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毛批考辨二則
《三國》毛批考辨二則
,毛綸、毛宗崗及杭永年毛批《三國》在小說史與小說批評史上的地位,近年來逐漸受到重視
毛綸、毛宗崗及杭永年 毛批《 三國》在小說史與小說批評史上的地位,近年來逐漸受到重視。但是,它究竟出于何人之手,其實還是一個懸案。觀近年研究小說評點(diǎn)的文章,多承舊說,認(rèn)為毛批出于毛宗崗之手。葉朗先生的《中國小說美學(xué)》可為代表。該書第四章標(biāo)題即為《毛宗崗的小說美學(xué)》,其中講:“毛宗崗的父親叫做毛綸,字德音。據(jù)記載毛綸曾對《三國 演義》作過箋注的工作。毛宗崗的評點(diǎn)是否利用了他父親的成果,已經(jīng)不得而知?!]可能給了毛宗崗很不好的影響。”認(rèn)為毛綸箋注過《三國演義》,而《三國演義》的修訂與評點(diǎn)系毛宗崗所為,二者不是一回事,這是上了《花朝生筆記》的當(dāng)。《花朝生筆記》引《堅瓠補(bǔ)集》:“毛德音先生綸,……有三國箋注、琵琶評行世?!比缓髷喽ā岸巡粋鳌保@然以為“箋注”與流行的評點(diǎn)并不相關(guān)。與此相似的觀點(diǎn)也見于《辭?!罚ㄒ痪牌呔拍臧妫┲校膶W(xué)分冊“毛宗崗”條:“清初小說評點(diǎn)家。字序始,長洲人。曾評刻《三國演義》,將羅貫中原本,加以修訂”云云,主旨與葉說相同。這種觀點(diǎn)由來有自。晚清邱煒萱《菽園贅談》已有“《三國》是茂苑毛序始手批”的說法。其后,魯迅先生的《中國小說史略》及胡適《中國章回小說考證》也持此說。于是,這個問題幾成定讞。但是,其中有兩個疑點(diǎn)始終沒有澄清:一是清代坊刻《三國》,卷首大多題署“聲山(即毛綸——今按)別集”,有的本子,如乾隆三十四年世德堂本扉頁題“毛聲山評 三國志”,同治二年聚盛堂本扉頁題“毛聲山批點(diǎn)三國志”。二是清代坊刻本卷首還多有“圣嘆外書”及“吳門杭永年資能氏定”的題署。劉廷璣《在園雜志》且有“再則《三國演義》,……杭永年一仿圣嘆筆意批之,似屬效顰,然亦有開生面處?!蓖辉u點(diǎn),似又有金、杭二氏染指??梢?,毛批的作者問題仍有探索的余地。實際上,《三國演義》的修改與評點(diǎn)主要出自毛綸之手。毛綸在《第七才子書》(《琵琶記》)的總論中講:“羅貫中先生作通俗三國志,共一百二十卷,其紀(jì)事之妙,不讓史遷,卻被村學(xué)究改壞,予甚惜之。前歲得讀其原本,因為校正,復(fù)不揣愚陋,為之條分節(jié)解,而每卷之前,又各綴以總評數(shù)段。且許兒輩亦得參附末論,共贊其成。書即成,有白門快友,見而稱善,將取以付梓,不意忽遭背師之徒,欲竊冒此書為己有,遂使刻事中擱,殊為可恨。今特先以《琵琶》呈教,其《三國》一書,容當(dāng)嗣出?!边@段話把問題講得很清楚:1、毛綸托言古本,對《三國演義》進(jìn)行了全面的修訂加工,包括文字的潤飾(所謂恢復(fù)“紀(jì)事之妙”)、回目的整理等。而由于他托言古本,自稱“校正”,所以有了后人的“箋注”之說。2、毛綸在修訂加工的同時,對全書作了評點(diǎn),回前總評多出其手。而毛宗崗只是被允許“參附末論”。3、曾有某門徒“竊冒”此修訂評點(diǎn)本為己有,以致引起一些糾紛,使毛綸的刊刻工作受阻。毛綸后半生以評點(diǎn)為精神寄托、名山事業(yè)。浮云客子講:“(毛綸)不幸兩目失視,乃更號聲山,學(xué)左丘著書以自娛。”[①]毛綸也自述其評點(diǎn)情況道:“予之得見《琵琶行》,雖自幼時,然爾時不過記其一句兩句吟詠而已。十六、七歲后,頗曉文義,始知其文章之妙乃至如此。于是日夕把玩,不釋于手,因不自量,竊念異日當(dāng)批之、刻之,以公同好。不意忽忽三、四十年,而此志未遂。蓋一來家無余資,未能便刻,二來亦身無余閑,未暇便批也。比年以來,病目自廢,掩關(guān)枯坐,無以為娛,則仍取《琵琶記》,命兒輩誦之,而后聽之以為娛。自娛之余,又輒思出以公同好。由是乘興粗為評次。我口說之,兒輩手錄之,既已成帙,將徐為剞劂計?!盵②]與前引文相參照,可以知道,毛綸評點(diǎn)《三國》與《琵琶》是在雙目失明之后,年紀(jì)約在五十至六十之間。評點(diǎn)工作是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進(jìn)行的,由毛宗崗誦讀,毛綸即興口述評論意見,再由毛宗崗記錄下來,然后,毛宗崗將自己的看法附在后面。這樣執(zhí)著地從事小說、戲劇評點(diǎn),只有金圣嘆才能與之相比。又,《第七才子書》總論寫于康熙乙巳、丙午之間,其時毛綸年紀(jì)當(dāng)接近于六十歲(據(jù)上文,十六、七歲又過三、四十年,再加上數(shù)年評點(diǎn)、刊刻)。而金圣嘆前此四年遇難時五十四歲,因而可知毛綸與金圣嘆年齒相近。關(guān)于毛綸的生平,其材料不多。我們只知道他在當(dāng)?shù)匚膲幸欢曂?,本名綸,字德音,大約在五十歲前后雙目失明,乃更號為聲山?!秷责a(bǔ)集》收有他六十歲時汪嘯尹的祝壽詩,其中兩首云:“兩字饑寒一腐儒,空將萬卷付嗟吁。世人不識張司業(yè),若個纏綿解贈珠?!薄熬貌¢L貧老布衣,天乎人也是耶非!止余幾點(diǎn)窮途淚,盲盡雙眸還自揮?!睋?jù)稱,“四詩(原為四首——今按)絕非祝嘏常套,先生所以獨(dú)喜之歟?!笨梢?,這兩首詩所描寫的“久病長貧”的生活,自負(fù)才學(xué)而又終生不偶的命運(yùn),都是毛綸一生的真實寫照。至于毛綸的思想傾向,由《三國演義》、《琵琶記》的評點(diǎn)可以看得很清楚?!杜糜洝烽_場有一段副末念白:“不關(guān)風(fēng)化體,縱好也徒然?!崩钭课崤溃骸俺??便妝許多腔?!倍]則批道:“作傳奇耳,卻說出風(fēng)化二字”,“所以勝人處在此”。兩種觀點(diǎn)針鋒相對。在這方面,毛綸完全立足于封建正統(tǒng)的文學(xué)思想,看重封建倫常,主張以小說、戲曲進(jìn)行教化,而從毛批《三國》全書看,這可說是他評點(diǎn)工作的主要傾向。毛綸所提到的背師之徒竊稿冒名一事,也很值得注意。此事當(dāng)別有緣故,否則不至于阻礙了書稿的刊刻。毛綸對此十分氣惱,在《第七才子書》總論中一再提及:“予因嘆高東嘉《琵琶記》與羅貫中《三國演義》皆絕世妙文,予既皆批之,則皆欲刻之,以公同好。而一則遭背師之徒而中擱,一則遇知音之友(指蔣新——今按)而速成”、“予固不足論,獨(dú)念羅貫中何不幸而遭彼背師之徒”,等等。這個背師之徒是誰,毛綸沒有明言。除卻不為已甚的因素外,恐怕對方亦執(zhí)有相當(dāng)?shù)睦碛?,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jù)情理推思,很可能這個“背師之徒”也參與了《三國演義》的修訂工作,否則無緣無故“竊冒”乃師的作品,而其師竟無可奈何,反受其制,則不可理解了。誠如是,這個“背師之徒”不是別人,應(yīng)該就是那個不見首尾的神秘人物杭永年。所以,毛綸在世時,師徒齟齬,該書未能刊行。毛綸去世后,由毛宗崗主持刊行,署名上搞了個“折衷方案”,題作:圣嘆外書 茂苑毛宗崗序始氏評聲山別集 吳門杭永年資能氏定把參與其事的三個人都列到了上面。當(dāng)然,要完全證實這一假說,還需要繼續(xù)做工作。但在目前所能挖掘到的材料基礎(chǔ)上,這一假說對解釋種種矛盾現(xiàn)象似乎算得比較圓通。關(guān)于毛宗崗的生平,材料同樣不多。浮云客子在《第七才子書序》中稱贊他“予喜其能讀父書,以為有子若此,尊人雖失視,可無憾焉。”可見他繼承家學(xué)淵源,而且是毛綸的一個不錯的助手。他與褚人獲為好友,《堅瓠集》收有多篇他的文字,如《戒角文》、《貓彈鼠文》、《詠鲞鶴繭鶴》、《詩隱美女》、《焚書自嘆》等,《堅瓠三集》并由他作序。除這篇序言外,其余多為游戲文字,如康熙三十九年住宅失火,所藏書籍俱焚,他作《臨江仙》詞云:“焚硯雖然常發(fā)憤,并書焚去堪傷。從今遣悶更無方,將何來下酒,一斗竟荒唐?!笨磥硪策€有些疏狂意態(tài)。
金圣嘆序文辨?zhèn)?/h3>毛批《三國演義》前冠有一篇序,署名為“時順治歲次甲申嘉平朔日,金人瑞圣嘆氏題”。這篇序言,學(xué)術(shù)界或斷為偽托,或存疑,但大多未作深論。今特從思想觀點(diǎn)與題署兩個方面來稍加辨析,以彰作偽之跡。就思想觀點(diǎn)而言,這篇序言有兩點(diǎn)與圣嘆一貫的見解相左。其一,金圣嘆極力推崇《 水滸傳》,貶低《三國演義》。他認(rèn)為:“(《水滸傳》)有許多勝似《 史記》處。若《史記》妙處,《水滸》已是件件有?!倍啊度龂啡宋锸麦w說話太多了,筆下拖不動、踅不傳,分明如官府傳話奴才,只是把小人聲口替得這句出來,其實何曾自敢添減一字?!盵③]而序言中卻講:“(余)忽于友人案頭見毛子所評《三國志》之稿,觀其筆墨之快、心思之靈,先得我心之同然,因稱快者再,而今而后,知第一才子書之目,又果在《三國》也?!薄度龂访麨椤暗谝徊抛訒保央[然含有壓倒《水滸》之意。況且毛綸父子在《讀三國志法》中又明言“讀《三國》勝讀《水滸》”,金圣嘆怎么會“得我心之同然”呢?其二,金圣嘆小說觀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肯定虛構(gòu),反對實錄,提倡藝術(shù)創(chuàng)造。如《讀第五才子書法》講:“某嘗道《水滸》勝似《史記》,人都不肯信,殊不知某卻不是亂說。其實《史記》是為文運(yùn)事,《水滸》是因文生事。以文運(yùn)事,是先有事生成如此如此,卻要算計出一篇文字來,雖是史公高才,也畢竟是吃苦事。因文生事即不然,只是順著筆性去,削高補(bǔ)低都由我?!边@種觀點(diǎn)不是金圣嘆偶一言之,而是他批點(diǎn)《水滸》的基本指導(dǎo)思想。而序言中卻大唱反調(diào):“近又取《三國志》讀之,見其據(jù)實指陳,非屬臆造,堪與經(jīng)史相表里。由是觀之,奇文莫奇于《三國》矣?!边@種提倡實錄的觀點(diǎn)是《三國》毛批的基本立足點(diǎn),是與金批最明顯的理論差別。毛綸講:“《水滸傳》題目不及《三國志》?!端疂G》所寫萑苻嘯聚之事,不過因宋史中一語,憑空捏造出來。既是憑空捏造,則其間之曲折變幻,都是作者一時之巧思耳。若《三國志》所寫 帝王將相之事,則皆實實有是事,而其事又無不極其曲折、極其變幻,便使捏造亦捏造不出。此乃天地自運(yùn)其巧,憑空生出如許奇奇怪怪之人,因做出如許奇奇怪怪之事也?!盵④]這實際就是在批駁金圣嘆的《讀第五才子書法》。序言的那段話正是由毛綸這種觀點(diǎn)化出,自非圣嘆所為。而且,偽托者為了掩蓋“第一才子”與原有的“六才子”成說的矛盾,兩次提到“近又取《三國志》讀之,”試圖造成一種印象,仿佛金圣嘆之所以排定《莊》、《騷》、《史》、《杜》、《水滸》、《西廂》為“六才子書”,是當(dāng)時未見到《三國演義》??墒?,如前所引,金圣嘆明明在《讀第五才子書法》中已將《三國》與《水滸》做了對比。偽托者這種掩蓋適足彰明其作偽的用心。就題署而言,疑點(diǎn)有三:其一,清兵占領(lǐng)蘇州是在乙酉年六月,甲申年臘月(即“嘉平”——今按)蘇州尚在南明小朝廷(福王)控制下,題署不應(yīng)是“順治歲次甲申”。其二,據(jù)廖燕《金圣嘆先生傳》,金圣嘆系“鼎革后更名人瑞”。甲申年清兵尚未下江南,署名當(dāng)為金采。其三,由前引材料看,毛綸評點(diǎn)《三國》在康熙初,上距甲申有二十年左右,金圣嘆當(dāng)時是無緣看到這個未出世的產(chǎn)品的。從這些疑點(diǎn)看,這篇序言實為刊行之時所偽造,卻把題署時間上推了數(shù)十年。偽造這篇序言的目的自然是為了借助金圣嘆的名氣來招徠讀者,于是,在毛批《三國》上便莫名其妙地出現(xiàn)了“圣嘆外書”的題署。至于偽托者,似乎非毛宗崗莫屬了。附帶提幾句,毛宗崗與金圣嘆有交往。《國朝三邑諸生譜》載:順治八年毛宗崗經(jīng)歲試入長洲縣學(xué),與金圣嘆為同窗學(xué)友。且金圣嘆曾寫信給毛宗崗,討論律詩分解的問題,并要他“得便過我,試取唐律細(xì)細(xì)看之。”[⑤]似乎二人關(guān)系還挺密切。明人喜偽托,小說評點(diǎn)中此風(fēng)尤甚。由毛宗崗事觀之,清代初期這種習(xí)氣尚有流風(fēng)余韻也。 (原載《明清小說研究》第3輯,中國文聯(lián)出版公司1986年版)
金圣嘆序文辨?zhèn)?/h3>毛批《三國演義》前冠有一篇序,署名為“時順治歲次甲申嘉平朔日,金人瑞圣嘆氏題”。這篇序言,學(xué)術(shù)界或斷為偽托,或存疑,但大多未作深論。今特從思想觀點(diǎn)與題署兩個方面來稍加辨析,以彰作偽之跡。就思想觀點(diǎn)而言,這篇序言有兩點(diǎn)與圣嘆一貫的見解相左。其一,金圣嘆極力推崇《 水滸傳》,貶低《三國演義》。他認(rèn)為:“(《水滸傳》)有許多勝似《 史記》處。若《史記》妙處,《水滸》已是件件有?!倍啊度龂啡宋锸麦w說話太多了,筆下拖不動、踅不傳,分明如官府傳話奴才,只是把小人聲口替得這句出來,其實何曾自敢添減一字?!盵③]而序言中卻講:“(余)忽于友人案頭見毛子所評《三國志》之稿,觀其筆墨之快、心思之靈,先得我心之同然,因稱快者再,而今而后,知第一才子書之目,又果在《三國》也?!薄度龂访麨椤暗谝徊抛訒保央[然含有壓倒《水滸》之意。況且毛綸父子在《讀三國志法》中又明言“讀《三國》勝讀《水滸》”,金圣嘆怎么會“得我心之同然”呢?其二,金圣嘆小說觀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肯定虛構(gòu),反對實錄,提倡藝術(shù)創(chuàng)造。如《讀第五才子書法》講:“某嘗道《水滸》勝似《史記》,人都不肯信,殊不知某卻不是亂說。其實《史記》是為文運(yùn)事,《水滸》是因文生事。以文運(yùn)事,是先有事生成如此如此,卻要算計出一篇文字來,雖是史公高才,也畢竟是吃苦事。因文生事即不然,只是順著筆性去,削高補(bǔ)低都由我?!边@種觀點(diǎn)不是金圣嘆偶一言之,而是他批點(diǎn)《水滸》的基本指導(dǎo)思想。而序言中卻大唱反調(diào):“近又取《三國志》讀之,見其據(jù)實指陳,非屬臆造,堪與經(jīng)史相表里。由是觀之,奇文莫奇于《三國》矣?!边@種提倡實錄的觀點(diǎn)是《三國》毛批的基本立足點(diǎn),是與金批最明顯的理論差別。毛綸講:“《水滸傳》題目不及《三國志》?!端疂G》所寫萑苻嘯聚之事,不過因宋史中一語,憑空捏造出來。既是憑空捏造,則其間之曲折變幻,都是作者一時之巧思耳。若《三國志》所寫 帝王將相之事,則皆實實有是事,而其事又無不極其曲折、極其變幻,便使捏造亦捏造不出。此乃天地自運(yùn)其巧,憑空生出如許奇奇怪怪之人,因做出如許奇奇怪怪之事也?!盵④]這實際就是在批駁金圣嘆的《讀第五才子書法》。序言的那段話正是由毛綸這種觀點(diǎn)化出,自非圣嘆所為。而且,偽托者為了掩蓋“第一才子”與原有的“六才子”成說的矛盾,兩次提到“近又取《三國志》讀之,”試圖造成一種印象,仿佛金圣嘆之所以排定《莊》、《騷》、《史》、《杜》、《水滸》、《西廂》為“六才子書”,是當(dāng)時未見到《三國演義》??墒?,如前所引,金圣嘆明明在《讀第五才子書法》中已將《三國》與《水滸》做了對比。偽托者這種掩蓋適足彰明其作偽的用心。就題署而言,疑點(diǎn)有三:其一,清兵占領(lǐng)蘇州是在乙酉年六月,甲申年臘月(即“嘉平”——今按)蘇州尚在南明小朝廷(福王)控制下,題署不應(yīng)是“順治歲次甲申”。其二,據(jù)廖燕《金圣嘆先生傳》,金圣嘆系“鼎革后更名人瑞”。甲申年清兵尚未下江南,署名當(dāng)為金采。其三,由前引材料看,毛綸評點(diǎn)《三國》在康熙初,上距甲申有二十年左右,金圣嘆當(dāng)時是無緣看到這個未出世的產(chǎn)品的。從這些疑點(diǎn)看,這篇序言實為刊行之時所偽造,卻把題署時間上推了數(shù)十年。偽造這篇序言的目的自然是為了借助金圣嘆的名氣來招徠讀者,于是,在毛批《三國》上便莫名其妙地出現(xiàn)了“圣嘆外書”的題署。至于偽托者,似乎非毛宗崗莫屬了。附帶提幾句,毛宗崗與金圣嘆有交往。《國朝三邑諸生譜》載:順治八年毛宗崗經(jīng)歲試入長洲縣學(xué),與金圣嘆為同窗學(xué)友。且金圣嘆曾寫信給毛宗崗,討論律詩分解的問題,并要他“得便過我,試取唐律細(xì)細(xì)看之。”[⑤]似乎二人關(guān)系還挺密切。明人喜偽托,小說評點(diǎn)中此風(fēng)尤甚。由毛宗崗事觀之,清代初期這種習(xí)氣尚有流風(fēng)余韻也。 (原載《明清小說研究》第3輯,中國文聯(lián)出版公司1986年版)
[①] 《第七才子書》序[②] 《第七才子書》總論[③] 《讀第五才子書法》[④] 《第七才子書》總論[⑤] 《圣嘆尺贖》
作者:陳洪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 沒有了 ———
編輯:阿族小譜
相關(guān)資料
文章價值打分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當(dāng)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觀點(diǎn)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賞犒勞一下作者~
打賞作者
“感謝您的打賞,我會更努力的創(chuàng)作”
— 請選擇您要打賞的金額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賞成功!
“感謝您的打賞,我會更努力的創(chuàng)作”
返回
打賞
私信
24小時熱門
推薦閱讀
· 《三國》毛批考辨二則
毛綸、毛宗崗及杭永年毛批《三國》在小說史與小說批評史上的地位,近年來逐漸受到重視。但是,它究竟出于何人之手,其實還是一個懸案。觀近年研究小說評點(diǎn)的文章,多承舊說,認(rèn)為毛批出于毛宗崗之手。葉朗先生的《中國小說美學(xué)》可為代表。該書第四章標(biāo)題即為《毛宗崗的小說美學(xué)》,其中講:“毛宗崗的父親叫做毛綸,字德音。據(jù)記載毛綸曾對《三國演義》作過箋注的工作。毛宗崗的評點(diǎn)是否利用了他父親的成果,已經(jīng)不得而知?!]可能給了毛宗崗很不好的影響?!闭J(rèn)為毛綸箋注過《三國演義》,而《三國演義》的修訂與評點(diǎn)系毛宗崗所為,二者不是一回事,這是上了《花朝生筆記》的當(dāng)。《花朝生筆記》引《堅瓠補(bǔ)集》:“毛德音先生綸,……有三國箋注、琵琶評行世?!比缓髷喽ā岸巡粋鳌?,顯然以為“箋注”與流行的評點(diǎn)并不相關(guān)。與此相似的觀點(diǎn)也見于《辭?!罚ㄒ痪牌呔拍臧妫┲?,文學(xué)分冊“毛宗崗”條:“清初小說評點(diǎn)家。字序始,長洲人。曾評刻《三國...
· 《三國》毛批考辨二則
毛綸、毛宗崗及杭永年毛批《三國》在小說史與小說批評史上的地位,近年來逐漸受到重視。但是,它究竟出于何人之手,其實還是一個懸案。觀近年研究小說評點(diǎn)的文章,多承舊說,認(rèn)為毛批出于毛宗崗之手。葉朗先生的《中國小說美學(xué)》可為代表。該書第四章標(biāo)題即為《毛宗崗的小說美學(xué)》,其中講:“毛宗崗的父親叫做毛綸,字德音。據(jù)記載毛綸曾對《三國演義》作過箋注的工作。毛宗崗的評點(diǎn)是否利用了他父親的成果,已經(jīng)不得而知?!]可能給了毛宗崗很不好的影響?!闭J(rèn)為毛綸箋注過《三國演義》,而《三國演義》的修訂與評點(diǎn)系毛宗崗所為,二者不是一回事,這是上了《花朝生筆記》的當(dāng)。《花朝生筆記》引《堅瓠補(bǔ)集》:“毛德音先生綸,……有三國箋注、琵琶評行世?!比缓髷喽ā岸巡粋鳌?,顯然以為“箋注”與流行的評點(diǎn)并不相關(guān)。與此相似的觀點(diǎn)也見于《辭?!罚ㄒ痪牌呔拍臧妫┲校膶W(xué)分冊“毛宗崗”條:“清初小說評點(diǎn)家。字序始,長洲人。曾評刻《三國...
· 《三國志宗僚》考辨
長期以來,不少人把《三國志宗僚》視為《三國演義》的人物表,由此得出“《三國演義》寫了400多個人物”的錯誤認(rèn)識,并將這一錯誤認(rèn)識寫進(jìn)多種文學(xué)史、小說史,以訛傳訛,積非成是。為了有利于《三國演義》的研究與教學(xué),對此實不可不辨。一首先必須指出:《三國志宗僚》決非小說《三國演義》的人物表。只要稍加對照檢索,就可以看到這樣十分明顯的事實:一方面,《三國志宗僚》中的一些人物,如蜀漢方面的楊戲、諸葛喬、陳祗、衛(wèi)繼、常播,曹魏方面的袁渙、張范、涼茂、國淵、徐奕、何夔、邢颙、鮑勛、司馬芝、溫恢、鄭渾、倉慈、閻溫,東吳方面的孫慮、孫霸、孫奮、士燮、賀齊、鐘離牧、是儀、胡綜等等,根本就沒有在《三國演義》現(xiàn)。另一方面,《三國演義》中的許多人物,也根本沒有列入《三國志宗僚》,如蜀漢方面的陳式、張紹、鄧良、張峻、費(fèi)觀、高翔、胡濟(jì),曹魏方面的陳騫、陳泰、鄧敦、丁斐、董尋、郝昭、桓嘉、蔣干,東吳方面的喬國老、大喬、小喬...
· 《三國志宗僚》考辨
嘉靖元年(1522)本《三國志通俗演義》卷首,在《三國志通俗演義序》和《三國志通俗演義引》之后,目錄之前,有一個《三國志宗僚》,是一份漢末三國人物的名單。明代的其他一些《三國》版本,也有一份與之基本相同的名單,而其位置、名目則不盡一致。如萬歷十九年(1591)周曰??尽度龂就ㄋ籽萘x》,其位置、名目皆與嘉靖元年本相同;萬歷、天啟年間的《李卓吾先生批評三國志》(實為葉晝假托)置于《三國志演義序》和《讀三國史答問》之后,仍題為《三國志宗僚》;萬歷二十年(1592)余氏雙峰堂本《全像批評三國志傳》置于目錄之后,題為《按史鑒后漢三國志君臣姓氏》;湯賓尹本《三國志傳》置于目錄之前,題為《三國志傳姓氏》;喬山堂本《三國志傳》置于目錄之后,題為《三國志傳君臣姓氏》,等等。長期以來,不少人把《三國志宗僚》視為《三國演義》的人物表,由此得出“《三國演義》寫了400多個人物”的錯誤認(rèn)識,并將這一錯誤認(rèn)識寫進(jìn)...
· 鑒毛辨色
【成語】鑒毛辨色【成語】鑒毛辨色【拼音】jiànmáobiànsè【解釋】根據(jù)對方的臉色、表情行事。同“鑒貌辨色”?!境鎏帯棵鳌@祖《還魂記·道覡》:“把俺做新人嘴臉兒一寸寸鑒毛辨色,將俺那寶妝奩一件件都寓目囊箱?!?/div>
關(guān)于我們
關(guān)注族譜網(wǎng) 微信公眾號,每日及時查看相關(guān)推薦,訂閱互動等。
APP下載
下載族譜APP 微信公眾號,每日及時查看
掃一掃添加客服微信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fù)' : '回復(fù)'}}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