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宗祠與家廟有何區(qū)別?兩者之間有關系嗎?
宗祠,是供奉祖先和祭祀的場所,是宗族的象征。而家廟是為祖先立的廟,也是屬于祭祀祖先和先賢的場所,那么姓氏宗祠與家廟有何區(qū)別?兩者之間有關系嗎?今天就讓族譜網小編來講一講。
圖源自網絡
首先來說說宗祠,宗祠其實就是祠堂,是一個宗族的象征,宗廟的制度產生于周代,在上古時期,宗廟一般是天子專用的,當時的士大夫是不能建立宗廟的,而隨著魏晉南北朝名門望族的出現,祠堂也變得普遍化了,只是科舉考試的興起以及士族的消亡,民間的祠堂又開始沒落,特別是五代至北宋這個時期,一般祖先祭祀僅限于每家每戶的正堂了,直到宋代朱熹提倡家族祠堂,也就是每個家族獨立建立一個奉祀高、曾、祖、禰四世神主的四龕祠堂,也正是在朱熹的倡導下,使得當時的江西、福建、浙江等地在民間掀起了宗祠修建之風。
圖源自網絡
而家廟的產生就相對來說比較晚了,家廟的源頭是包括宗祠和宗廟的,只是宗廟在當時是皇權特有的,而這一規(guī)定,一直從春秋戰(zhàn)國到隋唐時期,一千多年的歷史,都是要求有爵者才能建家廟,一般居民人家,不管社會地位有多高,還是多有錢,都是沒有資格建立家廟的。到了唐代,官方允許建立寺廟,但是僅允許無爵的家庭建立家廟,當然這個時候的家廟還是有局限性的,直到宋元之后,祠堂取代了家廟作為家庭祭祀的場所。所以到了明清之后,家廟和祠堂就混用了,意思基本是一樣的。
圖源自網絡
正因為如此宗祠與家廟的區(qū)別就在于,家廟設立之前一定有過高官,但是宗祠不需要,一般就是先有高官才有家廟,先有宗祠才有高官。那么什么樣的官在古代才算是高官呢,這還真不好說,所以曾經高官比例比較高的南方成了家廟的高發(fā)地,其他地方就比較容易見到宗祠。當然了無論是宗祠還是家廟,每個一地方否是有自己的獨特之處的,上述這種情況大部分還是指南方的祠堂與家廟。因為在北方特別是皖北一帶,一般是很難在一個鄉(xiāng)鎮(zhèn)處尋到一座祠堂的,而最多的就是家廟了,這種家廟大概是隔幾個村莊就會有一個。有的可能規(guī)模會大一點,有的可能就只有一間小矮屋,供奉的一般也不是自己的祖先,更多的還是一些神靈。
不過對于北方的這種家廟與跟我們現在說的姓氏宗祠還是有一定的區(qū)別的,因為這種家廟更多的是將祭祀祖先和民間信仰合二為一了,而姓氏宗祠更多的是在是供奉家族的祖先。(族譜網:paydaywaterfall.com)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