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氏起源
( 查氏百科 )
時間 | 排名 | 時間 | 排名 | 時間 | 排名 |
---|---|---|---|---|---|
最新 | 172 | 2018年 | 無 | 2014年 | 無 |
2013年 | 252 | 2007年 | 無 | 2006年 | 176 |
1995年 | 220 | 1987年 | 171 | 1982年 | 237 |
明朝 | 無 | 元朝 | 無 | 宋朝 | 無 |
北宋 | 397 |
查姓主要源自:姬姓、羋姓。
查姓是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397位。出于姬姓,屬于漢族姓氏,春秋周惠王時(公元前676 --前652年在位),伯禽(姬姓)的后代、魯國(今山東境內(nèi))魯莊公之子姬延被封為桓系子爵,食采于查邑(古譜寫作“樝邑”,隸濟陽),因以地為氏。查延(號東安)為查氏始祖。
查[查、柤,讀音作zhā(?ㄚ),不可讀作chá(ㄔㄚˊ)]
查姓起源一
出于姬姓,屬于漢族姓氏,春秋周惠王時(公元前676 --前652年在位),伯禽(姬姓)的后代、魯國(今山東境內(nèi))魯莊公之子姬延被封為桓系子爵,食采于查邑(古譜寫作“樝邑”,隸濟陽),因以地為氏。查延(號東安)為查氏始祖。
查姓起源二
源于姜氏,出自春秋時期炎帝后裔齊國公之子的封地,屬于以封邑名稱為氏。春秋時期,齊國君主齊頃公姜無野執(zhí)政時期(公元前598~前582年在位),他賜封自己的一個兒子到楂邑(今山東濟陽),該地盛產(chǎn)山楂。在其后裔子孫中,就有以先祖的封邑名稱作為姓氏者,稱楂氏。后來又將木字偏旁省去了,于是遂成為查氏,世代相傳至今。
查氏族人大多尊奉齊頃公為得姓始祖。
查姓起源三
出自羋姓。據(jù)《姓氏考略》所載,春秋時楚國有公族大夫(楚王為羋姓)食邑在柤(古查字的異寫體,故址在今湖北南漳西),子孫以邑為氏。
查姓起源四
源于羋姓,出自春秋時期楚國諸侯的封地,屬于以封邑名稱為氏。春秋時期,楚國有個大夫被分封于柤邑(今湖北南漳)。
在春秋時期,由于其封地的名稱“柤”也寫作“查”,這二字在當年同義通用,因此他也被認為是查邑的封主。以后,他的后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封邑名稱為姓氏者,稱查氏、柤氏,二氏實一,世代相傳至今。
查姓起源五
源于楂樹圖騰。傳說炎帝子民其中一支旦人以楂樹為圖騰,因而世稱其為“查人”。(據(jù)傳說,濟陽歷城是炎帝丹鳥部族農(nóng)耕之地,丹鳥氏居濟陽,建齊國。周初周武王封姜尚于齊。“查人”善造船,齊國得“查人”之助,航海業(yè)十分發(fā)達。齊太公姜尚主舟楫之利,移都薄姑,控制出???,便魚鹽之利,因而齊國得以迅速發(fā)展,成為東方大國。)
查姓起源六
源于蒙古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據(jù)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清朝通志·氏族略·附載蒙古八旗姓》記載:
⑴.蒙古族郭爾羅斯氏,亦稱郭洛羅斯氏,源出元朝時期豁羅剌思氏后裔,世居查木拉(察布齊勒,今黑龍江肇源東二站)、沾河(今吉林雙陽河流域)、察哈爾(今河北張家口一帶,包括河北、內(nèi)蒙烏蘭察布盟、錫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區(qū))、科爾沁(今內(nèi)蒙古東部通遼地區(qū)、吉林西部一帶),察哈爾蒙古內(nèi)扎薩克部中也有此姓,以部為氏。后有滿族引為姓氏,滿語為Gorlos Hala。清朝中葉以后,蒙古族、滿族郭爾羅斯氏多改漢姓為郭氏、高氏,亦有以世居地“查木拉”的諧音漢字為姓氏者,稱查氏,世代相傳至今。
⑵.蒙古族查禮特氏,亦稱扎哩特氏、扎勒楚特氏,世居烏喇特(今內(nèi)蒙古呼倫貝爾草原)。后有滿族引為姓氏,滿語為Jarit Hala,所冠漢姓為查氏、陶氏、秦氏、扎氏等。
⑶.蒙古族扎嚕特氏,以地為姓,世居察哈爾(今河北張家口一帶,包括河北、內(nèi)蒙烏蘭察布盟、錫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區(qū))。后有滿族引為姓氏,滿語為Jalut Hala,所冠漢姓多為查氏。
查姓起源七
源于滿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據(jù)史籍《八旗滿洲氏族通譜》、《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⑴.滿族沙拉氏,亦稱薩加拉氏,滿語為Sala Hala,世居瓦爾喀(今南自長白山、圖門江以北,北自黑龍江下游烏扎拉地方以南,東至俄羅斯濱海地區(qū)南部)等地,后多冠漢姓為沙氏、邊氏、查氏、程氏、山氏、白氏、謝氏。
⑵.滿族查佳氏,滿語為Cagiya Hala,祖先原為漢族,東漢末期被遼東鮮卑烏桓部虜攜后融入鮮卑族,后逐漸演化為遼東女真,成為滿族脫譜姓氏之一,今蒙古族自治區(qū)呼和浩特市內(nèi)的滿族同胞中即有此氏,后大多改漢姓為劉氏,亦有少部分族人稱查氏。
⑶.滿族滿扎氏,亦稱滿查氏,滿語為Manja Hala,世居葉赫(今吉林梨樹葉赫鄉(xiāng))、庫察(今新疆庫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哈達城西(今遼寧開原)等地,所冠漢姓為查氏、滿氏、扎氏等。
⑷.滿族他塔喇氏,亦稱他塔拉氏,滿語為Tatara Hala,漢義“特別多”,世居查庫木(查昆木、查坤木、扎庫木、甲孔木處,今遼寧新賓伊勒登河西岸下營子)、安褚拉庫(今松花江上游二道江流域)、寧古塔(今黑龍江寧安)、扎克丹(今遼寧撫順)、薩爾滸(今遼寧撫順東部)、馬察(今吉林渾江西南部)、占河(沾河,今吉林雙陽河流域)、烏蘇(今吉林伊通)、伊蘭木(今甘肅蘭州皋蘭)、海州(今遼寧海城)、十方寺(今遼寧沈陽石佛寺)、吉林烏喇(今吉林永吉烏拉街至輝發(fā)河口、拉發(fā)河流域、雙陽縣境)、長白山區(qū)等地,所冠漢姓為查氏、唐氏、譚氏、舒氏、勞氏等。
⑸.滿族烏蘇氏,亦稱吳蘇哈里氏,滿語為Usun Hala,滿語有漢義“水”,源出金國時期稱女真溫古孫氏(吾古孫氏、烏孫氏),以部為氏,世居烏蘇(今吉林伊通)、瓦爾喀(今南自長白山、圖門江以北,北自黑龍江下游烏扎拉地方以南,東至俄羅斯濱海地區(qū)南部)、訥殷(今吉林撫松松花江上游流域)、長白山區(qū)等地,屬于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人數(shù)眾多,所冠漢姓為查氏、孫氏、烏氏、吳氏、蘇氏、關(guān)氏、穆氏、戴氏、柏氏、武氏、常氏等。
⑹.滿族查庫塔氏,亦稱扎庫塔氏,滿語為Jakuta Hala,漢義“各八”,世居瓦爾喀(今吉林撫松松花江上游流域)、噶哈里必漢額里村(今吉林琿春圖們江沿岸)、扎庫塔(今吉林琿春圖們江北岸、海蘭江以西)、哈達(今遼寧西豐小清河流域)、薩楚庫(今黑龍江寧安老松嶺一帶)、松花江沿岸及長白山等地,所冠漢姓為查氏、張氏、包氏、石氏、朱氏等。
⑺.滿族查魯察氏,亦稱扎魯察氏、扎蘭努德氏,滿語為Jaluca Hala,世居杜賢(今河北石家莊),所冠漢姓為查氏、張氏等。
⑻.滿族查特黑氏,亦稱扎特黑氏,滿語為Jatehei Hala,世居額穆赫索羅(今吉林敦化蛟河境內(nèi)額穆鎮(zhèn)),所冠漢姓中即有查氏。
查姓起源八
源于其他少數(shù)民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今彝族、傣族、土家族、哈尼族、回族等少數(shù)民族中,也均有查氏族人分布,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流改為漢姓查氏,世代相傳至今。
查氏流傳的古老姓氏,在當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七十一位,人口約一百零三萬余,占全國人口總數(shù)的0.0054%左右。查姓自春秋時查延受姓肇始,至今有二千六、七百年歷史。一個如此古老姓氏的族人經(jīng)歷了許多風雨滄桑,由于種種不同的原因,他們的子孫后代現(xiàn)已散居全國、甚至世界各地。
查姓人的播遷情況,各姓氏書均未有明確記載,使我們很難全面把握其繁衍播遷的歷史軌跡。據(jù)《郡望百家姓》和《姓氏考略》所載一些資料表明,查姓從春秋受姓至兩漢很長的一段時間內(nèi)曾長期籍居于今山東、山西、河南一帶,而且繁衍興旺,人口眾多。自魏晉南北朝至隋唐,查姓人才紛紛南遷至江蘇、安徽、江西等地。史書上有明確記載的,五代時,查文徽有南唐軍事支柱之稱,后隨南唐降宋太祖趙匡胤,居歙州休寧(今屬安徽)。其孫查道致仕后舉家遷海陵(今江蘇泰州),成為海陵望族。南宋時,海陵成為金國與南宋王朝金戈鐵馬的交鋒處,一部分查姓人遷居長江以南躲避兵火。此后隨著戰(zhàn)爭的持續(xù)和代金而起的元軍大舉南侵,查姓人在南方各地散居開來,今浙江、湖北、湖南、福建、廣東等地均有查姓人定居。元末,華中、華東戰(zhàn)火彌漫,百姓流離失所,許多人逃亡于華南、西南各省。明初,山西查姓作為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于今河南、山東、北京、天津等地。明中葉以后,有沿海之查姓遷居臺灣,進而播遷東南亞各國。清以后,查姓在全國分布之地進一步擴大,西北、東北一帶均有查姓人定居。一九四九年蔣介石敗退臺灣時,有較多江浙之查姓人渡海赴港、澳、臺。如今,查姓人幾乎分布全國各地。根據(jù)江西都昌星子的《查氏宗譜》所載,粗略地按早期世系(其中所列世次,是依據(jù)江西都昌星子《查氏宗譜》的世次,可能與其它處查氏家譜世次不盡相同)為線索,描繪一下為數(shù)很少的、幾個大塊集居地查姓人的遷徙路線。這些資料,有的在宗譜世系圖中有明確記載,有一部分載于宗譜的《遷徙目錄》、《舊譜地理》;另有一部分是在有關(guān)資料中搜尋并得到了相應(yīng)證實的。
一世查延至四世查信居隸濟陽的查邑,屬魯國,今山東境內(nèi)。詳址待考。
五世胥臣至八世胥童居晉(均為官于晉。胥臣得嘗地于先茅,即今之山西翼城一帶;譜載胥童封居原邑)。
十二世查何居齊東濟陽(封濟陽伯,所居即所封)。
十三世查中居涿鹿郡(今河北涿縣)。
弟查義遷居河間(今河北獻縣東南)。
弟查仁遷居河東(今山西西南部)。
二一世 查忠居濟陽(封濟陽伯,所居即所封)。
二九世查椿齡自潤州丹陽(今江蘇鎮(zhèn)江市)遷九江箬廬源(今屬江西九江縣)。
三十世查義宏自九江遷兗州府濟寧州(今山東濟寧市)。
三六世查彥昭由濟寧州遷高郵州(今江蘇高郵市)。
三七世 查義祖由高郵遷歙州篁墩(今安徽黃山市屯溪區(qū)東北、新安江北岸,屬屯光鎮(zhèn)。古為歙縣西水陸交通樞紐),為查姓新安統(tǒng)嗣祖。
三八世查社宇由歙州徙居丹陽。
三九世查儀(字文杰,一說仲義)由歙州(一說自丹陽)遷居九江。
八十一世 查少林(字文春)江西省九江市星子縣
弟查偉(字文熙)為官致仕后遷宣城之涇縣九都震山,為今安徽涇縣查姓始遷祖。
在家譜記載中,儀、偉分遷是查姓人播遷的第一個大分支。下面記述的是查儀一支:
四一世查存義由九江遷安徽宣城。
四四世查瑛因黃巢之亂由宣城遷隱安徽歙州篁墩。
四五世查師詣、查師讓、查師詡(譜稱“三師”)兄弟異籍,后發(fā)展為多處查姓始祖。
在家譜記載中,“三師”分遷是查姓人播遷的第二個大分支,現(xiàn)分支敘述:
查師詣一支
四五世查師詣居歙州。
四六世查宗儒,又名昌。遷安徽休寧,為休寧查姓始遷祖。
四七世查文徽居安徽宣州(今安徽宣城市。亦有譜載仍居安徽休寧。其歿后謚宣國公,據(jù)推測前種說法也許要準確些。懸疑待考)。
弟查文征由安徽休寧遷江西婺源,為婺源始遷查姓祖(譜載其墓在婺源查公山)。
弟查文彬由安徽休寧遷浙江杭州錢塘縣,為錢塘查姓始遷祖。
在家譜記載中,“三文”分遷是查姓人播遷的第三個大分支。
四九世查道(文徽孫)致仕后遷居海陵(今江蘇泰州),為泰州查姓始遷祖。
查永之(查道子)自休寧遷婺源鳳山(出繼查文征系查甄為嗣)。
查慶之遷江陵再遷泰州。
五二世查銓(查元方五世孫)由安徽休寧遷江西浮梁桂溪。后裔六二世查立可攜子敬三、敬四由浮梁逾大江遷安慶府思常河。
查敬四遷池州銅陵。
查敬三有六子稱“六興”又分別異籍:
查興一由思常河遷安徽懷寧縣霍家山,為霍家山、海螺山、查家灣查姓始遷祖。
查興二由思常河遷安徽太湖縣青龍崗,為太湖小安山、望江涼泉佩山查姓始遷祖。
查興三由思常河遷安徽太湖小湖口,為小湖河、羅陂坂查姓始遷祖。
查興四由思常河遷安徽宿松城西,為黑羊河、大塘角、大湖查家坂查姓始遷祖。
查興五由思常河遷安徽太湖小池,為太湖查家橋、潛山界牌石查姓始遷祖。
查興六由思常河遷安徽潛山縣(存疑)。
五十二世查實浣宋靖康元年(1126)丙午歲,因避金兵由安徽休寧經(jīng)婺源遷豫之分寧(今江西修水)崇鄉(xiāng)擔糧坑,為今修水查姓始遷祖。
查元常又名九萬于南宋期間遷安徽黟縣,為黟縣查姓始遷祖。
查宗煒由太湖遷安徽望江縣。
查延信由浮梁遷安徽太湖花園羅坡阪。
查文徽裔五七世有多人從安徽遷江西鄱陽,而且不在一地。如:
查洵遷古田、查湘遷角山前、查澤遷棼湖、查中遷懷仁鄉(xiāng)大塔村、查庸遷北珠湖。
查谷遷居浮梁桂溪。
查河遷饒城(今鄱陽、故饒州)后山。
查幾遷饒城酒坊前。
查云龍、查應(yīng)辰由婺源鳳山遷江陰、無錫二縣。
查以愚從婺源鳳山遷江陰。
查大武從海寧遷杭州。
查志立從海寧遷杭州府石亭。
查六三由婺源遷光州(今河南潢川縣)。
查里由婺源鳳山遷巖前。
查順興(翼之裔)遷廬江岫山口,為廬江查姓始遷祖。
六四世查發(fā)解(元修裔)元朝末年由江西婺源巖前遷往安徽安慶樅陽白梅鄉(xiāng)(古稱桐城白云山),為白云山查姓始遷祖。
查國正由白云鄉(xiāng)遷潛山縣。
查應(yīng)聘由白云鄉(xiāng)遷夏堂。
查學圃由白云鄉(xiāng)遷無為州。
查安祥由鳳山遷陀口。
查必達(元修裔)由婺源遷建德九都塔前查村。
六二世查萬八于元泰定甲子年(1324)由安徽休寧遷湖北浠水白石山,為浠水查姓始遷祖。
六四世查佛使(萬七孫)由安徽休寧遷湖北查家山,為蘄春查姓始遷祖。
六五世查瑜(查文征十八世孫)由江西婺源遷浙江海寧袁花里龍山查家橋,為海寧查姓始遷祖。
六六世查 明洪武間由常熟遷橫林,為始遷祖。其六世孫查欽遷常州市武進區(qū)焦溪鎮(zhèn)查家灣。
查承祿曾祖自婺源縣遷江陰,承祿于元代始居華墅,其后裔今居江陰華墅查徐巷、瓠岱橋、北漍九曲橋、屺山查家?guī)r等處,尊查承祿為始遷祖。
查師讓一支:
查師讓為李克用(856-908,唐末將領(lǐng),沙陀部人。其子李存勖滅后梁,建立后唐,尊他為太祖)副將,隨主由歙州遷入甘陜邊外吐番哈里(一說北燕三韓等處,今址不詳),其后代繁衍情況當代未見記載。
查師詡一支:
四五世查師詡因柳彥章焚蕩之亂由歙州遷江西星子龍安里號查家市,為星子查姓始遷祖。
四八世查光干有子孫由星子遷江西湖口縣、河南光州、安徽宿松。
查光燦由星子遷光州(今河南潢川縣)。
查光懿由星子遷建昌縣(今江西永修縣)魯城。
查光偉居寧縣石岐。
查喜太從星子西保遷吳城(今屬江西永修縣)。
查桂由星子龍安遷德化縣(今江西九江縣)甘泉鄉(xiāng)。
查永受從德化遷套口。
查學龍由套口游士居湖口。
查井泥由星子石溪遷廣東省。
查云慶(查光懿之子)由星子龍安遷建昌縣魯城上下塘、赤岸松。
查潤一從建昌魯城遷山西源。
查琛從山西源遷高通山下。
四九世查政化(查光濟長子)由星子遷江西都昌查家道,為今三汊港查家
道等處查姓始遷祖。其后裔遷徙出縣者有:
查世佐、查賢特由都昌查家道遷余干縣三塘。
查賢緒由都昌查家道遷德興縣。
查廣繼與子查賢山、查賢海由都昌查家道遷安慶府太湖縣。
查賢安與子查秀國、查秀治由都昌查家道遷浙江衢州府龍游縣。
查秀琴、查秀瑟、查秀笙由都昌查家道遷安仁縣(今湖南省東南)。
查應(yīng)覩由安仁縣遷江西余干縣牛頭源。
查秀富、查秀貴由都昌查家道遷東鄉(xiāng)縣招賢源。
查應(yīng)發(fā)由東鄉(xiāng)縣遷鉛山縣吳方。
查應(yīng)文由殿前遷東鄉(xiāng)縣潤溪樟樹楊村。
查孟江裔查玉章、查玉高從都昌梅洞寺查家遷鄱陽縣四十里街。
查孟祿裔查仲貴從都昌梅洞寺查家遷湖口縣。
查榆裔查玉虎由打柱阪遷湖口縣中團坊。
查金玉、查玉華、查玉龍、查天才從都昌筱水源查家遷鄱陽縣十三都鳴山(今銀寶湖鄉(xiāng))。
查才從都昌筱水源查家遷鄱陽縣六十里。
查廣烈從都昌筱水源查家遷德興縣城皇廟邊石嶺上。
查昌、查永安從都昌梅洞寺查家遷鄱陽縣馬鞍山。
查振桂由都昌水磨阪查家遷鄱陽縣上田西灣。
查振有從都昌水磨阪查家遷鄱陽縣樟樹灘。
查振夫從都昌水磨阪查家遷浮梁縣王港。
查秉和、查秉明由都昌查家道遷鄱陽縣軍民水庫。
五五世查思(光濟次子查政安之七世孫),由星子遷江西都昌橫塘阪,為今
萬戶、西源等處查姓始遷祖。其后裔遷徙出縣者有:
查文四由江西都昌九都橫塘阪(今萬戶)查家遷鄱陽縣背。
查能一自都昌萬戶查家遷鄱陽縣山龍阪。
查祖德自萬戶大埠頭查家遷鄱陽縣湖田港。
查春良由都昌西源塘口查家遷樂平縣十四都田阪。
查顯由都昌西源塘口查家遷樂平縣九都九墩。
查春呂由都昌西源塘口查家遷鄱陽縣北湖徐家。
六一世查存畊(光舉之子查正奇之十四世孫),由星子遷都昌查家阪,為都
昌陽峰查姓始遷祖。
以上所列,基本上是三十九世祖查儀的后裔。其弟查偉后裔也播遷極廣,例
如:查伯遂(查永餾三子)于明嘉靖年間由安徽涇縣查濟遷銅陵查家圩,為銅陵查氏始遷祖。
還有許多祖系暫不明確的播遷者,例如:
查三(號鼎立)于明朝洪武八年因軍功升職總旗由江西省建昌府南城縣(今撫州市南城縣)十四都遷福建泉州市德化縣雷峰鎮(zhèn)蕉溪(曾中轉(zhuǎn)郡城西畔下菜園),為蕉溪查姓始遷祖。元末奉政府移民政策,山西洪洞縣有查姓移民遷入河南省南召縣四棵樹鄉(xiāng)。
現(xiàn)主要分布
黑龍江:哈爾濱市。
遼寧:阜新、撫順、新賓、清源。
吉林:查干湖、永吉縣。
山東:濟陽、濟寧、興都、清平、高唐、臨清、武城、滋陽、泰安、平陰、淄博市淄川區(qū)、兗州市、禹城市、聊城市東阿縣、臨沂市費縣、即墨市。
河北:玉田、清河、棗強。
北京市:大興、宛平。
天津市:查家胡同。
上海市:查家橋、查家港、查家山。
江蘇:丹陽、下邳、泰州市、高郵、江陰、無錫、吳縣、淮陰、常州、鎮(zhèn)江、常熟、武進市、蘇州市、姜堰市、淮安、鹽城。
安徽:蕪湖、祁門、歙縣、休寧、宣城、無為、涇縣、宿松、太湖、望江、桐城、廣德、銅陵
潛山、懷寧、安慶、壽縣、泗縣、濟縣、霍山、舒城、廬江、當涂、東至、黟縣、蕪湖市、黃山市、池州市、貴池市、當涂、銅陵、蒙城。
江西:星子、都昌、彭澤、湖口、修水、永修、鄱陽、浮梁、婺源、東鄉(xiāng)、共青城、樂平、余干、新建、臨川、豐城、鉛山、金溪、貴溪、德安、景德鎮(zhèn)。
浙江:海寧、杭州、錢塘、仙居、金華、德清、湖州、南潯、舟山、江山、富陽、嵊州、龍泉。
湖北:武漢市江夏區(qū)、京山、浠水、崇陽、黃梅、孝感市、竹溪、黃岡、大冶、鄂州、鄖縣、監(jiān)利、英山、仙桃、鐘祥、蘄春、丹江口市、谷城、竹山、恩施。
河南:固始、郟縣、汝南、潢川、鄢陵、南召、信陽市。
福建:德化、南平、清流、漳浦、泉州市。
甘肅:蘭州市、寧縣、永登、石岐。
云南:施甸縣,陸良縣(板橋大堡子,查地村)。
貴州:頂效。
廣東:澄海。
四川:蓬溪、大英、合江、西昌。
山西:太原。
陜西:西安市未央?yún)^(qū)、長安區(qū),韓城、南鄭、洛川、郭灘、咸陽市乾縣漠西鄉(xiāng)龍巖村。
重慶:長壽。
香港。
臺灣。
齊 郡:西漢初年將臨淄郡改為齊郡,在今天的山東省臨淄縣一帶。
海陵郡:周稱海陽,漢初名海陵,西漢武帝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置海陵縣。東晉義熙七年(411年),升為海陵郡。隋文帝開皇元年,廢郡稱縣。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年),稱吳陵縣,以縣置吳州。揚吳設(shè)制置院。南唐升元六年(937年),升海陵縣為泰州,泰州之名由此始。
濟陽郡:漢濟陽縣在今河南蘭考東北,西晉在此曾置濟陽郡,南遷后廢。濟陽縣在唐初并入冤句縣。
清容堂:宋代的時候有一個叫查深的,隱居讀書。當?shù)氐目な匕阉扑]給朝廷,要他出來做官,他不干??な赜峙吕速M了他的才華,于是就在郡城的西部給他蓋了一棟房子,命名為“清容堂”,讓他在那里教全郡的學生讀書,號為“清容先生”。
海陵堂:據(jù)《萬姓統(tǒng)譜》記載:《望出齊郡,五代時南唐有查文徽,文徽孫道如,徒家海陵,至今查氏為望族?!凡槭习l(fā)祥于山東地區(qū)。春秋時,楚國大夫封邑在查,其后代子孫稱查氏。在距今1000年以前的五代南唐以后,在今江蘇泰縣一帶,繁衍成當時的名門望族。
一、查
現(xiàn)行較罕見姓氏。今北京,天津之武清,河北之獲鹿,山東之平度、平邑,甘肅之酒泉,湖北之老河口,云南之瀘水、河口、隴川等地有分布。漢族、傈僳族有此姓?!吨形拇笞值洹肥蛰d。五代時南唐有查文徽,文徽孫道,始徙家海陵(即今江蘇泰縣),其后查氏遂為海陵望族。又,《姓氏詞典》引王述民《新編注音千家姓》亦收,注曰:“今寧夏有此姓?!?/p>
二、查
現(xiàn)行較罕見姓氏。今遼寧之清原、山西之太原、陜西之韓城、湖南之芷江、安徽之涇縣、江西之金溪、福建之清流、廣東之澄海、貴州之從江、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漢、滿、彝、傣、土家、哈尼等多個民族皆有此姓?!多嵧ㄖ尽贰ⅰ肚逋ㄖ尽分妒献迓浴芬嗑闶蛰d?!缎帐峡悸浴纷⒁缎兆V》云:“查,望出齊郡?!被蚍Q:樝之分族。齊頃公之子食邑於樝,其后以邑為氏,遂有樝氏。樝,楂、查之古字。樝氏分族,又有楂、查氏?!缎帐峡悸浴窊?jù)《南唐書》注稱:“五代時南唐有查文徽,文徽孫道始徙家海陵,至今查氏為海陵望族?!币灰鬰há,亦現(xiàn)行姓氏。宋代有查元方;明代有查約;清代有查慎行、查嗣庭。
查姓古代名人
查升清朝(1650-1707),書法家,字仲葦,號聲山,浙江省海寧人??滴踹M士,曾在朝廷任職。著有《淡遠堂集》等。
查文徽五代,南唐休寧人。侍后主李煜,官至樞密副使。討伐平建州王延政的時候立了大功,于是升遷為建州留侯。當時,吳越的軍隊占據(jù)了福州,文徽于是帶領(lǐng)著他的軍隊攻克了福州。入城以后,他安撫百姓,但是不幸被陷在埋伏之中,被俘虜。后來被遣送回去,改任了工部尚書。文徽的三代都是做官的,他的兒子元方是建州的觀察判官,他的孫子查道,是宋真宗的龍圖閣侍制。好查伊璜 明清之交查氏名人。在《聊齋志異》與《觚勝雪蓮》中記載有關(guān)于查伊璜的故事,大致是他與吳六奇將軍的神交。在《鹿鼎記》中,被金庸發(fā)展成一段生動、有趣的情節(jié)。蒲留仙稱伊璜先生“厚施而不問其名,真?zhèn)b烈古丈夫哉!”《觚勝》中稱其為“才華豐艷,而風情瀟灑。常謂滿眼悠悠,不堪酬對;海內(nèi)奇杰,非從塵埃中物色,未可得也。”從這些記述中,可以想見查伊璜的風采。
查士標清朝,著名的書畫家。安徽休寧人,長期居住在揚州,擅長畫山水,與孫逸、汪云端、僧弘仁等書畫家一起被稱為“海陽四家”。他的書法超妙入神,藝舟雙楫》將他的行書列入佳品之上。
查慎行清朝(1650-1727),詩人,名嗣璉,字夏重,浙江海寧人。詩學宋人,多抒發(fā)行旅之情,善用白描手法。有《敬業(yè)堂集》。
查光佛清朝,名能,又字競生,湖北省人。清光緒三十三年考入武昌文普通學堂。加入中國同盟會。還沒有畢業(yè)就剪去長辮加入了第四十一標當兵。后請了長假走出軍營,居住在蛇山的蘄春學社。宣統(tǒng)元年,長沙搶米風暴發(fā)生,鄂軍進入湖北鎮(zhèn)壓。查光佛于是與劉復(fù)基等人計劃乘機舉行起義,事情敗露了,沒有成功。宣統(tǒng)三年的武昌起義的第二天,被任命為都督府秘書。陽夏戰(zhàn)爭的時候,他在漢陽總司令部任職。民國元年(1912年),南京臨時政府聘任他為稽查委員、同盟會鄂支部交際會會長;同年2月份被聘任為鄂省教育部副部長,五月去職。民國二年二次起義失敗以后加入中華革命黨,任職湖北討袁軍總司令秘書長及駐漢口特派員。民國九年任護法軍政府總裁機要秘書。民國十一年任廣州大本營秘書。民國十五年任江漢宣撫使參議。民國十八年任《中央日報》總編輯。民國十九年任中國國民黨漢口市黨部宣傳部部長。民國二十年任中央黨史編撰委員會編撰兼秘書。民國二十一年二月二十六日在江蘇常州病勢。終年47歲。存世的著作有《武漢陽秋》。
婺源查氏族譜[6卷,16冊] (68頁)
婺源查氏族譜[6卷,16冊] (69頁)
婺源查氏族譜[6卷,16冊] (72頁)
婺源查氏族譜[6卷,16冊] (76頁)
婺源查氏族譜[6卷,16冊] (76頁)
婺源查氏族譜[6卷,16冊] (83頁)
婺源查氏族譜[6卷,16冊] (84頁)
婺源查氏族譜[6卷,16冊] (88頁)
婺源查氏族譜[6卷,16冊] (93頁)
婺源查氏族譜[6卷,16冊] (94頁)
婺源查氏族譜[6卷,16冊] (106頁)
婺源查氏族譜[6卷,16冊] (128頁)
查氏四譜 (152頁)
婺源查氏族譜[6卷,16冊] (157頁)
婺源查氏族譜[6卷,16冊] (162頁)
婺源查氏族譜[6卷,16冊] (163頁)
婺源查氏族譜[6卷,16冊] (163頁)
查氏四譜 (1042頁)
濟陽查氏世譜 (2451頁)
濟陽查氏世譜 (2453頁)
族譜網(wǎng):輸入姓氏自動查詢家譜大數(shù)據(jù)平臺,助力您早日尋根成功!
2024-06-19
族譜網(wǎng)主要能提供什么服務(wù)呢?小譜簡要介紹下:家譜查詢、家譜在線觀看、家譜下載、家譜編修、家譜印刷、垂絲圖定制、懸賞尋根、字輩續(xù)寫、譜序代寫、百家姓家譜網(wǎng)盤、硬盤資料等。
查家譜,修譜專業(yè)平臺族譜網(wǎng),喜迎雙十一!
2024-11-11
在歷史上,由于戰(zhàn)亂,人丁稀少,異地遷徙,相關(guān)事件,天災(zāi)等原因,造成一些人的家譜無從查起,在二十世紀的今天,很多人想要尋根追溯自己的祖先,有沒有什么好辦法呢?寧波族譜網(wǎng)絡(luò)打造的族譜網(wǎng),就是這樣的一個查譜平臺,其功能非常的強大,能夠讓全國各地,五湖四海的人找到自己的族譜,從而把家譜續(xù)上。1,查譜服務(wù)族譜網(wǎng)建有國內(nèi)數(shù)一數(shù)二的族譜數(shù)據(jù)庫,百家姓里幾百個姓的族譜數(shù)據(jù),打開族譜網(wǎng)網(wǎng)站,手機輸入驗證碼登錄以后,就可以在搜索框搜索自己的姓氏,如輸入沈姓,韓姓后點擊開始尋根,然后根據(jù)年代,地域(具體到省份縣市),然后就可以看的一頁一頁的族譜了。在雙十一期間,族譜網(wǎng)有黃金會員和鉆石會員,黃金會員是98元/年,每天可查看3本族譜,下載族譜是8折優(yōu)惠。鉆石會員有2種,一種是138元/3個月,每天可以查看100本族譜,下載族譜享5折。新用戶專享是398元/年,其他權(quán)利類似。族譜網(wǎng)擁有數(shù)十萬本家譜,幾千萬頁信息。能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