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譜網(wǎng)帶您暢游姓氏祠堂之新鄉(xiāng)賀氏祠堂
《冬官紀事》是明朝萬歷年間故宮建筑文獻。記載的是獲嘉縣人賀盛瑞在萬歷24(1596)年,任工部營繕司郎中時,主持修繕故宮中圪清、坤寧兩宮的詳細經(jīng)過。此書由賀盛瑞之子賀仲軾撰寫,內(nèi)容概含兩宮建筑工程浩繁;采料、用料獨特;宮庭中的政治斗爭;奸商偷稅、漏稅;官商之間行賄受賄等事實,是第一手原始材料。該書是手抄孤本,版式、文風極具明末特色,是難得的善本珍貴文獻,為故宮建筑史增添了新篇章。
《冬官紀事》于1995年面世。1996年在《中國檔案報》、《新鄉(xiāng)日報》再次詳細介紹之;2000年《中國檔案報》上又刊登了《冬官紀事》考述一文,分別從書名、作者、成書過程等逐一進行考證。之后,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的方裕謹先生、《新民晚報》社記者王立宇女士以及故宮博物院等紛紛來函來電關(guān)注之。一時《冬官紀事》在社會上引起極大反響。
本文,對《冬官紀事》在民間傳抄、珍藏過程中很多鮮為人知的事實進行追蹤考述如下:
(一)
《冬官紀事》于1616年由賀仲軾撰成,由明朝文學家華亭逸史陳繼儒校正并作序,后陳又將其編入自己的《普秘笈》一書中。《四庫全書》中也有記載。賀仲軾撰寫的稿本,始終在其家中由后代珍藏。后來賀氏后裔將其作為家族的大事,珍藏在賀氏祠堂中,并以此作為頌祖育后的教材。
《冬官紀事》現(xiàn)存本,是民國19(1930)年賀氏十八世孫賀光蟾所抄。抄本后附有其“抄書有感記”,記中載“余年幼時,嘗聞是書之名,不知珍,且不知存在何處。迨民國12(1923)年冬,赴祖塋祭,族師伯達三分詢余曰:‘《冬官紀事》一書,前年取至城內(nèi),爾曷尋之,善為保存。此本若失,則此書至吾,而失傳矣。汝切記之,勿忽?!霸綌?shù)年得之”,“既而閱之方知”,此書“百廿余頁,皆達三公手書”而成。但“昔日草稿舊本莫可蹤跡,族中所存僅此一本,余恐倘再遺失。不惟有負達三公叮嚀之意”,“于是沐手抄錄數(shù)月而成?!?nbsp;
“記”中提到的“草稿舊本”,是出之何人之手,賀家現(xiàn)有知情人均沒見過,也沒聽說過,經(jīng)查所有與之相關(guān)的資料也沒有記載達三抄本以前有人傳抄過。因此,達三依照的“草稿舊本”,有可能就是作者賀仲軾的手書原本。
從賀光蟾的“抄書有感記”中可以看出,此抄本是依達三公的抄本而抄錄的。達三所抄錄的時間無記載。但既是達三所抄,達三生于清朝道光22(1843)年,卒于民國14(1925)年,抄書的時間應在其有生之年。據(jù)達三公的孫子賀永境在回憶錄中說,可能是其祖父在光緒25(1909)續(xù)修《賀氏族譜》時所抄。遺憾的是該抄本現(xiàn)在亦佚?,F(xiàn)在僅存于世的只有賀光蟾所抄的唯一一本。欣慰的是,賀光蟾之子賀永久于1992年將其父抄本從鄧莊賀永福處拿回家中,先閱后抄歷時兩載,賀永久又動員賀承邦另抄一份。此兩份均為橫寫。1994年在光蟾抄本即將捐獻進館之際,賀永久雙按豎寫格式抄一份還于賀永福。至此,《冬官紀事》在賀氏家族中還存有三份。
《冬官紀事》從成書到現(xiàn)在已有384年,在近一百年內(nèi),歷經(jīng)三個朝代,傳抄三次,雖久經(jīng)磨難,但得此結(jié)果,也實為一幸。
(二)
賀光蟾1930年抄好《冬官紀事》后,就一直珍藏在自己家里。他冒著危險從火中搶走一部分極珍貴的藏在老家鄧莊村。《冬官紀事》就是其一。 1992年賀永久當教師退休在家,休閑中回憶往事,想起父親抄《冬官紀事》一事,隨起再抄之念。經(jīng)多方打聽,從鄧莊賀永福處拿回家中,先閱后抄以承父志。據(jù)賀永久“抄書有感”中云:“今我父的抄本在,達三公的抄本呢?深恐失傳的感覺壓抑著我,迫我抄寫一份”,但“失傳的壓力并未消除”。
1994年,一次偶然的機會,原獲嘉縣檔案局局長鄭福浩去找賀永久,詢問其祖父在賀家教私學一一,談話之中,敏銳的“老檔案”鄭福浩同志得知賀抄的《冬官紀事》,不論從年代,還是從內(nèi)容都極為珍貴。當即就動員賀永久將《冬官紀事》送到縣檔案館保存。因賀對檔案館不了解,鄭局長就邀請賀永久到檔案館參觀考察,并適時曉之以《檔案法》。再加上鄭、賀兩家屬師生之舊交,感情頗深。賀永久經(jīng)與族人商議后,最終于1995年春,將其父的抄本《冬官紀事》捐獻給縣檔案館。至此,《冬官紀事》進入了“保險箱”,在民間流傳的酸甜苦辣永遠離它而去。
《冬官紀事》在檔案館享受特殊待遇,有兩道防盜門站崗;庫房內(nèi)還裝有空調(diào)、防火防盜自動報警器、溫濕度自動測控儀等現(xiàn)代化保管設(shè)備?!抖偌o事》永久保存萬無一失。檔案館還準備將《冬官紀事》等明清時期的珍貴檔案資料一起全文掃描錄入計算機,利用高科技手段進行保管利用,以徹底解除賀氏后裔唯恐失傳的后顧之憂,也告慰賀氏祖先其遺產(chǎn)將永世流芳,更重要地是為國家永久保存了難得的寶貴財富。
另需要多說一句的是,在《冬官紀事》捐獻給檔案館后,賀永福也把家藏祖先賀仲軾的畫像(其上有清朝著名理學家孫奇逢的親筆題辭)、著作如《八卦余生》、《經(jīng)史致曲》、《耕余漫記》、《春秋歸義》、《景瞻論草》、《忠節(jié)公年譜》、《賀氏族譜》等,有手稿、有印本、有照片共計316卷(冊、件、張),全部捐獻給了檔案館。這些檔案資料均是明末之作,且又都是孤本。
(三)
作者賀仲軾,字景瞻。是《冬官紀事》中主人公賀盛瑞之了。是《獲嘉縣志》上記載最早的一對“父子進士”。且分別中明朝萬歷年間任職“郎中”;。崇禎年間“告歸”后,“閉戶著書”?!抖偌o事》原名《兩宮鼎建記》,是作者依據(jù)父親所著的《辨冤疏》一書而撰。(《辨冤疏》早佚)。子寫父情義所在,事實有據(jù)道理彰然。
抄者達三,名道五,“達三”是其字,生員,在清朝光緒元(1875)年入癢。一生從事教育事業(yè),寫一手好毛筆字。據(jù)《賀氏族譜》載達三在該賀氏中是第十七世孫,系七世祖賀良瑞的后代。七世賀盛瑞、賀良瑞均為六世賀國清子,且是一母同胞。
抄者光蟾,字月波。上學時間雖不長,但能一手雋秀的毛筆字,所抄的《冬官紀事》、《經(jīng)史致曲》等就是佐證。1920年左右其在縣城做榨油生意,號“名源記油坊”,生意做得相當紅火,直至解放,家庭經(jīng)濟條件很好,也很熱心家族的事業(yè)。特別是,遵族伯達三之囑,從找尋到抄錄《冬官紀事》歷經(jīng)數(shù)年,這種毅力和決心是最好的證明。賀光蟾是賀家18世孫,也是賀良瑞的直系后裔。
損獻者賀永久,當年79歲,大專畢業(yè),離休教師,是賀光蟾之次子。
經(jīng)以上考證,《冬官紀事》的傳抄者,捐獻者均是賀良瑞之后。良瑞與盛瑞雖一母同胞,但畢竟不是盛瑞的直系后裔。那么盛瑞之后為什么沒有參與該文獻的傳抄、珍藏呢?原因是這樣的。據(jù)《賀氏族譜》載:盛瑞有兩子,長子伯輿無后,次子仲軾生一子敏猷亦無后,乘良瑞長孫賀行素之次子賀振能為嗣子。振能又無后,又乘良瑞三孫賀繪素長子賀振循之四子賀種玉為嗣子。種玉生四子繁衍至今。由此可以看出,盛瑞到其孫已無后代,第四、五代皆是良瑞之后為繼,這就說明《冬官紀事》的傳抄者、珍藏者、捐獻者均為良瑞之后代,也都在情理之中。因此,抄者、捐者與作者是一脈相乘,關(guān)系都很直接。
綜上所述,《冬官紀事》在民間,不論傳抄,還是保存,均是在作者家族中進行。時間之長,經(jīng)過之曲折,風險之大,從明至今保存完好實屬不易。因此,賀氏家族為保存國家珍貴歷史文化遺產(chǎn)之事跡典型、行為光榮、精神可嘉、功勞卓著,可記、可喜、可賀。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guān)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