56世) : (唐) 汪道廣. 師余公長子. 官至朝散大夫. 由贛之吉水遷廣濟(jì),居龍宕洲.
派祖(80世) : 汪憲,字宣申. 下有四子,分四房.
房祖(81世) : 汪隆 ; 汪貴 ; 汪文通 ; 汪何.
隆房下支祖(91世) : 汪修洋,字子益,諱大洋. 下有三房 : 汪賢德,諱元德,字天錫 ; 汪賢行,諱元行,字任遠(yuǎn) ; 汪賢衡,諱元衡,字儀臣.
貴房下支祖(91世) : 汪修格,法名元正,諱格公 ; 汪修權(quán),諱權(quán)公 ; 汪修標(biāo),諱標(biāo)公 ; 汪修枚,諱枚公. 皆為正章公之子.
通房下支祖(91世) : (明) 汪修文,諱可文.
何房下支祖(91世) : 汪修勝,諱宗勝 ; 汪修紹,諱宗紹.
派行 : 齊治均平業(yè) 致知誠正修 賢才斯蔚起 佐理樹鴻猷 忠武榮家國 新安豫發(fā)祥 云仍承大烈 卜易信其昌.
注 : 廣濟(jì)縣于1987年改設(shè)為武穴市.
散居地 : 湖北省廣濟(jì)縣, 即今之武穴市等地.
書名據(jù)書衣題, 及版心題編目.
汪氏宗譜 [11卷,首1卷]
原書: [出版地不詳] : 集英堂, 民國5[1916]. 12冊 : 插圖, 世系表.
受姓祖(一世) : 滿公. 原姬姓. 魯桓公庻子,食采于汪,以邑為氏.
遠(yuǎn)祖(44世) : (唐) 汪世華,字英發(fā),封越國公. 僧瑩公長子. 世居婺源.
始祖(56世) : (唐) 汪道廣. 師余公長子. 官至朝散大夫. 由贛之吉水遷廣濟(jì),居龍宕洲.
派祖(80世) : 汪憲,字宣申. 下有四子,分四房.
房祖(81世) : 汪隆 ; 汪貴 ; 汪文通 ; 汪何.
隆房下支祖(91世) : 汪修洋,字子益,諱大洋. 下有三房 : 汪賢德,諱元德,字天錫 ; 汪賢行,諱元行,字任遠(yuǎn) ; 汪賢衡,諱元衡,字儀臣.
貴房下支祖(91世) : 汪修格,法名元正,諱格公 ; 汪修權(quán),諱權(quán)公 ; 汪修標(biāo),諱標(biāo)公 ; 汪修枚,諱枚公. 皆為正章公之子.
通房下支祖(91世) : (明) 汪修文,諱可文.
何房下支祖(91世) : 汪修勝,諱宗勝 ; 汪修紹,諱宗紹.
派行 : 齊治均平業(yè) 致知誠正修 賢才斯蔚起 佐理樹鴻猷 忠武榮家國 新安豫發(fā)祥 云仍承大烈 卜易信其昌.
注 : 廣濟(jì)縣于1987年改設(shè)為武穴市.
散居地 : 湖北省廣濟(jì)縣, 即今之武穴市等地.
書名據(jù)書衣題, 及版心題編目.
汪氏宗譜 [11卷,首1卷]
原書: [出版地不詳] : 集英堂, 民國5[1916]. 12冊 : 插圖, 世系表.
受姓祖(一世) : 滿公. 原姬姓. 魯桓公庻子,食采于汪,以邑為氏.
遠(yuǎn)祖(44世) : (唐) 汪世華,字英發(fā),封越國公. 僧瑩公長子. 世居婺源.
始祖(56世) : (唐) 汪道廣. 師余公長子. 官至朝散大夫. 由贛之吉水遷廣濟(jì),居龍宕洲.
派祖(80世) : 汪憲,字宣申. 下有四子,分四房.
房祖(81世) : 汪隆 ; 汪貴 ; 汪文通 ; 汪何.
隆房下支祖(91世) : 汪修洋,字子益,諱大洋. 下有三房 : 汪賢德,諱元德,字天錫 ; 汪賢行,諱元行,字任遠(yuǎn) ; 汪賢衡,諱元衡,字儀臣.
貴房下支祖(91世) : 汪修格,法名元正,諱格公 ; 汪修權(quán),諱權(quán)公 ; 汪修標(biāo),諱標(biāo)公 ; 汪修枚,諱枚公. 皆為正章公之子.
通房下支祖(91世) : (明) 汪修文,諱可文.
何房下支祖(91世) : 汪修勝,諱宗勝 ; 汪修紹,諱宗紹.
派行 : 齊治均平業(yè) 致知誠正修 賢才斯蔚起 佐理樹鴻猷 忠武榮家國 新安豫發(fā)祥 云仍承大烈 卜易信其昌.
注 : 廣濟(jì)縣于1987年改設(shè)為武穴市.
散居地 : 湖北省廣濟(jì)縣, 即今之武穴市等地.
書名據(jù)書衣題, 及版心題編目.
汪氏宗譜 [11卷,首1卷]
原書: [出版地不詳] : 集英堂, 民國5[1916]. 12冊 : 插圖, 世系表.
受姓祖(一世) : 滿公. 原姬姓. 魯桓公庻子,食采于汪,以邑為氏.
遠(yuǎn)祖(44世) : (唐) 汪世華,字英發(fā),封越國公. 僧瑩公長子. 世居婺源.
始祖(56世) : (唐) 汪道廣. 師余公長子. 官至朝散大夫. 由贛之吉水遷廣濟(jì),居龍宕洲.
派祖(80世) : 汪憲,字宣申. 下有四子,分四房.
房祖(81世) : 汪隆 ; 汪貴 ; 汪文通 ; 汪何.
隆房下支祖(91世) : 汪修洋,字子益,諱大洋. 下有三房 : 汪賢德,諱元德,字天錫 ; 汪賢行,諱元行,字任遠(yuǎn) ; 汪賢衡,諱元衡,字儀臣.
貴房下支祖(91世) : 汪修格,法名元正,諱格公 ; 汪修權(quán),諱權(quán)公 ; 汪修標(biāo),諱標(biāo)公 ; 汪修枚,諱枚公. 皆為正章公之子.
通房下支祖(91世) : (明) 汪修文,諱可文.
何房下支祖(91世) : 汪修勝,諱宗勝 ; 汪修紹,諱宗紹.
派行 : 齊治均平業(yè) 致知誠正修 賢才斯蔚起 佐理樹鴻猷 忠武榮家國 新安豫發(fā)祥 云仍承大烈 卜易信其昌.
注 : 廣濟(jì)縣于1987年改設(shè)為武穴市.
散居地 : 湖北省廣濟(jì)縣, 即今之武穴市等地.
書名據(jù)書衣題, 及版心題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