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本草》,本草著作,一名《唐本草》《英公本草》,54卷。唐·蘇敬等23人奉敕撰于顯慶四年(公元659年)。計有正文20卷,目錄1卷;《藥圖》25卷,目錄1卷;《圖經(jīng)》7卷。正文實際載藥850種,較《本草經(jīng)集注》新增114種。此書以《本草經(jīng)集注》為基礎(chǔ),增補注文與新藥。又將原草木、蟲獸2類,析為草、木、禽獸、蟲魚4類,序例亦一分為二。新增注文冠以“謹(jǐn)案”二字,小字書于陶弘景注文之后。新增用藥用黑大字書寫,末注“新附”。補注內(nèi)容中,以記載藥物形態(tài)、產(chǎn)地為多,兼述藥效、別名等。書中糾正陶氏謬誤處甚多,為后世辨正藥物基原提供依據(jù)。《新修本草》是中國第一部由政府頒布的藥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藥典。原書已佚,主要內(nèi)容保存于后世諸家本草著作中。
參與編修者凡23人,他們是:英國公李勣,太尉長孫無忌,兼侍中辛茂將,太子賓客弘文館學(xué)士許敬宗,禮部郎中兼太子洗馬弘文館大學(xué)士孔志約,尚藥奉御許孝崇、胡子彖、蔣季璋,尚藥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