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嚭,(嚭,音“痞”,拼音:pǐ),又作伯否 ,春秋晚期人,出身于楚國貴族,吳王夫差時(shí)期太宰,人稱太宰否。
楚國名臣伯州犁之孫,父親伯郄宛,是楚王左尹,后來被楚國令尹(國相)囊瓦(子常)所殺,并株連全族。伯嚭逃難到吳國,得到吳王寵信,屢有升遷,直至宰輔。伯嚭任吳國太宰,貪財(cái)好色。吳國擊敗越國時(shí),文種帶著美女珍寶,偷偷獻(xiàn)給伯嚭,伯嚭收受了賄賂。后來伯嚭竭力勸說夫差受降,使得句踐免于一死。伯嚭陷害伍子胥,伍子胥被迫自刎而死。
前473年,越王句踐再次率師伐吳。夫差自殺后,越王句踐進(jìn)入姑蘇城,上據(jù)吳王舊宮,百官稱賀,伯嚭也在朝列中,自以為以前曾于句踐有周全照顧之功,因此面有得色,向句踐拜賀。句踐以“不忠于其君,而外受重賂,與己比周(與越國句結(jié))”誅殺之。但是,根據(jù)《左傳》,伯嚭非但沒有被越王句踐殺死,而且還做了越國的太宰。前471年,魯國季孫肥曾賄賂伯嚭。
孔子弟子子貢評(píng)論他是:“‘太宰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