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劉氏宗譜 [30卷及首5卷], 33, 卷28, 四分 紹唐 16世熙合公起, 1989
原書: [出版地不詳] : 藜照堂, 公元1989年四修. 存30冊:插圖, 世系表.
一分始祖(1世): (明) 劉璽,字興一(居辛沖漁林,后改遷百步居圍內(nèi)) ; 劉慶,字文慶(居上淋頭畈). 由江右瓦屑壩遷居楚北黃岡.
璽公派下房祖(6世): 劉大彥(大房) ; 劉大仕(二房) ; 劉大廈(夏)(三房) ; 劉大章(四房) ; 劉大學(五房) ; 劉大富(六房) ; 劉大艾,字受錄(七房). 前六者為萬安公之子, 最后者為萬杰公之子.
慶公派下房祖(6世): 劉大信,字秀五(八房) ; 劉大孔,字希孔(九房). 前者為萬全公之子, 后者為萬方公之子.
二分始祖(1世): (明) 劉廣三,字明香. 由江右梓溪遷居楚黃州府黃岡縣辛家沖上陸家塘. 生子二: 劉公禮 ; 劉公讓.
公禮公派下房祖(4世): 劉繼秀(大房) ; 劉繼昌(二房) ; 劉繼孝(三房).
公讓公派下房祖(5世): 劉士鰲 ; 劉士貫.
三分始祖(1世): (明) 劉榮武,字永隆 ; 劉添一. 由江西饒州府瓦屑壩遷居楚北黃岡縣下伍鄉(xiāng)歐陽村劉家口.
榮武公派下房祖(6世): 劉世魁(大房) ; 劉世甲(二房) ; 劉世用(三房) ; 劉世揚(四房).
添一公派下房祖(6世): 劉世清.
四分始祖(1世): (明) 劉三正,字永興. 由江西興國州峽山遷居楚北黃岡縣柳林下劉家灣.
三正公派下房祖(7世): 劉紹唐(大房) ; 劉紹虞(二房) ; 劉紹高(三房).
五分始祖(1世): (明) 劉九良. 由江西瑞昌遷居楚北黃岡辛沖劉家院.
九良公派下房祖(7世): 劉方榮,字群吉 ; 劉方華,字能相 ; 劉方富,字谷成 ; 劉方貴,字能佑 ; 劉方福 ; 劉方壽,字鴻開.
五分原派: 志廷如杰 學道為珍 先賢澤永 奕葉傳馨.
1918年續(xù)增派行: 希明遠紹 繼徳鴻勛 光前萌浩 福潤長青.
1990年續(xù)增派行: 春安許建 漢宇凌云 木廉本照 應以律亨.
注: 此譜缺卷首1, 2, 卷3(內(nèi)容似為:一分11世), 卷11(內(nèi)容似為:二分15世), 卷30(內(nèi)容似為:五分16世起).
注: 本書以簡化字體書寫.
散居地: 湖北省黃岡縣等地.
書名據(jù)書衣題, 版心題, 及卷端題編目.
34.劉氏宗譜 [30卷及首5卷], 34, 卷29, 四分 紹虞 16世熙德公起, 1989
原書: [出版地不詳] : 藜照堂, 公元1989年四修. 存30冊:插圖, 世系表.
一分始祖(1世): (明) 劉璽,字興一(居辛沖漁林,后改遷百步居圍內(nèi)) ; 劉慶,字文慶(居上淋頭畈). 由江右瓦屑壩遷居楚北黃岡.
璽公派下房祖(6世): 劉大彥(大房) ; 劉大仕(二房) ; 劉大廈(夏)(三房) ; 劉大章(四房) ; 劉大學(五房) ; 劉大富(六房) ; 劉大艾,字受錄(七房). 前六者為萬安公之子, 最后者為萬杰公之子.
慶公派下房祖(6世): 劉大信,字秀五(八房) ; 劉大孔,字???九房). 前者為萬全公之子, 后者為萬方公之子.
二分始祖(1世): (明) 劉廣三,字明香. 由江右梓溪遷居楚黃州府黃岡縣辛家沖上陸家塘. 生子二: 劉公禮 ; 劉公讓.
公禮公派下房祖(4世): 劉繼秀(大房) ; 劉繼昌(二房) ; 劉繼孝(三房).
公讓公派下房祖(5世): 劉士鰲 ; 劉士貫.
三分始祖(1世): (明) 劉榮武,字永隆 ; 劉添一. 由江西饒州府瓦屑壩遷居楚北黃岡縣下伍鄉(xiāng)歐陽村劉家口.
榮武公派下房祖(6世): 劉世魁(大房) ; 劉世甲(二房) ; 劉世用(三房) ; 劉世揚(四房).
添一公派下房祖(6世): 劉世清.
四分始祖(1世): (明) 劉三正,字永興. 由江西興國州峽山遷居楚北黃岡縣柳林下劉家灣.
三正公派下房祖(7世): 劉紹唐(大房) ; 劉紹虞(二房) ; 劉紹高(三房).
五分始祖(1世): (明) 劉九良. 由江西瑞昌遷居楚北黃岡辛沖劉家院.
九良公派下房祖(7世): 劉方榮,字群吉 ; 劉方華,字能相 ; 劉方富,字谷成 ; 劉方貴,字能佑 ; 劉方福 ; 劉方壽,字鴻開.
五分原派: 志廷如杰 學道為珍 先賢澤永 奕葉傳馨.
1918年續(xù)增派行: 希明遠紹 繼徳鴻勛 光前萌浩 福潤長青.
1990年續(xù)增派行: 春安許建 漢宇凌云 木廉本照 應以律亨.
注: 此譜缺卷首1, 2, 卷3(內(nèi)容似為:一分11世), 卷11(內(nèi)容似為:二分15世), 卷30(內(nèi)容似為:五分16世起).
注: 本書以簡化字體書寫.
散居地: 湖北省黃岡縣等地.
書名據(jù)書衣題, 版心題, 及卷端題編目.
史氏族譜[14卷,首4卷]
原書: [出版地不詳] : 制宇堂, 民國37[1948]年二修, 常德文元堂梓. 存19冊: 插圖, 世系表.
溧陽祖始祖(1世): (東漢) 史崇,字伯勤. 封溧陽侯. 為史恭公5世孫. 注: 崇公以下世系載于續(xù)修省譜卷1, 及卷2.
湖南澧縣祖(49世): (明) 史太輔. 清公之子. 由江西南昌因官遷澧陽(現(xiàn)為澧縣).
太輔公下三子(50世): (明) 史萬忠(后裔徙臨澧停弦渡史家坪) ; 史萬綱(后裔澧縣津市魏家垣) ; 史萬才(后裔徙澧縣大堰(土當)).
湖南澧縣豐古山祖(44世): (明) 史天富. 由江西吉安遷澧城, 復遷酆陵, 即今豐古山.
湖南臨澧太浮山祖(45世): (明) 史有信. 史天貴之長子. 由臨澧縣分司街遷太浮山下.
湖南臨澧珠日橋祖(44世): (元明之際) 史卜海 ; 史普海. 由江西吉安遷福建漳州, 又遷臨澧珠日橋.
湖南慈利祖(38世): (元) 史秉衡. 由浙江紹興徙楚, 居湖南慈利.
湖北始祖: 史顯煥(46世, 建始縣石灰窯祖) ; 史國璜(54世, 清朝, 由湖南慈利遷湖北恩施雙合橋祖).
湖南澧縣榮家河祖(55世): (清) 史嘉章. 由湖北當陽河溶市, 徙湖南澧縣榮家河后史家舖.
遺編取派(34~73世): 師水彌之卿 孫公祖必士 本立自元孝 起宗在節(jié)義 積善致悠久 濟美習庭訓 開采名高榮 慎終仍復初.
注: 其它派語列載于第1冊, 卷首上, 影像第42~44頁.
注: 此譜缺卷首末(塋山圖,塋圖等). 另以上各史遷祖的排列順序依目錄所載卷數(shù)順序排列.
散居地: 湖南省澧縣, 臨澧縣, 慈利縣, 及湖北省建始縣, 恩施縣等地.
史氏泗陽東支宗譜 [8卷,含卷首]
原書: [出版地不詳] : 史氏宗譜編委會, 2011年序, 2014年跋. 8冊 : 插圖, 世系表, 肖像.
收藏所 : 太原尋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溧陽一世祖 : (東漢) 史崇,字伯勤.
泗陽東支祖(45世) : (明) 史繼章,號夢溪,行三. 原籍溧陽. 正德6(1511年)定居桃源(今泗陽縣).
必祥房祖(51世) : 史必祥,字瑞之. 子孫析置下莊一,六組,小園,南陳集,三岔河等地.
必麟房祖(51世) : 史必麟,字鳳友. 子孫析置小史集,史老莊,小八集,史南莊,八集,下莊二,三,五組.
必顯房祖(51世) : 史必顯. 子孫析置倪偃,大元,穿城,史蕩,王集東門外.
必財房祖(51世) : 史必財. 遷往淮陽區(qū)徐留史小橋.
必昌房祖(51世) : 史必昌. 子孫析置小史集東園,沭陽塘溝鎮(zhèn),淮陽區(qū)東陳集鄉(xiāng),魚鉤鎮(zhèn).
行輩字派(59-82世) : 傳家以厚為善 其昌賢良恒永 慧敏業(yè)隆寬容 安泰洪延茂盛.
散居地 : 江蘇省泗陽縣淮安, 沭陽, 南京 ; 河北滄州等地.
書名據(jù)書衣題編目.
版心題 : 史氏宗譜.
注 : 版心下注 ”亦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