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根找譜找不到?你的族譜說不定藏在這里!
今天阿族要從上世紀60年代的一件事說起。
當年在曲阜,孔廟被搗毀、孔府孔林被破壞、孔子墓也被鏟平。而當這群破壞者向大成殿孔子砸下鋤頭和木棍,竟然發(fā)現內有乾坤。
破開的雕像泥胎里,竟然有古書、銀制內臟等物品。
這讓人不禁聯想到許多寺廟,也是藏經于佛像腹內,而后密密封合。
而有的研究人員在大量走訪祠堂的時候,與守祠人的交談時無意中得知,有不少家族將家譜封存在祖像腹內。
將老家譜藏于泥像內,有什么說法呢?
1.便于長久保存
每一次的家譜編修,都是對上一次家譜的延續(xù),以及錯誤信息的更正,遺漏之處進行補足。本次家譜玉成之后,就包含了上次修譜的全部內容。老家譜也就完成了歷史使命。
不少地區(qū)流傳的習俗就是,新譜玉成,就將老譜全部收回,擇良辰吉日,到祖墳或者祠堂或者寺廟里燒掉,雅稱就是“家譜升了”。
但是現在對于很多家族來說,老家譜是家族里寶貴的財富,升是不可能升的。那就是如何保存的問題,留下的老譜很多都是宣紙譜,而宣紙譜最怕水、火、蟲蛀。
如果將家譜完全密封于祖先像里,蛇蟲鼠蟻根本就進不去,另外完全封存,可以營造一個缺氧環(huán)境,減緩紙張的氧化過程。所以將家譜封藏與祖先像里便于長久保存。
2.不想被外人所知
在以前,族譜是不可交由外人翻閱查看的,
不僅入譜有著嚴苛的規(guī)矩,還要按房支發(fā)行,各房支按領譜字號領取。有更加講究的,甚至還要求地方蓋上官印。發(fā)行量極少,且不能外借外傳。
而每次修譜完成之后會對老家譜集中處理,為了防止外人窺見本族隱私,大部分老族譜都是被焚毀。所以流傳至今的古家譜很珍貴,在愛好者和后人眼里堪稱無價之寶。
像有朋友講的,以前大別山一帶就發(fā)生過兩期盜竊族譜的情況。
其中一起是家族祠堂剛建成,就把遺留至今的唯一一套家譜請進祠堂保存,然而巧不巧的不日即被盜。這套族譜好不容易躲過戰(zhàn)亂、動蕩,卻沒有躲過賊人的惦記,本來打算修完祠堂修家譜,就因為家譜被偷,導致家譜編修無從著手。
第二起,是以同宗修家譜的名義要查閱老譜,然后進行搶奪。有兩個人趁大家在地里做農活,到家譜保管人家說要修譜借閱老譜,據說當時譜箱剛抱出來,那兩個歹人就去搶奪,那個家譜保管人一邊死死地保住譜箱,一邊喊人。幸好這兩個歹人膽子小,眼看不能快速得手就落荒而逃。
其實這兩期案件不是同宗或者同村所為,那也是出了內鬼。因為家譜保存一般外族人很少知道。所以把老家譜封印在祖像肚子里也是杜絕族人的貪念,和不讓外人所知。
畢竟祖像是族人內心中的圣物,如果不遇到刀兵四起的特殊情況,是絕對不會被擅動或銷毀的,由此來看,將老家譜封藏在祖先像腹中,絕對是最保險的一種方式。如果是外人為了獲取老家譜去砸人祖像,動靜大成本高,可能還沒取走就被憤怒的族人控制住了。
3.可能源于佛教的裝藏
開頭阿族也講過了,這種做法的一個來源,多認為是來自佛教的裝藏。
根據信仰佛教的藏密法師說,很早之前,這是一種佛家的講究。
空空如也的佛像,容易沾染穢物,被認為有不吉祥的。而在內里封藏經書等物,在佛教理念中屬于傾注神識,賦予生命力,所以慢慢傳了下來。
從魏晉、唐宋、元明清三個階段,儒釋道出現和相互影響。前邊講到的大成殿被破壞的孔子雕塑內發(fā)現了古書和銀制內臟等物品。
不排除將家譜封藏于祖像內是受佛教裝藏的影響,以祈求祖先保佑族人興旺發(fā)達。
各位朋友,你們都是什么姓氏?尋根修譜的經歷又是如何呢?可以留言告訴阿族哦~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資料
展開-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