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通天家譜?
通天家譜意思是普天之下,該姓氏全世界只有一種家譜。有四姓是所謂“通天譜”,這四姓就是孔、孟、曾、顏。
這四家的祖先都分別追溯到孔丘、孟軻、顏回、曾參,此四人被稱作四圣,而這四家的家譜,目前所排的字輩也完全是一樣的。這充分表現(xiàn)了這個民族崇尚文化,重視血統(tǒng)的精神。
在華夏五千多年的悠久文明中,有且只有四姓是所謂“通天譜”的,意思是普天之下,全世界只有一種家譜的。這件事看起來好像與國家民族無關(guān),實際上充分表現(xiàn)了我們這個民族崇高文化, 重視血統(tǒng)的精神。
在山東曲阜, 孔府詩禮堂,貼著一張乾隆九年二月十七日的告示,是乾隆皇帝賜給孔府的30個字作為行輩,凡孔氏家族都要遵照30個字行輩取名。如果不依字序,隨意取名的,不準入家譜。民國九年(公元1920年)孔子第七十六代孫“ 衍圣公” 孔令貽,上報民國政府批準繼30個字后,又續(xù)了20個字。孔、孟、曾、顏 后裔行輩五十字 :
希言公彥承,
宏聞貞尚衍,
興敏傳繼廣,
昭憲慶繁祥,
令德維垂佑,
欽紹念顯揚,
建道敦安定,
懋修肇益常,
裕文煥景瑞,
永錫世緒昌。
根據(jù)《 史記》記載:漢高祖 劉邦于高祖十二年十二月“自淮南還,過魯,以太牢(豬、牛、羊三牲各一)祭祀孔子”,以后北魏孝文帝拓跋宏、 唐高宗李治、玄宗李隆基、北周太祖郭威、 宋真宗趙恒、清朝康熙皇帝、乾隆皇帝為了表示尊重儒學(xué),都到曲阜祭祀過孔子。
自從乾隆皇帝賜字以后,不但孔府族人按此起名,而且孟府、曾府、顏府也都相隨而來,均按此五十個字起名( 曾氏從六十三代開始,用與孔、顏、孟統(tǒng)一的字輩)。自春秋以后,這四家子孫繁衍很多,遍布國內(nèi)國外,他們 在他鄉(xiāng)異地相逢,只要一提名道姓,便知是哪一輩,敘罷輩分,定了稱呼,便有酒宴招待,問明情況,如果經(jīng)濟困難,還要互相資助。
孔孟后人現(xiàn)在取名,正式訂出行輩是在明朝:明初朱元璋賜孔氏八個輩字:公、彥、承、弘、聞、貞、尚、胤,供起名用。后因洪武元年五十六代孔希學(xué)及洪武十七年五十七代孔訥先后襲封衍圣公。這樣就把“希”和“言”旁加上去為十個字,即:希、言、公、彥、承,弘、聞、貞、尚、胤(后清代為避帝諱,將弘改為宏,胤改為衍)。
明天啟年間,這十個字已不夠用,由六十五代衍圣公孔胤植( 孔蔭植)奏準。后續(xù)二十個字即:“興毓傳繼廣,昭憲慶繁祥,令德維垂佑,欽紹念顯揚 ”,民國八年由七十六代衍圣公孔令貽又立二十個字輩請當(dāng)時的北洋政府核準公布。亦即第八十六代至一百零五代。即“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煥景瑞,永錫世緒昌”。因此,不少孔孟后人從名字上就能看出來輩分大小。
這并非是孔孟傳人一直使用的,而是在清乾隆九年(1744年),由禮部調(diào)查整理,報皇帝欽定作為孔孟后裔行輩的順序的。在此之前,孔子世家譜非常繁蕪,這個取字方法比先前大大簡化,又經(jīng)皇帝提倡,使得 中國其他大家族譜系的也開始效仿這種方法。
孔子嫡系后人叫做衍圣公,現(xiàn)在這個衍圣公居住在臺灣 ,對孔子之后的冊封始于西漢,西漢平帝封孔子后裔為褒侯, 曹魏改號宗圣侯,晉、 南朝宋改號奉圣侯, 北魏稱崇圣侯, 北齊改恭圣侯。 北周時,晉封鄒國公。 隋朝,文帝封鄒國公,煬帝改紹圣侯。唐初,封為褒圣侯,然后爵位上升為公爵, 稱褒圣公, 宋仁宗至和二年改封衍圣公,一直到現(xiàn)在,必須說明,衍圣公不是守墓的!
因為只是儒家學(xué)說的“子”級圣人,受封于皇朝,沒有血緣的關(guān)系,所以各姓之間相互見面不應(yīng)對比輩分。而且國家地廣,子孫后代分散居住,一姓氏名派字輩能達到基本統(tǒng)一已經(jīng)不易。更不用說當(dāng)時的交通和通訊之落后了。
其中孟氏族譜要求族人要嚴格遵照字輩起名,否則不能入譜,只作“外孟”處理。明代以來,孟氏族人遵從族規(guī),十分講究上下遵卑關(guān)系。平時孟氏族人見面,總要詢問對方是“哪一字的?”“哪一輩的?”,就是指系何字派。還有的問“多大的?”“幾世的”,就是指系孟軻的多少代孫。如對方回答不上來,不僅自己感到羞愧,而且也會被對方恥笑為數(shù)典忘祖。因此,孟氏族人對此都十分重視。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guān)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fù)' : '回復(fù)'}}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