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的則目和版本演化研究
《三國演義》的則目和版本演化研究
,內(nèi)容摘要《三國演義》版本演化研究中有多種線索,其中通過研究則目標題,是研究各種版
內(nèi)容摘要《 三國 演義》版本演化研究中有多種線索,其中通過研究則目標題,是研究各種版本演化的兩個方法。本文詳細分析了嘉靖元年本和葉逢春本的則目,嘉靖元年本統(tǒng)一為七字,而葉逢春本的則目五、六、七、八字都有。對《三國演義》原本則目有兩種不同的觀點。嘉靖元年本先出者認為,原本為七字,葉逢春本等“志傳”系列版本增字改變?yōu)榈陌俗謽祟}。而葉逢春本先出者認為,原本則目就是多字,而嘉靖元年本改為整齊劃一的七字標題。但從七字標題和少一、兩個字的六、五個字的標題看,葉逢春本先出者仍有合理的解釋,而嘉靖元年本先出者無法給出合理解釋。通過分析各種版本的則目,可以分析版本演化過程。
表1 《三國演義》則目對比統(tǒng)計表 序號則葉本字少,嘉本字多序號則葉本字多,嘉本字少18 曹操謀殺董卓(葉逢春本)曹孟德謀殺董卓(嘉靖元年本)13安喜縣張飛鞭督郵(葉逢春本)安喜張飛鞭督郵(嘉靖元年本)223陶謙三讓徐州陶恭祖三讓徐州216鳳儀亭呂布戲貂蟬鳳儀亭布戲貂蟬331呂布轅門射戟呂奉先轅門射戟338白門樓曹操斬呂布白門曹操斬呂布442關(guān)云長襲車胄關(guān)云長襲斬車胄448劉玄德匹馬奔冀州玄德匹馬奔冀州546曹操三勘吉平曹孟德三勘吉平550關(guān)云長策馬刺顏良云長策馬刺顏良662劉玄德走荊州劉玄德敗走荊州651關(guān)云長延津誅文丑云長延津誅文丑772徐庶走薦孔明徐庶走薦諸葛亮755關(guān)云長擂鼓斬蔡陽云長擂鼓斬蔡陽881劉玄德走江陵劉玄德敗走江陵868劉玄德躍馬跳檀溪玄德躍馬跳檀溪984劉玄德走夏口劉玄德敗走夏口973劉玄德三顧諸葛亮劉玄德三顧茅廬1086諸葛亮激孫權(quán)諸葛亮智激孫權(quán)1074劉玄德風雪訪孔明玄德風雪訪孔明1187諸葛亮說周瑜諸葛亮智說周瑜1175定三分諸葛出茅廬定三分亮出茅廬1291孔明智伏周瑜諸葛亮計伏周瑜1277諸葛亮遺計救劉琦孔明遺計救劉琦13106孫權(quán)合肥大戰(zhàn)孫仲謀合淝大戰(zhàn)1379獻荊州王粲說劉琮獻荊州粲說劉琮14113諸葛亮哭周瑜諸葛亮大哭周瑜1490群英會周瑜智蔣干群英會瑜智蔣干15116馬超渭橋大戰(zhàn)馬孟起渭橋六戰(zhàn)15108劉玄德智娶孫夫人劉玄德娶孫夫人16117許褚大戰(zhàn)馬超許褚大戰(zhàn)馬孟起16114耒陽縣張飛薦龐統(tǒng)耒陽張飛薦鳳雛17118馬超步戰(zhàn)五將馬孟起步戰(zhàn)五將17121趙子龍截江奪幼主趙云截江奪幼主18119張松反難楊修張永年反難楊修18123劉玄德斬楊懷高沛玄德斬楊懷高沛19131關(guān)云長單刀會關(guān)云長單刀赴會19125落鳳坡亂箭射龐統(tǒng)落鳳坡箭射龐統(tǒng)20143劉玄德取漢中劉玄德智取漢中20129葭萌關(guān)張飛戰(zhàn)馬超葭萌張飛戰(zhàn)馬超21150呂蒙智取荊州呂子明智取荊州21139瓦口關(guān)張飛戰(zhàn)張郃瓦口張飛戰(zhàn)張郃22164關(guān)興斬將張苞關(guān)興斬將救張苞22145劉玄德進位漢中王劉備進位漢中王23174孔明一擒孟獲諸葛亮一擒孟獲23160漢中王成都即帝位漢中王成都稱帝24175孔明二擒孟獲諸葛亮二擒孟獲24163吳大夫趙咨說曹丕吳臣趙咨說曹丕25176孔明三擒孟獲諸葛亮三擒孟獲25167劉夜走白帝城夜走白帝城26177孔明四擒孟獲諸葛亮四擒孟獲26189司馬懿定計取街亭司馬懿智取街亭27178孔明五擒孟獲諸葛亮五擒孟獲27211司馬懿大破公孫淵司馬懿破公孫淵28179孔明六擒孟獲諸葛亮六擒孟獲30218司馬師廢主立新君司馬師廢主立君29180孔明七擒孟獲諸葛亮七擒孟獲31227司馬昭南闕弒曹髦司馬昭弒殺曹髦30182孔明上出師表孔明初上出師表32238司馬昭復(fù)奪受禪臺司馬復(fù)奪受禪臺31184孔明智取三郡諸葛亮智取三郡33 32185孔明智伏姜維孔明以智伏姜維34 33194孔明兩出祁山諸葛亮二出祁山35 34196孔明三出祁山諸葛亮三出祁山36 35199孔明四出祁山諸葛亮四出祁山37 36201孔明五出祁山諸葛亮五出祁山38 37203孔明六出祁山諸葛亮六出祁山39 38207秋風五丈原孔明秋風五丈原40 39228姜維棄車大戰(zhàn)姜伯約棄車大戰(zhàn)41 40229姜維洮陽大戰(zhàn)姜伯約洮陽大戰(zhàn)42 本文試圖全面分析葉逢春本的所有標題和嘉靖元年本的所有標題,最后再得出結(jié)論。
《三國演義》版本演化研究
在《三國演義》版本研究方面,從五十年代開始,一直認為《三國演義》版本演化過程比較簡單,嘉靖元年本是最早、最接近羅貫中原作的版本。但近年來經(jīng)國內(nèi)外學者(如中國周強,澳大利亞柳存仁、馬蘭安、英國魏安,日本小川環(huán)樹、西野貞治、金文京、上田望、中川諭等)的研究,對其演化過程有了新的認識,有了很大進展。現(xiàn)在一種觀點認為:一些版本比嘉靖元年本出版年代晚的“志傳本”的祖本,保留了比嘉靖元年本更早的內(nèi)容,“志傳本”的祖本可能更接近于羅貫中的原著。但仍有一些學者堅持嘉靖元年本更接近羅貫中原本。目前對此學術(shù)界還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認識?!度龂萘x》版本演化是非常復(fù)雜的,分析《三國演義》版本演化的線索非常多,包括書名、則(段、節(jié))目、分則、分卷、情節(jié)(關(guān)索、伍伯等)、小字注(“舊本”)、脫文、語言、數(shù)字、人名、地名、“論”、“贊”、“評”、周靜軒詩等。1、書名:《三國演義》有多種書名,而且許多版本中各卷的書名也不一致,主要書名是《 三國志通俗演義》和《三國志傳》(或《三國志史傳》)。通過詳細分析《三國演義》的書名,希望能探討《三國演義》書名的演化,以及探討《三國演義》原本的書名。但根據(jù)現(xiàn)有資料還無法得出肯定的結(jié)論。2、序言:各種版本一般都有“序言”,這些序言也提供了一些分析《三國演義》版本的線索,很值得研究,。3、題署:不同版本的作者題署不同,嘉靖元年本的作者題署為“后學羅本貫中編次”,而葉逢春本等“志傳”系列版本題署為“東原羅本貫中編次”,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兩種題署?哪個題署更合理,更可能是作者自己的題署?目前也很難判斷。4、分卷:這些版本都分為240則,但不同的版本分卷不同,主要有以下幾種:l 二十四卷:嘉靖元年本、李卓吾評本、李漁評本;l 十二卷:周曰校、夏振宇等“演義”系列本;l 十卷:葉逢春本;l 二十卷:《三國志傳》系列、鐘伯敬評本。l 六卷:《三國英雄志傳》系列二酉堂等刊本。《三國演義》分卷是如何演化的?《三國演義》原本是多少卷?很值得研究,目前很難判斷。5、則(節(jié)、段)目:各種版本則(節(jié)、段)目的字數(shù)不同,嘉靖元年本都為七字,很整齊。而《三國志傳》系列本則目的字數(shù)有五、六、七、八字等多種。一種意見認為,《三國演義》原本的則(節(jié)、段)目的字數(shù)不整齊,而嘉靖元年本修改為整齊的七字。但必須注意,反過來從整齊的七字,修改為不整齊的五、六、七、八字也是可以成立的,只是哪種可能性更大。經(jīng)過詳細分析,要根據(jù)則目判斷版本的先后還是困難的。6、分則(節(jié)、段)處:不同版本的“分則處”基本相同,但嘉靖元年本和葉逢春本等“志傳”系列有兩處分則不同,總共有27則不同。經(jīng)過分析,一般認為原本的分則處與嘉靖元年本一致,而葉逢春本發(fā)生了錯誤。但理論上,相反的結(jié)果也有可能。7、人物表:各種版本正文前一般都有一個人物表,嘉靖元年本稱為《三國志宗僚》,葉逢春本稱為《三國君臣 姓氏附錄》,兩書的人物表在細節(jié)上還有一些差別,而到底哪個版本接近《三國演義》原本,還需要仔細分析。8、年代記錄:葉逢春本等《三國志傳》系列本、周曰校本、夏振宇本每卷的卷首或卷末都有類似《資治通鑒》的年代起止記錄,而嘉靖元年本卻沒有。一般認為《三國演義》原本應(yīng)該有年代起止記錄,與葉逢春本一致。但相反,這些年代起止記錄是后補的可能性也存在。9、總歌:在葉逢春本等《三國志傳》系列本卷一首有三十二句的七言“總歌”,而嘉靖元年的修髯子《引》中也有六十四句七言詩。《三國演義》原本是否有“總歌”?如有是什么樣,也需要研究。10、圖像:嘉靖元年本沒有圖像,而葉逢春本等《三國志傳》系列本都采用上圖下文形式。特別注意的是葉逢春本卷首有元峰子序文“三國志傳加像序”,這說明在葉逢春本之前有大量沒有圖象的《三國演義》,葉逢春本并非最早的刻本,《三國演義》原本很可能是無圖象的。11、 故事情節(jié): 很早就有學者發(fā)現(xiàn)各種《三國演義》版本中有些故事情節(jié)不同,嘉靖元年本和各種“志傳”系列版本故事情節(jié)上差別舉例如下。l 關(guān)索(花關(guān)索): 這是《三國演義》版本中最大、最突出的情節(jié)差異。嘉靖元年本和葉逢春本都沒有任何關(guān)索故事,但以后的“演義”系列本和“志傳”系列本都有不同的關(guān)索(花關(guān)索)故事,現(xiàn)在一般認為《三國演義》原本沒有關(guān)索故事,但還有學者認為原本中本來就有關(guān)索(花關(guān)索)故事,而沒有關(guān)索(花關(guān)索)故事是了。另外,如關(guān)索(花關(guān)索)是后插入的,它是是如何插入的,還值得研究。l 伍伯 關(guān)羽水淹七軍中,葉逢春描寫龐德有一部將名“伍伯”,而嘉靖元年本中卻為“五百人”或“五百將”。查《三國志·龐德傳》應(yīng)為“伍伯”,因此一些學者認為,羅貫中閱讀《三國志》非常仔細,決不會犯如此錯誤,所以應(yīng)該是葉逢春本接近原本。但這只是推測,不是“鐵證”,理論上不能排除羅貫中犯錯誤、后來版本做了修訂的可能性。至于哪種可能性更大,還很難判斷。l 顏良之死 《三國演義》中許多人物之死在不同版本中的描述不同。在毛本、李卓吾等評本中,關(guān)羽殺到顏良面前時,顏良還未及問話,就被關(guān)羽所殺。顏良這樣不加抵抗地被殺很奇怪。但在周曰校本中,有一小段雙行小字“補注”,說劉備在顏良出征前曾與顏良打招呼,以致其喪失警惕而被殺。嘉靖元年本也有這一段完全相同的雙行小字注,只是沒有“補注”字樣。而查“志傳”系列,發(fā)現(xiàn)這段描述不是雙行小字注,而是正文。從這些變化,可以認為,原本中確有這段描述,在嘉靖元年本中改成了雙行小字注,而到李卓吾和毛評本中,則完全刪除了這段描述。l 糜夫人之死 長坂坡之戰(zhàn)糜夫人自殺身死,嘉靖元年本描述糜夫人是投井而死,而葉逢春本描寫的卻是觸墻而死,二者截然不同。到底原本描寫是哪樣,很難判斷。一些學者根據(jù)具體的描寫和《三國志平話》的描寫,認為葉逢春本可能接近原本,但這只是推測,反之也是可能的。l 張苞之死對于張苞之死,嘉靖元年本分在兩則中描述,而葉逢春本集中在一則中就敘述清楚了。看似葉逢春本敘述更合理,但無法斷定哪個版本更接近《三國演義》原本。各種版本情節(jié)差異還很多,目前根據(jù)這些情節(jié)很難判斷版本先后。12、人名人名、地名是有根據(jù)可查的,因此可以由此判斷哪個版本有錯誤。嘉靖元年本和葉逢春本在人物的人名上,也有一些差異。一些學者試圖從人名差別分析版本演化,這的確是一個分析思路[1]。但這種分析的兩個前提是,第一,這些錯誤不是傳抄、刻印造成的,如果這些錯誤可能是由傳抄和刻印造成的,則這種分析就有疑問。但如張翼德(“志傳”系列)和張益德(嘉靖元年本)這樣多次出現(xiàn)的人名錯誤,就肯定不會是傳抄、刻印錯誤,而是刻意的修訂。第二,必須判明,這些錯誤是原本就有的錯誤,以后的版本改正;還是原本沒有錯誤,而是以后的版本修訂中,發(fā)生了錯誤。但這種判別是非常困難德的,如張翼德和張益德哪個是原本所用?哪個是修改后的?僅根據(jù)這些差異,很難判別哪個版本更接近《三國演義》原本。13、地名、地理錯誤嘉靖元年本和葉逢春本在地名、地理錯誤上,也有一些差異。如“壽張”、“壽陽”,“沂水關(guān)”、“汜水關(guān)”,“襄城”、“穣城”,“劍閣”、“劍關(guān)”等。是否可利用地名差異判斷版本演化?這種分析的兩個前提是,第一,這些錯誤不是傳抄、刻印造成的,如果這些錯誤可能是由傳抄和刻印造成的,則這種分析就有疑問?!耙仕P(guān)”(嘉靖元年本)、“汜水關(guān)”(“志傳”系列)這樣多次出現(xiàn)的地名錯誤,就肯定不會是傳抄、刻印錯誤,而是刻意的修訂。第二,必須判明,這些錯誤是原本就有的錯誤,以后的版本改正;還是原本沒有錯誤,而是以后的版本修訂中,發(fā)生了錯誤。但這種判別是非常困難德的,如“沂水關(guān)”、“汜水關(guān)”哪個是原本所用?哪個是修改后的?和人名一樣,分析這些差異很難肯定哪個版本更接近《三國演義》原本。14、數(shù)字 一些學者發(fā)現(xiàn),嘉靖元年本和葉逢春本在一些數(shù)字上,也有一些差異,嘉靖元年本更合理,并據(jù)此判斷嘉靖元年本更接近原本。但第一,這些差異并非全部是嘉靖元年更合理,第二,即便是嘉靖元年本正確,“志傳”系列錯誤,也存在兩種可能,一種是嘉靖元年本正確,而葉逢春本“標新立異”修改成錯誤;另一種是“志傳”系列出錯,而嘉靖元年本做了改正。理論上浙兩種情況都可能性存在,正說成立,反說也成立。所以從數(shù)字差異還很難判定哪個版本更接近《三國演義》原本。15、文史對照 在分析版本演化時,經(jīng)常采用文史對照的分析方法。哪個版本的記述更接近歷史,就認為哪個版本接近原本。這種分析的前提是,原本記述是與歷史一致的,沒有錯誤。但原本描寫也可能就與歷史不同,發(fā)生錯誤,而后來的版本發(fā)現(xiàn)錯誤,做了修改,這種可能性也是存在的。所以這種利用文史對照來判斷版本演化要非常小心。16、文字比較:刪節(jié)、脫文,敘述通順、流暢各種版本的文字差異很大,各種版本都各有不同的刪節(jié)、脫漏,脫文是判斷版本演化的一個重要方法。許多學者利用脫文判斷版本演化,認為有脫文、銜接不合理的版本是后出、有遺漏的版本,無脫文的版本更接近原本。但脫文也不是“鐵證”,相反的結(jié)果也有可能,即原本就有脫文、銜接不合理,而后的版本發(fā)現(xiàn)后,改正了。比較文字和脫文也是判別版本演化的一個因素,但分析的工作量很大,也可能很難由此得出明確的結(jié)論,說明哪個版本更接近原本。17、同詞脫文脫文包括一般的脫文和同詞脫文(串句脫文)。嘉靖元年本和“志傳”系列版本都各有串句脫文,二者串句脫文也完全不同,這充分說明二者沒有直接的承繼關(guān)系。利用串句脫文可以分析版本之間的承繼關(guān)系,但很難判別哪個版本更接近原本。18、方言、俗語、讀音 一些學者發(fā)現(xiàn),“志傳”系列的某些版本中保存了許多方言、俗語、諧音等,這些方言、俗語、諧音等,據(jù)此認為“志傳”系列更接近原本。但理論上也存在,原本并沒有這些方言、俗語、諧音等,是后來的抄書人加入的,所以方言、俗語、諧音等也不是《三國演義》版本研究的鐵證。19、標點《三國演義》各種版本中,有的版本加了標點,有的版本沒有標點。有標點的是嘉靖元年本和少量的“志傳”系列本(如余象斗本),而葉逢春本和其他絕大多數(shù)“志傳”系列版本都沒有標點。一般來說,版本演化應(yīng)該是從無標點過渡到有標點。如果只這樣,《三國演義》原本應(yīng)該是無標點的,這樣無標點的葉逢春本和其他絕大多數(shù)“志傳”系列版本更接近羅貫中原本。20、周靜軒詩 周靜軒詩是分析《三國演義》版本演化的一個重要線索。在不同版本中周靜軒詩有無、多少,差別很大,一些學者就根據(jù)各種版本收入的周靜軒詩的差異,分析版本演化。經(jīng)過詳細分析,可以判斷,《三國演義》原本中可能沒有周靜軒詩。而目前現(xiàn)存的版本中,只有嘉靖元年本沒有周靜軒詩,所以可以認為在周靜軒詩方面,嘉靖元年本可能接近原本面貌。21、論、贊、評 嘉靖元年本中存在大量來自史書的“論”、“贊”、“評”。一些學者仔細分析這些“論”、“贊”、“評”后,認為有些“論”、“贊”、“評”是嘉靖元年本后插入的。但理論上也存在,《三國演義》由于原本是文人據(jù)史書所編寫,因此原來就有很多的“論”、“贊”、“評”。后來“志傳”系列版本因為其讀者是普通百姓,因此將嘉靖元年本中不易閱讀的“論”、“贊”、“評”刪去或改寫了。所以“論”、“贊”、“評”也不是“鐵證”。22、小字注 嘉靖元年本以及一些“志傳”系列本都有一些小字注,這些小字注中提供了很多有關(guān)版本演化的線索,許多學者對此進行了仔細研究。最知名的小字注是“舊本”。這是研究《三國演義》版本演化的一條重要而關(guān)鍵的證據(jù),不斷被各鐘文章所引用。嘉靖元年本的一條注釋稱:存在“舊本”,而各種“志傳”系列版本正與“舊本”的特征一致,說明各種“志傳”系列版本就是嘉靖元年本之前的“舊本”。這條證據(jù)不存在相反的解釋,因此這是非常少的一個“鐵證”,它證明現(xiàn)在看到的嘉靖元年本決非最早的版本,之前肯定存在“舊本”。其他小字注也很值得研究。由此可知,《三國演義》版本演化研究需要注意以下幾點:l 不能泛泛而談“哪個版本接近原本”:《三國演義》版本演化有二十多種線索,換個說法就是,所謂的《三國演義》實際包含這二十多方面特征。因此,不能泛泛而談“哪個版本接近原本”。l 只能說在哪個方面接近原本:要分析哪個版本接近原版,應(yīng)該明確說明在以上二十多方面,是在哪個方面接近原本?是在某些故事情節(jié)?某些文字?則目?分則?周靜軒詩?各種論贊評?人物表?年代記錄?總歌?每一個項目都可以進行詳細的分析,舉出非常多的例證,都可以寫成很長的論文。以上二十幾個項目對分析《三國演義》版本演化重要性各有不同,有的很重要,如故事情節(jié)、文字、則目、分則、周靜軒詩、各種論贊評等,而有的不太重要,如人物表、年代記錄、總歌等。針對某個項目,可能可以根據(jù)這個項目判別版本演化的先后。但可能是有的項目支持嘉靖元年本接近原本,有的項目支持“志傳”系列版本接近原本。由于缺乏材料,只是可以說,在以上二十多個項目中,在某個項目上,哪個版本更接近原本。而從總體看,最終可能很難判別出哪個版本更接近原本。這是本文分析《三國演義》版本演化的主導思路和結(jié)論,《三國演義》版本問題是非常復(fù)雜的問題,決不能僅根據(jù)個別或少量的證據(jù),就輕易判斷某個版本接近《三國演義》原本。《三國演義》則目與版本演化
分析《三國演義》版本演化有多種線索,其中一個重要線索是則目。很早就有學者發(fā)現(xiàn),“演義”系列每則目的字數(shù)都是整齊的七字,而“志傳”系列每則目的字數(shù)不固定,少的有五字,多的有八字。是否可以利用標題這些字數(shù)差別來判別版本的先后?劉世德先生對此持否定態(tài)度[2],認為: 不能僅就個節(jié)標目字數(shù)的整齊與否,來判斷嘉靖壬午本和葉逢春刊本孰先孰后。某甲說,嘉靖壬午本2/6“鳳儀亭布戲 貂蟬”、8/5“定三分亮出茅廬”、“8/9“獻荊州粲說劉琮”、9/10“群英會瑜智蔣干”等標目,不免給人以削足就履的感覺,可見是出于嘉靖壬午本整理著的修飾,因而嘉靖壬午本必晚于葉逢春刊本。某乙卻說,原稿就是整齊劃一的七標目,由于存在著缺陷,所以葉逢春刊本整理者才采用增字的辦法予以彌補;于是“鳳儀亭布戲貂蟬”變?yōu)?/16的“鳳儀亭呂布戲貂蟬”,“定三分亮出茅廬”變?yōu)?/3的“定三分諸葛出茅廬”,“獻荊州粲說劉琮”變?yōu)?/7的“獻荊州王粲說劉琮”,“群英會瑜智蔣干”變?yōu)?/18的“群英會周瑜智蔣干”。是某甲說的正確,還是某乙說得有道理?一時難以辨認。七字標題八字標題七字標題五六字標題嘉靖元年本葉逢春本圖1 不同版本則標題字數(shù)不同240則31(24)則169則40(45)則
劉先生的分析方法是正確的,但還不全面。劉先生只比較了葉逢春本八字標題和嘉靖元年本七字標題,但葉逢春本還有少于七字的六、五字標題,而劉先生沒有比較和分析。
表1 《三國演義》則目對比統(tǒng)計表 序號則葉本字少,嘉本字多序號則葉本字多,嘉本字少18 曹操謀殺董卓(葉逢春本)曹孟德謀殺董卓(嘉靖元年本)13安喜縣張飛鞭督郵(葉逢春本)安喜張飛鞭督郵(嘉靖元年本)223陶謙三讓徐州陶恭祖三讓徐州216鳳儀亭呂布戲貂蟬鳳儀亭布戲貂蟬331呂布轅門射戟呂奉先轅門射戟338白門樓曹操斬呂布白門曹操斬呂布442關(guān)云長襲車胄關(guān)云長襲斬車胄448劉玄德匹馬奔冀州玄德匹馬奔冀州546曹操三勘吉平曹孟德三勘吉平550關(guān)云長策馬刺顏良云長策馬刺顏良662劉玄德走荊州劉玄德敗走荊州651關(guān)云長延津誅文丑云長延津誅文丑772徐庶走薦孔明徐庶走薦諸葛亮755關(guān)云長擂鼓斬蔡陽云長擂鼓斬蔡陽881劉玄德走江陵劉玄德敗走江陵868劉玄德躍馬跳檀溪玄德躍馬跳檀溪984劉玄德走夏口劉玄德敗走夏口973劉玄德三顧諸葛亮劉玄德三顧茅廬1086諸葛亮激孫權(quán)諸葛亮智激孫權(quán)1074劉玄德風雪訪孔明玄德風雪訪孔明1187諸葛亮說周瑜諸葛亮智說周瑜1175定三分諸葛出茅廬定三分亮出茅廬1291孔明智伏周瑜諸葛亮計伏周瑜1277諸葛亮遺計救劉琦孔明遺計救劉琦13106孫權(quán)合肥大戰(zhàn)孫仲謀合淝大戰(zhàn)1379獻荊州王粲說劉琮獻荊州粲說劉琮14113諸葛亮哭周瑜諸葛亮大哭周瑜1490群英會周瑜智蔣干群英會瑜智蔣干15116馬超渭橋大戰(zhàn)馬孟起渭橋六戰(zhàn)15108劉玄德智娶孫夫人劉玄德娶孫夫人16117許褚大戰(zhàn)馬超許褚大戰(zhàn)馬孟起16114耒陽縣張飛薦龐統(tǒng)耒陽張飛薦鳳雛17118馬超步戰(zhàn)五將馬孟起步戰(zhàn)五將17121趙子龍截江奪幼主趙云截江奪幼主18119張松反難楊修張永年反難楊修18123劉玄德斬楊懷高沛玄德斬楊懷高沛19131關(guān)云長單刀會關(guān)云長單刀赴會19125落鳳坡亂箭射龐統(tǒng)落鳳坡箭射龐統(tǒng)20143劉玄德取漢中劉玄德智取漢中20129葭萌關(guān)張飛戰(zhàn)馬超葭萌張飛戰(zhàn)馬超21150呂蒙智取荊州呂子明智取荊州21139瓦口關(guān)張飛戰(zhàn)張郃瓦口張飛戰(zhàn)張郃22164關(guān)興斬將張苞關(guān)興斬將救張苞22145劉玄德進位漢中王劉備進位漢中王23174孔明一擒孟獲諸葛亮一擒孟獲23160漢中王成都即帝位漢中王成都稱帝24175孔明二擒孟獲諸葛亮二擒孟獲24163吳大夫趙咨說曹丕吳臣趙咨說曹丕25176孔明三擒孟獲諸葛亮三擒孟獲25167劉夜走白帝城夜走白帝城26177孔明四擒孟獲諸葛亮四擒孟獲26189司馬懿定計取街亭司馬懿智取街亭27178孔明五擒孟獲諸葛亮五擒孟獲27211司馬懿大破公孫淵司馬懿破公孫淵28179孔明六擒孟獲諸葛亮六擒孟獲30218司馬師廢主立新君司馬師廢主立君29180孔明七擒孟獲諸葛亮七擒孟獲31227司馬昭南闕弒曹髦司馬昭弒殺曹髦30182孔明上出師表孔明初上出師表32238司馬昭復(fù)奪受禪臺司馬復(fù)奪受禪臺31184孔明智取三郡諸葛亮智取三郡33 32185孔明智伏姜維孔明以智伏姜維34 33194孔明兩出祁山諸葛亮二出祁山35 34196孔明三出祁山諸葛亮三出祁山36 35199孔明四出祁山諸葛亮四出祁山37 36201孔明五出祁山諸葛亮五出祁山38 37203孔明六出祁山諸葛亮六出祁山39 38207秋風五丈原孔明秋風五丈原40 39228姜維棄車大戰(zhàn)姜伯約棄車大戰(zhàn)41 40229姜維洮陽大戰(zhàn)姜伯約洮陽大戰(zhàn)42 本文試圖全面分析葉逢春本的所有標題和嘉靖元年本的所有標題,最后再得出結(jié)論。
嘉靖元年本七字則目與葉逢春本八字則目
嘉靖元年本240則每則的標題確實全部是非常整齊的七字,這完全是作者為整齊劃一所為。而葉逢春本240則的標題中,有169則與嘉靖元年本一樣,同為七字。但葉逢春本正文標題有31則目的字數(shù)超過了七字,為八字,總目錄中有24則,占總數(shù)的12.9%和10%。比較全部31(24個)個七字標題和八字標題,明顯看出,全部標題都是八字標題更合理,而缺少一個字的七字標題表述得都不清楚。從版本演化角度看,七字標題和八字標題誰先誰后,實際有正反兩種可能性。嘉靖元年本先出者認為,葉逢春本等“志傳”系列版本由于讀者是下層老百姓,為表達的更清楚,所以葉逢春本的改編者將原來整齊劃一的七字的標題,增字改變?yōu)楸磉_更為清楚的八字標題。所以七字標題的嘉靖元年本先出,而增字為八字標題的葉逢春本后出。而葉逢春本先出者認為,嘉靖元年本的讀者是上層文人,因此改編者更追求形式上標題的整齊劃一,而不考慮內(nèi)容表述是否清晰。所以嘉靖元年本改編者將原來表達很清楚的八字標題,削減一字,改為整齊劃一的七字標題。所以八字標題的葉逢春本先出,而減字為七字標題的嘉靖元年本后出。應(yīng)該說,這兩種說法都很有道理,兩種觀點不相上下,因此單從八字和七字的標題是無法判斷誰更有道理。葉逢春本五、六字則目
以上分析葉逢春本多字的八言標題,實際葉逢春本與嘉靖元年本相比,還有減少一字的六字或五字的標題。對此,雙方又做何解釋呢?哪種解釋更合理呢?從這個差別是否可以判別哪種可能性更大呢?首先,全面統(tǒng)計嘉靖元年本和葉逢春本240則的標題,葉逢春本有39(正文則目)、41個標題(總目錄)少一字,為六字;有1(正文則目)、4個標題(總目錄)少兩個字,為五字,合計40(正文則目)、45個標題(總目錄)字數(shù)少于嘉靖元年本的七字標題,實際比八字則目還要多。這40(45)個標題簡單分為兩類。一類是人名,如三個字的“劉玄德”、“諸葛亮”、“曹孟德”、“孫仲謀”、“馬孟起”、“張永年”、“呂子明”、“姜伯約”、“姜維”,和兩個字的“劉備”、“孔明”、“曹操”、“孫權(quán)”、“馬超”、“張松”、“呂蒙”、“姜維”等。另一類是“謀殺”和“殺”、“敗走”和“走”、“智激”和“激”、“智取”和“取”、“赴會”和“會”等。特別需要注意的是,七字標題和少一、兩個字的六、五個字的標題相比,并不象上述八字標題和七字標題那樣有很大的區(qū)別,即便是六字、五字,也表達得很清楚。從這一點看,仿照八字標題變?yōu)槠咦謽祟},葉逢春本先出者認為,“演義”版本改編者同樣為了追求整齊劃一,因此將原來表達已經(jīng)很清楚的六字或五字標題,再增加一兩個字,都統(tǒng)一改為的七字標題。所以有六字和五字標題的“志傳”系列先出,而增字為七字標題的“演義”系列后出。這樣的解釋仍然很合理。前面已經(jīng)說明,七字標題和少一、兩個字的六、五個字的標題都表達得很清楚。這樣,嘉靖元年本先出者就無法再象七字標題增字改變?yōu)榘俗帜菢?,認為增字是為表達更為清楚。換句話說,認為嘉靖元年本先出者要解釋,為何葉逢春本的改編者,一定要將本來比較整齊、也表達得很清楚的七字標題,非要要減少一兩個字,改為六字和五字標題呢?只有一種解釋:這是葉逢春本隨意改編修訂所造成的。而這種隨意的改編是完全可能的?,F(xiàn)在所依據(jù)的葉逢春本明確是“新刊”本(卷一首、卷四首、卷六末、卷七末、卷八首),或“重刊本(卷六首),因此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葉逢春本是經(jīng)過修訂的,這樣現(xiàn)在所看到的多字和少字的標題就可能是修訂的,或新刊或重刊中發(fā)生的錯誤。如果是這樣,那么現(xiàn)在葉逢春本的標題就不能作為最初的版本來分析,上述的所有分析就無意義了。 表1 “演義”系列與“志傳”系列則目差異分析表 “演義”系列“志傳”系列對象上層文人下層百姓字數(shù)75、6、7、8、9整齊整齊不整齊含義個別回目含意不清含意全部清楚適應(yīng)適應(yīng)上層文人適應(yīng)下層百姓錯誤無錯誤有錯誤、遺漏一致內(nèi)部一致內(nèi)部有不一致現(xiàn)象修飾文字有修飾可能無修飾,直白 如何判別葉逢春本的標題是否經(jīng)過修訂呢?雖然我們找不到刊印時間早于葉逢春本的版本,但我們可找到許多刊印時間比葉逢春本遲的版本,如果這些版本的標題與葉逢春本幾乎完全一致,那么,葉逢春本的標題經(jīng)過修訂的可能性就不大。但如果這些版本的標題與葉逢春本相比,有很多差異,那么葉逢春本的標題經(jīng)過修訂的可能性就很大,上述分析的正確性就值得懷疑了。為此,我們將葉逢春本與嘉靖元年本、“志傳”系列鄭少垣本的標題做了詳細比較。表2 “志傳”系列版本標題比較表版本7字→6字7字→8字6字→7字8字→7字8字→9字總數(shù)嘉靖元年→葉逢春本4031 71葉逢春本→鄭少垣本8454122 嘉靖元年本 葉逢春本 鄭少垣(聯(lián)輝堂)第十則 虎牢關(guān)三戰(zhàn)呂布 虎牢關(guān)三戰(zhàn)呂布 虎牢三戰(zhàn)呂布第一百五則 黃忠魏延獻長沙 黃忠魏延獻長沙 關(guān)索荊州認父第一百四十九則 關(guān)云長刮骨療毒 關(guān)云長刮骨療毒 云長刮骨療毒第一百五十一則 關(guān)云長大戰(zhàn)徐晃 關(guān)云長大戰(zhàn)徐晃 關(guān)公大戰(zhàn)徐晃第一百五十二則 關(guān)云長夜走麥城 關(guān)云長夜走麥城 關(guān)公夜走麥城第二百三十五則 蜀后主輿櫬出降 蜀后主輿櫬出降 蜀后主輿出降 第二百三十六則 鄧艾鐘會大爭功 鄧艾鐘會大爭功 鄧艾鐘會大爭第六十九則 劉玄德遇司馬徽 玄德遇司馬德操 劉玄德遇司馬德操第八十五則 諸葛亮舌戰(zhàn)群儒 諸葛亮舌戰(zhàn)群儒 諸葛亮舌戰(zhàn)辯群儒第一百四則 趙子龍智取桂陽 趙云智取桂陽城 子龍翼德各得郡城第二百則 孔明祁山布八陣 孔明祁山布八陣 孔明祁山布八陣圖第七十二則 徐庶走薦諸葛亮 徐庶走薦孔明 徐庶走薦諸葛亮第八十八則 周瑜定計破曹操 周瑜定破曹操 周瑜定計破曹操第九十一則 諸葛亮計伏周瑜 孔明智伏周瑜 諸葛亮計伏周瑜第一百六十四則 關(guān)興斬將救張苞 關(guān)興斬將張苞 關(guān)興斬將救張苞第一百十三則 諸葛亮大哭周瑜 諸葛亮哭周瑜 諸葛亮大哭周瑜第一百八則 劉玄德娶孫夫人 劉玄德智娶孫夫人 劉玄德娶孫夫人第一百三十九則 瓦口張飛戰(zhàn)張郃 瓦口關(guān)張飛戰(zhàn)張郃 張飛關(guān)索取閬中第二百二八則 司馬師廢主立君 司馬師廢主立新君 司馬立王廢新君第七十五則 定三分亮出茅廬 定三分諸葛出茅廬 定三分諸葛亮出茅廬 由此可以看出: 1、葉逢春本:與嘉靖元年本相比,有71則與嘉靖元年本七字標題不同,占240則總數(shù)的30%左右,即有1/3的標題不同,這個差異是比較大的。其中,40個七字標題變?yōu)榱謽祟},31個七字標題變?yōu)榘俗只蚓抛謽祟}。 2、鄭少垣本(聯(lián)輝堂本):與葉逢春本相比,有22則發(fā)生變化,占240則的8.3%,比葉逢春本與嘉靖元年本的差異(30%)小得多,但也有近1/10的差異。如果將鄭少垣本和嘉靖元年本相比,有71個標題不同,仍然占30%,幾乎與葉逢春本完全一致。因此,既然鄭少垣本與葉逢春本相比,有10%標題不同,做了修訂。那么,葉逢春本與嘉靖元年本標題有30%不同,這些差異,也很可能是葉逢春本修訂造成的。如果是這樣,那么仍然存在葉逢春本的祖本的標題,可能和嘉靖元年本一樣,也是全部七字標題?,F(xiàn)在看到的葉逢春本和其他“志傳”系列版本不整齊的則目,完全是“志傳”系列版本整理者修訂而成的。則目總結(jié)
嘉靖元年本先出者認為,葉逢春本等“志傳”系列版本為表達更為清楚,將原來整齊劃一的七字的標題,增字改變?yōu)榈陌俗謽祟}。所以七字標題的嘉靖元年本先出,而增字為八字標題的葉逢春本后出。而葉逢春本先出者認為,是嘉靖元年本的改編者為追求形式上標題的整齊劃一,將原來表達很清楚的八字標題,削減一字,改為整齊劃一的七字標題。所以八字標題的葉逢春本先出,而減字為七字標題的嘉靖元年本后出。但從七字標題和少一、兩個字的六、五個字的標題看,葉逢春本先出者的解釋,仍是嘉靖元年本的改編者為追求形式上標題的整齊劃一,將原來表達已很清楚的六字和五字標題,增加字,改為整齊劃一的七字標題,這樣的解釋仍比較合理。而嘉靖元年本先出者對此的解釋,只能認為是葉逢春本修訂隨意修訂,這樣解釋不合理,很難令人信服。但是,由于存在后出的版本葉逢春本的則目被修訂的情況,所以目前所看到的葉逢春本混亂的則目,很可能被修訂過,其原本則目仍可能是整齊的七字。所以,無法根據(jù)標題的字數(shù),判別哪個版本接近原本。作者:周文業(yè)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 沒有了 ———
編輯:阿族小譜
相關(guān)資料
文章價值打分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當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觀點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賞犒勞一下作者~
打賞作者
“感謝您的打賞,我會更努力的創(chuàng)作”
— 請選擇您要打賞的金額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賞成功!
“感謝您的打賞,我會更努力的創(chuàng)作”
返回
打賞
私信
24小時熱門
推薦閱讀
· 《三國演義》的分則和版本演化研究
內(nèi)容摘要《三國演義》版本演化研究中有多種線索,其中通過研究分則,是研究各種版本演化的兩個方法。本文詳細分析了嘉靖元年本和葉逢春本的分則,不同版本的“分則處”基本相同,但嘉靖元年本和葉逢春本有兩處分則不同。經(jīng)過分析,一般認為原本的分則處與嘉靖元年本一致,而葉逢春本發(fā)生了錯誤。通過分析各種版本的分則處,可以分析版本演化過程?!度龂萘x》版本演化研究在《三國演義》版本研究方面,從五十年代開始,一直認為《三國演義》版本演化過程比較簡單,嘉靖元年本是最早、最接近羅貫中原作的版本。但近年來經(jīng)國內(nèi)外學者(如中國周強,澳大利亞柳存仁、馬蘭安、英國魏安,日本小川環(huán)樹、西野貞治、金文京、上田望、中川諭等)的研究,對其演化過程有了新的認識,有了很大進展。現(xiàn)在一種觀點認為:一些版本比嘉靖元年本出版年代晚的“志傳本”的祖本,保留了比嘉靖元年本更早的內(nèi)容,“志傳本”的祖本可能更接近于羅貫中的原著。但仍有一些學者堅持嘉...
· 《三國演義》周靜軒詩、關(guān)索故事與版本演化研究
內(nèi)容摘要《三國演義》中有大量周靜軒詩,而《三國演義》原本中是沒有周靜軒詩的,這些詩并非都是“周靜軒詩”,嘉靖元年本中12首沒有署名的所謂“周靜軒詩”,實際并非“周靜軒詩”。周靜軒詩最早可能是從葉逢春本開始插入的,以后又不斷被改編?!度龂萘x》中有關(guān)索和“花關(guān)索”兩種關(guān)索故事,原本也沒有任何關(guān)索故事,兩種關(guān)索故事也是在不同的版本中先后被分別插入的。綜合分析不同版本的周靜軒詩和關(guān)索故事,可以探索《三國演義》版本演化過程?!度龂萘x》版本演化研究在《三國演義》版本研究方面,從五十年代開始,一直認為《三國演義》版本演化過程比較簡單,嘉靖元年本是最早、最接近羅貫中原作的版本。但近年來經(jīng)國內(nèi)外學者(如中國周強,澳大利亞柳存仁、馬蘭安、英國魏安,日本小川環(huán)樹、西野貞治、金文京、上田望、中川諭等)的研究,對其演化過程有了新的認識,有了很大進展?,F(xiàn)在一種觀點認為:一些版本比嘉靖元年本出版年代晚的“志傳本”的...
· 《三國演義》版本研究的新進展
《三國演義》版本甚多,僅現(xiàn)存的明代刊本就有大約30種,清代刊本70余種。各種版本數(shù)量之多,關(guān)系之復(fù)雜,在古代小說中都十分突出。過去一個長時期中,人們對此缺乏認真細致的研究,誤以為《三國》的版本問題比較簡單,形成這樣幾點普遍的誤解:(1)明代嘉靖壬年(元年,1522年)序刻本《三國志通俗演義》是最接近羅貫中原作的版本,或者就是羅氏原作;(2)《三國演義》只有由嘉靖元年本派生的一個版本系統(tǒng);(3)在眾多的《三國》版本中,最值得重視的只有嘉靖元年本(一些人徑直稱之為“羅本”)和清初毛綸、毛宗崗父子評改本(簡稱“毛本”)兩種。1968年,日本著名學者小川環(huán)樹博士率先指出:明代萬歷以后出版的若干《三國》版本,包含嘉靖元年本完全沒有的有關(guān)關(guān)索的情節(jié),可見它們并非都是出自嘉靖元年本。1976年,澳大利亞著名華裔學者柳存仁教授發(fā)表《羅貫中講史小說之真?zhèn)涡再|(zhì)》一文,對《三國》版本源流問題提出了重要的新見。2...
· 《三國演義》版本研究的新進展
1968年,日本著名學者小川環(huán)樹博士率先指出:明代萬歷以后出版的若干《三國》版本,包含嘉靖元年本完全沒有的有關(guān)關(guān)索的情節(jié),可見它們并非都是出自嘉靖元年本。1976年,澳大利亞著名華裔學者柳存仁教授發(fā)表《羅貫中講史小說之真?zhèn)涡再|(zhì)》一文,對《三國》版本源流問題提出了重要的新見。20世紀80年代以來,特別是1987年1月中國《三國演義》學會在昆明舉行首屆《三國演義》版本研討會以來,中外學者對《三國》版本的研究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取得了明顯的進展。這里拈出兩個問題,予以評述。一、關(guān)于版本演變的源流關(guān)系在現(xiàn)存的明代《三國》版本中,數(shù)量最多的是諸本《三國志傳》。過去,由于上述對《三國》版本關(guān)系的誤解,人們將其視為“俗本”而不予重視。對此,柳存仁在《羅貫中講史小說之真?zhèn)涡再|(zhì)》中首先提出異議,認為:“《三國志傳》之刻本,今日所得見者雖為萬歷甚至天啟年間所刊刻,時間固遠在嘉靖壬午本《三國志通俗演義》之后,然其...
· 二十世紀《三國演義》的版本研究
[摘要]二十世紀《三國演義》的版本研究在版本的調(diào)查、輯錄、整理和版本系統(tǒng)、衍變的考證以及羅貫中原本形態(tài)的探考等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整理和總結(jié)其中的得失將有助于進一步推動、深化新世紀的《三國演義》研究。[關(guān)鍵詞]《三國演義》文獻學;版本研究;版本系統(tǒng);版本衍變;原本形態(tài)《三國演義》的版本研究是《三國演義》研究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由于《三國演義》是我國文學史上長篇小說的開山之作且影響深遠,所以弄清這部偉大著作的產(chǎn)生時間、演變過程等情況,對研究長篇小說的源起、衍變、流播、創(chuàng)作規(guī)律等課題,意義重大。而《三國志演義》版本研究正是達到這一目的的重要途徑之一。由于傳統(tǒng)文史、學術(shù)觀念的拘囿,二十世紀以前的《三國演義》版本研究幾乎沒有成果可言。二十世紀以來,隨著現(xiàn)代學術(shù)、小說觀念的發(fā)展建立,經(jīng)過幾代學人的艱辛努力,《三國演義》的版本研究取得了豐碩成果。本文擬從以下三個主要方面對二十世紀《三國演義》的版本研究...
知識互答
關(guān)于我們
關(guān)注族譜網(wǎng) 微信公眾號,每日及時查看相關(guān)推薦,訂閱互動等。
APP下載
下載族譜APP 微信公眾號,每日及時查看
掃一掃添加客服微信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fù)' : '回復(fù)'}}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