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和宗族有什么關系?宗族文化是怎么發(fā)展起來的?
自從有了姓氏,便有了宗族文化。那么宗族文化和姓氏文化在發(fā)展過程中是怎么樣一種關系呢?姓氏和宗族是怎么從彼此中發(fā)展起來的呢?今天,我們來看看姓氏和宗族的關系!
我國歷史悠久,幅員廣大,人口眾多,自然姓氏也繁多,且別具一格。我國姓氏的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作為共同血緣關系親族的一個符號、稱號,同姓者則表明出同一始祖,一脈相承,具有延襲性、傳承性和穩(wěn)定性的特點,帶有宗族的含義。
從血緣關系,可以看出姓氏具有如下幾個特性:
1、依血統(tǒng)的親疏、遠近、可劃分為大宗、小宗、近宗、遠宗
中國古代的宗法,是以同一祖先的氏族家族為中心的制度,而且是根據其血統(tǒng)的親疏、遠近,區(qū)分為嫡庶親疏的等級,并劃分為大宗、小宗、近宗、遠宗的區(qū)別。
古人分別為嫡庶親疏統(tǒng)系制度的宗法,是具有極為善良的用意??上?,被封建統(tǒng)制者利用,引發(fā)產生世襲制度的藉口,而被長期保留下來,為封建制度服務。
在古代宗法上,嫡長的子孫,這一支系為大宗。其余支系的子孫為小宗,他們雖是同源,但因分支不同,而有所分別。
在宗法上,大宗是比小宗為尊題,所以嫡長子就比其余的眾子為尊題。因之,周朝的王位,就由嫡長子繼承,被認為是世襲始祖的,稱之為宗子,也唯有宗子才夠格主祭始祖的,才能享有繼承其特多財產的權利。
必然要受到小宗的崇敬。因此,嫡長子的地位,在家族上,就是以兄統(tǒng)弟的,在政治上,就是以君統(tǒng)臣的。這便于統(tǒng)治者抑制內部階層的內訌,同時也鞏固了封建統(tǒng)治的世襲制度。
2、為維護血統(tǒng)的承傳和次序排列,確立左昭右穆的關系
古人為了尊重輩份的大小,確立祖稱的次序,為了愛護血統(tǒng)的承傳,確立子孫的次序,且在宗廟中排列文輩子輩的昭穆位置。
如在古代宗廟里,太祖居中,二、四、六世居左邊,叫做昭,三、五、七世居右邊,叫做穆。
在廟祭時也分昭穆,這樣既可區(qū)別父輩、子輩,又可區(qū)別遠房近親的長幼親疏,才不至紊亂,還可在同輩中區(qū)分年齡大小。在安葬時也有左昭右穆的分別。
3、從親屬關系可分為族、三族、九族
族:是表示親屬關系,且能相互連系的。族人是指同姓且較疏遠的人口。
三族,系指父、子、孫三代,為三族。
九族,系指高祖、曾祖、祖、父、自己、子、孫、曾孫、玄孫。
也就是在直系親屬中以自己為本位,向上推四位到高祖,向下延伸四位到玄孫為止。
古代若一人犯罪,往往會牽連到很多親屬,甚至被殺戮的禍害,如誅連“三族”,或誅連“九族”。
4、在同一血統(tǒng)的親屬關系,可分為宗親、宗族
宗親,也可叫族親,是同一祖宗所出的男系血統(tǒng)。
宗族:同一血統(tǒng)關系,而結合在一起的,叫做宗族,也可叫家族。但在上古時代,同姓必定同祖,也就一定同宗。后代的同姓不一定同祖,所以同姓也就不一定是同宗。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