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早的家譜是怎樣的?
中國最早的家譜在先秦時期就已初具模型,此時的家譜處于始創(chuàng)階段,體例相對簡單,一般都只是按照世系的先后,簡單地敘述宗族人名,交待人物的世系關(guān)系。司馬遷在《史記 · 十二諸侯年表》中就表明先秦家譜體例的基本特征是“獨記世謚,其辭略”。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殷商時代的甲骨家譜——“兒氏家譜”。兒氏家譜共十三行,每行一句,行間無直線連接,特征是按父子、兄弟先后排列兒氏家族的十一代十四個人名。周代譜牒著作的體例也大致類似。例如《世本》記載周先公世系的特征是:“后稷生不窯為昭,不窯生鞠陶為穆,鞠陶生公劉為昭,公劉生慶節(jié)為穆?!焙蛢菏霞易V的體例不同的地方僅僅在于敘述的方式上,將兒氏家譜以父子、兄弟為次序換成了以昭穆為次序。
在已經(jīng)出土的所有甲骨文中,與家譜有關(guān)的只有三片:一見于《殷契卜辭》第209片甲骨,一見于《庫、方二氏藏甲骨卜辭》第1506片甲骨,一見于《殷虛文字乙編》第4856片甲骨。它們真實地紀(jì)錄了倪氏家族十一代十三位祖先名氏的殷商甲骨刻辭,是名副其實的家譜刻辭。
到了漢代,中國家譜才逐漸進(jìn)入發(fā)展時期。首先表現(xiàn)為記事范圍的擴大:不僅記人名,還有姓的起源,不僅記字號,還有記官位。其次在表現(xiàn)形式上,漢代家譜邑有三種形式:一為分代分格順序?qū)?;二為以姓為單位敘得姓的起源和世系及官位,三為一貫連敘。這種家譜體例,比先秦時期的完整得多了。在此之后,中國家譜的體例才逐漸趨于系統(tǒng)化。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guān)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fù)' : '回復(fù)'}}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